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
【思维导图】
【笔记区】
一、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
…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判断句的分类
1. “……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 “……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 “…………者也”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 “……,……也”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5. 无标志判断句
例:询卿,赵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6. “为、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即公大兄无奕女。《咏雪》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 用动词“是”表判断,此现象出现较晚且较少见。
例:斯是陋室。《陋室铭》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二)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1、主语的省略
(1)承前省
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项王)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王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3)对话省
(孟子)对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动词宾语的省略
投(之)以骨。《狼》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可以(之)为师矣。《论语》
5、介词的省略
场主积薪(于)其中。《狼》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愚公移山》
(三)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介词“被”,而是以借用其他的介词的方式来表示。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用介词“于”“受……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为”表被动
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天子为动。《愚公移山》
3.用“为……所”表被动
例: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其印为予从所得。(《活板》)
4.用“见”“见……于……”表被动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仅是这些动词本身表被动含义,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例: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特殊句式:
(五)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如鸣佩环。《小石潭记》
(六)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类型:
孙权劝学练习题【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曷、焉、谁、胡、恶、安、奚”等。
格式:主语+疑问代词宾语+谓语动词+xxx
例句:
1. 沛公安在?
2.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勿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格式:主语+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代词宾语【余、吾、尔、自、之、是】+谓语动词例句:
1. 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2.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