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轼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学习重点: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学习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学习重点: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学习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小学生读书手抄报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师过渡:好一首大江东去,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却淘不尽苏东坡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豪情,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特立独行的旷世奇才,带着满腔热情开始我们的豪放之旅,一起来见证苏轼豁达的人生体验,激进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教师出示课件)诵读:——通过赏析《密州出猎》《定风波》两首词来感悟
东坡风骨。学生解释风骨,教师评价:非常好,风骨不光指苏轼词的特点,更多的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我们要通过感悟苏轼的人格魅力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案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并且根据三级达标层次预习了《密州出猎》《定风波》,(教师出示课件)
预习成果展示:
A级(诵读)层次:有感情的背诵,准确的默写。
B级(鉴赏)层次:再现画面、鉴赏手法、深品情感。
C级(评价)层次:选准切入点,进行探究评价。
下面跟往常一样进行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教师出示课件学习活动一)
温馨提示:借助交流,完善自己学习成果。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审美感知,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
好,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遍。(生朗读,生评价,师评价:字音准确,节奏鲜明,感情充沛。生齐读《密州出猎》)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取长补短。
下面请同学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
我赏析的是——我依据的诗句是——我的看法是——。
我评价的是——,我认为——,我的依据是——
生展示,生补充点评,教师点评,全班学生做好记录。
我们先来交流《密州出猎》:
教师过渡: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对于苏轼,沉痛是豪放的奠基石,东坡一生多遭磨难挫折,仕途几经沉浮。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由此,苏轼的生命才发生了质的飞跃,才真正成为苏东坡,下面我们一起赏析他的另外一首豪放词《定风波》,齐读一遍,然后生展示,生补充点评,教师点评,全班学生做
好记录。
教师总结过渡:这场雨是苏轼一生中一场温暖的经历。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通过刚才的预习成果展示,我们了解到此时苏轼性格已不单单是狂放不羁所能概括的了的,他性格中更多的是多了一份洒脱与旷达。
在预习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了以下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帮助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东坡风骨。
(教师出示课件学习活动二)温馨提示:
在质疑探究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尊重他人的成果,并能集思广益,培养探究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1、 两首词当中都出现了“何妨”,这两个“何妨”有区别吗?
内容和感情的不同。仔细揣摩一下两个何妨的意思有区别,一个是没有什么妨碍,一个是为什么不?《密州出猎》中的何妨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
狂”,借出猎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表达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定风波》中的 “何妨”似在劝别人,实际是在劝自己:这样的小风小雨又算得了什么呢,它不但不值得逃避,反而可以让人好好地享受一下,吟诵诗文,慢慢行走。真是不一样的襟怀,不一样的感受啊!不是经历大风大雨,焉能如此?由此可见苏轼的旷达。
2、《密州出猎》的感情仅仅是狂放吗?
联系作者身世,诗中关键词和典故来理解。还有一种不得志的激愤。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老夫聊发少年狂”总括了自我形象所独具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作者的豪壮感情,又蕴涵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苦闷。还有他所运用的典故,都能体现这种复杂感情。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如何理解“谁怕”?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有的版本是问号,这是个反问句,“谁怕”?我不怕自然界中的风雨,我也不怕人生中的风雨,这是对荒唐世界的嘲笑,也是对以后艰苦环境的一声掷地有声的呐喊!一蓑一笠,平生快哉!该是怎样的一份从容啊!
4、《定风波》中的“归去”如何理解?
从苏轼和陶渊明归的结果上来看显然是不同的。在苏轼现存的360多首词中归字出现了一百多次,李泽厚先生说苏轼表达出来的归,既不是对政治的逃避,也不是对社会的退隐,,他的归比任何口头或事实上的退隐更深刻,更沉重,他是在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情。和陶潜的刻意不同,苏轼的从容是随意的,一切都是面对烟雨人生后从容回眸。 “归去”,是挑战,是新的选择,更是从容的态度。
5、“也无风雨也无晴”如何来理解“也无晴”?
‘风雨’和‘晴左脑型’指的是什么?‘风雨’是打击,是一种不幸;‘晴’买水是温暖,是幸。‘一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他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他。在他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就是说,他现在已经超脱于风雨阴晴之上了。此时的苏轼是一个大智者,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教师过渡:经过成果展示和质疑探究,大家对苏轼的这两首次词已经有所把握,请大家自由朗读,思考:苏轼词的特点是什么呢?
苏东坡词的特点:豪放,具体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形式上:题材的豪放(以小见大,国家危亡,人生体验)
表述方式的豪放 (以议论入词,表达方式上的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内容上:人物形象的豪放(外在形象和内在思想)
旷达的人生哲理 (这是苏轼豪放词的根基)
教师过渡:(出示课件)王国维认为中国最伟大的四个诗人是:屈原、陶潜、杜甫和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文学小言》六)
四伟人中,每人所代表的时代与思想又有所不同。如果说,屈原和杜甫表现了儒家的忠君、爱民、“致君尧舜”等进取的观念,苏轼的人生观念,则提供了如何使儒家的进取与佛老的退避批判地结合统一的范例;如果说,陶潜是封建社会前期的产物,提供了以归隐批判现实的方式,苏轼则是封建社会后期的投影,提供了比归隐更高一层次的批判现实的道
路。既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情,这样的内心才不会痛苦。昔年东都一试名动朝野,策论天下而成一代鸿儒,十几年的宦海烟尘与翻转,尊崇与嫉妒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苏轼!不见了鸿儒往来和琴瑟相和,黄州那一片寂寞的山水因为苏轼而变得灵透俊秀,一切的苦难不因生活的窘迫而变得苦涩,一切还原了世俗生活中难以拥有的从容。从容中天地朗阔、风生水起,从容中淋漓痛快,苏子以昂扬从容之态站立于中国文学史中。
那么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几个词来概括东坡风骨:
苏东坡的风骨,用几个词概括:豪放、旷达,超然,淡定
在赏析苏东坡两首词之后,请两位同学有感情的把这两首词美读一遍。
教师过渡: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苏东坡让无数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我个人比较喜欢苏东坡,喜欢他那大气而豪放的
诗词,更叹服于他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活观。如果让我打个比方的话,我觉得苏东坡像向日葵,一株随太阳回绕的花,在阳光下闪耀着凄艳的彩与火热的激情,正如苏东坡,山头斜照却相迎,疯狂的向着太阳,坚定地迎着希望,点亮这世界最热烈的光芒,是文学艺术的宠儿,是仕途的弃子,疯狂执著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献给理想而追求的灵魂。
我想在学完这两首词以后,你们跟老师一样,也有自己的感悟,请完成写作提升(100字左右):教师出示课件学习活动三温馨提示:在写作提升中,深悟其词作的丰富内涵,思考人生的真谛,提升自己的审美创造力!
我心中的苏轼,如果让我选择一种物象(大海,酒,太阳,水,山,茶,月,骆驼,白杨,向日葵……),我会选择——,因为——
10分钟以后当堂交流,学生有整理,有记录。
教师结语:……
作业:结合自己对苏轼的理解以及课上的交流选择5个物象来形容我心目中的苏轼。
形式如“如果让我选择一种植物,我会选择向日葵,因为……如果让我选择一种动物,我会选择骆驼,因为……”写一段排比,不少于400字。
阳春白雪什么意思拓展阅读
《文赤壁》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传》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