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备      注
课    题:        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文本导入:
  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轼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个故事中的“大江东去”正是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千古传颂的词,去领略苏学士的人格魅力
二、检查预习:(学生课前预习,要求落实导学案上的有关目标。)
《系统集成》P25“心有千千结”
自主学习: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先听录音,后自读。)
2、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合作探究:
四、分析鉴赏。
补充:“赤壁怀古”——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1、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鉴赏时可适时提出一些子问题,比如: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势雄浑。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
(2)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手工折纸垃圾桶这一细节?
A.以美人衬托英雄。
B.着力表现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周瑜什么形象?
指挥若定    足智多谋                            】
2、在写赤壁景观的词句中,你认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好在哪里?哪些字写得传神?试分析。吉他大横按
参考:这一句正面写赤壁景,有气势夺人、惊心骇目之效。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石壁之高耸。再写江面波涛,“惊”写出江面波涛之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之激烈。“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千堆雪”句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声绘,蔚为壮观。声音、彩、姿态无不逼真。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作者借此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雄姿英发的豪杰们,寄寓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作者在最后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对作者的这种情绪,你是如何评价的?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目,可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去评价,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1)理解,但不赞成。这一句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会悲观失意。而人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顽强直面逆境。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2)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3)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小结:
  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有伤感的情绪,但从他笔下的景和人物形象中可以看出更多的是旷达、豪迈的情怀。
作业
背诵默写全词。
第二课时
(《定风波》
一.文本导入:
站在讲台上,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堂课的工夫;加一个字,人生就是上一堂课的工夫。类推一下: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场雨的工夫。一场雨,躲一场雨。 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前者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  后者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有了动词,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  苏轼会怎么看?我们一起来看《定风波》
自主学习: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先听录音,后自读。)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
      下片写雨后天晴后的景和感受。
合作探究:
三、分析鉴赏。
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提示:以小见大,这是一种写作手法。解答此题,应着重理解词人由生活小事阐发的人生哲理,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子问题:
(1)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而作者的反应怎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这一心中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作者虽然不在意风雨,但雨过天晴后,本应欣喜,但作者反应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在《定风波》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持竹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小结)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有几分禅意了)……
3、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开放性回答,教师适当点评)
小结: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课外拓展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3、课外预习《辛弃疾词两首》,完成导学案各学习目标。
同步测评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故垒      公瑾    纶(ɡuān)巾    雄资英发
B. 神游      华发    樯橹          酹(lèi)江月
C. 狼狈      何妨    吟(yín)啸      竹仗
D. 料峭      斜照    回首          潇瑟(sè)
A.雄资英发应为雄姿英发。C.竹仗应为竹杖。D.潇瑟应为萧瑟
2.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D  )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生动形象,绘声绘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 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设计洪水位,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D. 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赤壁赋》《石钟山记》等。爱q生活
B.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成语中状元C.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历经坎坷,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D.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成名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教学后记:娱乐场所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