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明胶,监管亟待“刮骨疗毒”
继工业明胶被曝用于制作药用胶囊后,青海明胶厂所生产的食用明胶也被指是用从废品站收购的骨头制成,其中不乏从饭店垃圾中收集来的原料。居民称这种东西跟地沟油差不多,但一般人不知道。青海明胶尚未对此消息进行回应。青海明胶曾被投诉污染当地环境。(4月24日 中国网)
“问题胶囊”事件居然缔造出最大的受益者————青海明胶厂。青海明胶厂正在“偷着乐”,青海明胶股价蒸蒸日上之。央视4月15日《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使青海明胶被投资者誉为“良心胶囊”,公司从16日起连拉五个一字涨停(20日因股东大会停牌一天),累计涨幅61.07%。乐极生悲,千古不变,正当投资者、消费者“欣赏”青海明胶“良心胶囊”之时,有媒体爆料出“地沟”胶囊,当头一棒,打在“骨头”上。“良心胶囊”被人糊里糊涂吃了,可是“良心”被谁吃了?
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有“啃骨头”精神,诸如技术攻关、科技研发等,但是,如果把从废品站收购的骨头“研制”成良心胶囊,恐怕是良心坏到骨头眼里了。据悉,青海明胶目前的产品全部是骨明胶,年产量大概在5000吨左右,70%用于医药行业,20%用做食品添加剂。如果再无视严重的环境污染,逼迫人们只能用“污水”服用胶囊,更是毒害入骨。“青海明胶可耻,抹黑西宁创卫,毒烟臭气笼罩园区,危害百姓身体健康。”青海明胶厂附近居民曾在公司门口打出这样的
横幅。
用“一半是黄金,一半是污水”来形容有些企业与污染的关系不过分。有经济实体与污染是“黄金搭档”;有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在“牺牲环境”的代价之上;有经济增长“污染”了GDP…………当资本品质与良知“被污染”,不仅会制造出污染物,而且会把污染物“变废为宝”。期间,我们的环境监管者、质量监管者、市场监管者在哪?污染事件频出,暴露出环保监管的机制性弊端;“毒胶囊”及伪“良心胶囊”,暴露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已沦成“空心胶囊”…………
企业敢于“啃骨头”,监管不能“软骨头”,更不能“贱骨头”。监管乏力软弱,或有体制机制制度的诱因。《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在药品出厂检测环节又没有对药监部门提出明文硬性要求,形成药品质检与出厂环节的制度性漏洞。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一个关键的病因就是“多头分段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的与时俱进,体制机制的创新更新,是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的前提与基础。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体制机制制度等都亟待“刮骨疗毒”。毒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