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信誉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医药企业遭遇信誉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医药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意识和信誉管理意识。提升医药企业信誉管理水平,建立医药企业信誉承诺制和医药企业违法通报机制,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是遏制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医药企业    信誉危机    原因    对策
面对近几年来不断出现的医药企业违法违德、损害公众生命健康的恶性事件,人们不禁要追问医药企业信誉失范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医药企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行业道德底线?笔者认为造成医药企业信誉危机数量多、频次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医药企业自身自律意识薄弱、信誉管理理念滞后是近年来医药企业危机事件的主要原因。
1    医药企业信誉失范的原因
1.1    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认知盲区,普遍缺少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
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而目前许多医药企业将追逐利润作为唯一目标。有的企业认为生存是第一位的,顾不到社会责任;另一些企业则认为,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只需管好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没有多余的财力和精力去承担社会责任。显然,这些企业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存在的价值完全割裂,将履行社会责任当作是企业额外的包袱与负担。不仅中小医药企业拒绝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有的大型医药企业同样漠视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2012年1月2日,国家环保部公布了2011年年末被环保部挂牌督办的15家企业,名单中永安药业和海正药业赫然在目。环保部限令这15家违法企业在2012年6月前完成挂牌督办事项,如不能在限期内完成整改,将报有关部门责令其关闭。
据环保部透露,永安药业1.4万吨酒精法环氧乙烷生产装置未批先建,并已投入生产,污水处理站排水长期超标排放,现场检查时还弄虚作假。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外排废水COD超标,电缆沟积存高浓度污水;抗生素菌渣等危险废物擅自出售给无资质的企业,并对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弄虚作假。这两家医药企业均是上市公司。在此之前,2011年6月中央媒体曝光了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废水、废气、废渣违规排放现象,但哈药称只有“搬迁是解决气味问题的根本办法”,因“缺钱”企业无法短期内异地建厂。然而,据该企业年报显示,
2010年该公司的环保投入约为1 960万元,仅是其广告投入的1/27;而其旗下哈药六厂气势恢宏、流光溢彩的“博物馆”式办公大楼更是向公众显示了它其实“不差钱”。
哈药、海正都是国内一流制药企业,但是它们都缺失了一个企业公民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保护环境,靠牺牲环境质量来赢得一些医药企业一时的经济效益,这本身就与医药企业自身所承担的使命相违背。对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称,“中国已不需要以牺牲环境来换增长。”
而在近期曝光的毒胶囊事件中,九家医药企业因采用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药品而导致铬超标,对公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中修正药业、四川蜀中制药、通化金马药业均“榜上有名”。这些企业明知工业明胶是不能用于制药业的,但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他们放弃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毒胶囊
1.2    信誉管理意识薄弱,重利轻誉
缺乏责任感的企业必定不重视信誉。某些企业虽然通过了GMP认证,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偷工减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中国负责人希基曾通过媒体明确指出:“中国生产药物或活
物成分的公司有6 000家左右,其中40%至60%的制药商在经营上没有遵守良好的生产规范。”国内医药行业的专业人士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院郭凡礼曾向《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表示:“FDA人士所说的这种四至六成欠规范的情况实际上是存在的。我国制药企业普遍规模小、药企中有八成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而我国目前出口至国外的药品也大多以粗放式的原料药为主。” 许多医药企业不愿按照严格的质量管理程序进行药品生产,偷工减料,导致药品质量不合格,严重损害医药企业信誉。有普药大王之称的四川蜀中制药厂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其生产基地进行的飞行检查中发现,该企业中药制药生产车间多处地板存在裂缝、生产记录不齐全等严重违反GMP规范的行为。为此,浙江康恩贝制药的代表提出了“合格假药”的概念,即“一些药品,特别是中药,仅凭质量标准并不能判断是否真假,只有按严格GMP标准生产出来,这个标准检测才是有意义的。”他说,“这就像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而使蛋白质含量达标一样,质量标准反而成了者的工具。”
1.3    缺乏公共关系战略意识,公众意识薄弱
国内医药企业普遍不重视公众利益,公众意识淡薄,公共关系管理水平低下。在各大医药企业的网站上,占据网站版面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的单向宣传,面对社会公众需
要的药学知识服务和以公众为主角的信息包括企业员工信息的内容则少之又少。而虚假医药广告更是花样繁多,屡禁不止,成为众矢之的,也是造成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的重要元凶。据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统计年报显示,该年度共查处违法药品广告73 011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送的违法医疗器械广告有4 152件。
而当出现损害公众利益的事件后,药企往往寻各种借口,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海南康芝药业在出现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事件后,不正面回应该药品在儿童服用后是否具有安全隐患,却再三指责同行强生进行不正当竞争,此举无疑是本末倒置。实际上这正是国内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匮乏、公众意识淡漠的典型表现。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严重缺失,加上国内许多医药企业未将信誉管理和信誉建设纳入企业日常管理范畴,因而为各种医药企业损害公众利益的危机事件埋下隐患。
1.4    急功近利,自律意识薄弱
除了医药企业自身管理理念落后外,医药企业自律意识薄弱也是医药企业危机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近几年连续发生的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假阿胶事件、毒胶囊事件等都显示了一些医药企业趋利意识过强,唯利是图,突破职业道德底线。还有一些企业借市场变化和政策
失误,“铤而走险”,不惜以损害企业信誉和公众健康为代价以求得经济效益。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而2011年3月以来,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与此前3次相比,这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涨幅。由于中药药材价格暴涨,中药企业叫苦不迭,一些企业怕药品涨价会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因此掺杂使假保持低价或原价,从而出现将“苹果皮当板蓝根卖”的行业“奇闻”,扯破行业自律的最后道德底线。1.5    政策导向失误,为医药企业提供违法借口
基本药物制度施行后,带来了一系列怪现象,据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了解,“最低价中标的模式不是扶优扶强,而是扶小扶劣,业内专家也都表示看不懂,低价中标的基药在采购、配送和使用中已经出现了工业不想供,商业很难做,终端不愿用的局面”。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一些医药企业为了能在招投标中获胜,不择手段降低成本,压低价格,最终导致药品质量严重失控。有记者在安徽省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结果中看到,蜀中制药厂有22个品种中标,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薄膜衣片,120片/瓶)的中标价为2.99元,而该品种的国家最高零售指导价则为14.1元,两者价格相差近5倍,蜀中制药的基本药物在各省的中标价几乎都仅是最高零售价的1/4~1/3。2011年5月24日,由中国中药、中国化学药在内
的六大医药行业协会和17家全国大型医药企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本次会议发布的建议书指出,“四川蜀中制药公司为了占领基层医疗市场,使用低价中标策略,实际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工业加工的中药提取物代替中药材进行生产,甚至涉嫌掺杂使假,对人民众的生命健康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四川蜀中制药这样一些医药企业由于缺少道德自律,钻制度空子,采用非法手段降低成本,制假售假,进而导致医药企业违法违规事件不断,性质愈演愈劣,医药行业的社会信任危机亦愈发加深。
1.6    政府监管缺位,企业违法成本过低,造成企业侥幸心理
据国家药监局2012年5月26日发布的信息,全国存在铬超标药品问题的生产企业共有254家,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目前,已吊销药用胶囊生产许可证7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的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13家。在这次“毒胶囊”事件中,浙江省新昌县是生产毒胶囊的“重灾区”。新昌县共有43家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1 000亿粒,胶囊产量占全国1/3,在这样一个“胶囊之县”中,目前被查实共有7家企业涉嫌生产毒胶囊。有这么多企业存在着严重的违法生产行为,在此之前政府监管部门为何视而不见?据新华社报道,在这些违法企业中2011年已有两家企业上了县药监局的黑名单,而他们仅被分别被处以2万元至5万元的以
及没收了问题原料,当场销毁了一部分成品了事。事后 ,这些企业依旧重操旧业,而药监部门既没有继续跟踪监测已经发现的违法企业,也没有顺藤摸瓜,展开更大范围的对违法企业的监管打击,仅仅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性质的工作检查而已。这种情形不仅仅存在于浙江新昌的监管部门,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正是由于监管部门未担当应尽的监管职责,日常监管缺位,查而不处、罚而不严,导致违法企业产生侥幸心态。
2    对策
医药事业是为社会公众解除疾病、延年益寿的高尚事业,医药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国家、民众的共同要求,而医药企业是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因此,提升医药企业道德自律水平,强化医药企业信誉管理意识是减少医药企业发生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危机事件的首要之举;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和力度是遏制医药企业急功近利、唯利润至上的重要的外部制约手段,加强医药信誉教育则是遏制我国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的文化保障。
2.1    强化医药企业内部信誉管理意识,提升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感,提高医药企业自律性
第一,应建立医药企业信誉社会承诺制。医药企业应当向社会郑重承诺,绝不制假贩假,以次充好;严格遵守行业标准,绝不擅自降低行业标准追逐利润;恪守职业道德,维护行业信誉。
第二,医药企业应树立信誉管理意识,将信誉管理真正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具体来说,医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信誉管理意识,质量第一,诚信做事,规范、科学、严谨是医药企业必须恪守的行业规则,也是医药企业管理者的从业规范,医药企业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公众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制定企业经营和发展策略时应将树立企业信誉置于战略谋划之中。另外,应当将信誉管理分解到医药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如在员工培训中设置信誉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在生产管理中,设置信誉考核指标;在医药产品经营销售中注重信誉销售、品牌销售,将市场促销和信誉营销有机结合。在医药企业的危机管理中,更应当重视信誉教育,将危机公共关系预案与日常信誉管理相结合,使不论来自于企业自身还是源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危机在萌芽之时得到有效遏制,在培育企业文化中将企业信誉文化融入其中。
2.2    医药企业可结合增强内部员工的成就感、荣誉感来提升员工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
如宁波立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为常年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员工制作企业纪念画册、组织企业员工骨干成立课题小组与公司高层一起研讨企业在管理与经营中面临的问题,都极大地提高了医药企业员工的成就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员工的使命感和道德自律,可大大降低医药企业发生信誉危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