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问题事件分析
   20124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随着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发现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药品安全,人命关天,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药品质量安全,2012年一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医药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科学监管的原则,落实药品安全责任,确保药品质量,降低药品安全风险,并且要求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蓝矾皮是工业皮革废料,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往往会导致铬残留,使用这种蓝矾皮加工的工业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熬出来的透明胶液,再经过浓缩、凝胶、干燥、粉碎等工序,就摇身一变,成了淡黄的所谓蓝皮胶。这样的“科学技术” 转化为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伤害。原本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者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解放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表现出来。但在黑心的产假商家看来,这反而使得其所,药品是来救治病人的,这样的做法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病人病上加病,铬的超标从另一个方面阻碍了人体健康,毒胶囊带来了负面影响。
而记者潜入这个事件的调查,用实际行动来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的标准不能在纯主观范围里寻,也不能在纯客观范围里寻,只能在主观与客观联系的范畴上寻。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一方面联结着人的意识目的,另一方面又联结着客观事物。由于记者对胶囊出厂价的差价感到好奇,辗转于实地调研,发现并曝光这问题,希望能一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民生健康问题并非是喊出来的口号,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也存在很多的矛盾。对于胶囊制造商,他采用了不符合标准的原料,昧着良心,谋取暴利。至于药企的责任,监管部门的失责,往往避重就轻。一旦出现问题,公众看到的是,涉事企业的狡辩和监管部门的推诿。最常见的替罪羊莫过于下游供应商和临时工,譬如三聚氰胺事件时,奶牛吃的草竟然都被拉出来问罪 问题曝光后,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表现出一副认真的样子,可风声一过,一切照旧。俨然形成一种循环,媒体一曝光就重视一阵子,之后归于平淡,然后旧疾复发,媒体再曝光,然后再重视,如此周而复始。问题胶囊毒胶囊”在数年前被曝光,而今仍旧存在。深究其原因,都有被曝光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关,实质上不是真正的重视,相关责任企业没有遭到严惩,甚至相关调查都是企业自查自纠。在监管方面,明显存在不作为和官员的失职渎职行为,但没有人被问责。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的重拳,没有高高举起,重重砸下实为奢谈。惩罚的不严厉,监管的不到位导致公众的权利和尊严屡屡被侵犯,对食品和药品极度缺乏安全感,陷入焦虑中。
毒胶囊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是部分医药企业和胶囊生产企业沆瀣一气,为追逐利益罔顾消费者人身安全,丧失道德底线的丑闻。而对于这一问题滋生出的市场效应损失是不克估量的。一个漠视社会责任的品牌企业是可耻的。公众听到的是专家日服六粒,安全无虞的鉴定,还有对医药事业有信心的鼓励。严重影响了公众对药品的放心程度,对药
品安全一度怀疑和恐慌。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它的发展历程中会存在矛盾,对于毒胶囊事件,我们也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紧密联系事物之间的关系,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监管,从生产第一线抓起,督促个环节的严谨性,才能把各种矛盾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