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罕见的蚂蚁报恩,真的把我惊到了
 
 
前两天,明师父到我,说有个故事你一定要写下来。

明师父,是一位尼师,四十多岁。在青海黄南隆务寺一位老格西座下学习。
跟我一样,格鲁派。

大年里头,明师父跟几个尼师一起聊天,听到一位老尼师亲口讲述的故事,十分感动。
于是她跟我说,你文笔好,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让大家都知道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别伤害动物……


我就写了。
 
老尼师,简称修师父,四十年代生人。

修师父小时候,也贪玩调皮过。
 
一次拿草尖儿逗蚂蚁,她妈妈看到就说,“可不能轻易逗,万一它们不到回家路了呢?”
 
然后,就给修师父讲了这么一个亲身经历。

那是修师父妈妈年轻的时候,大概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了吧。

村子里,有个孤老太太。
 
很早很早以前,孤老太太的丈夫就病死了。留下一个独子,孤老太太含辛茹苦地给拉扯大。但人世间就是无常,好端端一个小伙子,遇到一场疟疾,没几天就过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苦。

但孤老太太自尊。一辈子,就怕给人添麻烦。
 
地,自己种。衣服,自己洗。赶上生病了,亲戚来送点吃的。等身上好了,一定做点饼子腌菜什么的送过去。还特别善良。一次在日头下吃完饭,舀水来冲洗碗筷。那时候的饭菜也没什么油气,水刷一刷就干净了。没承想,碗边上趴着几只蚂蚁,这一冲就把蚂蚁给冲了下去。
 
孤老太太发怔,心想着这几只蚂蚁大概是饿了。从此以后,每天只要自己吃饭,就去门外喂蚂蚁。

就这么着,孤老太太喂了蚂蚁一辈子。
 
村里人笑话她,说你一个老太婆,自己吃都不够,还从牙缝里挤出来喂这些虫蚁。难道还指望它们有一天报恩么?
 
老太太笑着,说,我够苦的了,但好歹还饿不死。不忍心它们也苦,能给点就给点。
一边说着,一边把手里的馍馍捻碎了,在蚂蚁窝边细细地洒了一圈。


后来,孤老太太死了。
 
她住得远,村尾巴上孤零零一座小屋子。
 
去世前的一段时间,老太太因为身体衰弱,已经不大出门。因此,村里人也没大留意。按理说,这样一个孤寡老人,是要等到死了臭了才被发现的。
 
可是这个孤老太太,死去第二天就被发现了。

那是一个村妇,偶然经过老太太屋子时,发现一条黑的河流竟然从门缝、窗缝里流进老太太家,吓得她一哆嗦!
 
仔细一看,原来是蚂蚁排着队地进进出出。
 
再凑尽量一看,每只蚂蚁,竟然都抱着一个麂子或者虱子往屋外爬!

村妇战战兢兢地一推门,发现没上栓,再推开了一看,孤老太太已经躺在炕上死了。
看样子,才死不久,面安详。而那些蚂蚁,正在搬她床上的、屋里的、犄角旮旯的虱麂。

村妇赶紧召唤全村人来围观。
 
修师父的妈妈——那时候还是个年轻小姑娘,也在其中张望。她也亲眼见到了这奇异的一幕:无数的蚂蚁爬在老太太床头身上,把灰尘啊碎屑啊小虫子啊都搬得干干净净的。
大家都纷纷议论,说是蚂蚁们知道老人家去世了,就来报答她生前喂养之恩,送她干干净净地走。

修师父跟明师父她们说,听妈妈讲了这故事以后,她心里就明白再小的生灵也是有情有识的。从此连一只蚂蚁也没踩过。
 
种下了这爱惜生命的种子,长大了,遇到佛法,一听契合,就信了佛,出了家。一晃,几十年了。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辈儿讲述的故事。
 
我对于神奇故事,一直比较谨慎。但是,还是愿意去写,是因为被这个老人家的心所感动。—
—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农村还是极苦的。连温饱都不能。饥荒、战乱连连。又是一个孤寡老人,老了,种不动地了,说实话,天天吃饱不可能。但她仍然能因为自己的苦,而怜惜其他生灵的苦。因自己受苦,而不忍心其他生灵受苦。从而从自己牙缝里省下一口,去喂养这些世人眼中最卑微的小生命。不是一天。不是一月。也不是一年。长年累月,日日如是。

菩萨地持经·卷四》中写,菩萨有三种“难施”。“菩萨有少财物。自忍贫苦施与他人。是名菩萨第一难施。若菩萨所可爱物性深爱着久习爱着。增上施物越最上贪着。能自开觉施与他人。是名第二难施。若菩萨勤苦得财施与他人。是名菩萨第三难施。”
 
第一个难施,是自己没什么钱,忍饥挨饿却还要布施众生的。
 
第二个难施,是对自己特别喜爱的东西,能放得下去布施众生的。
 
第三个难施,是自己很艰难很辛苦地赚了钱,转手能布施他人的。

孤老太太是否信佛,不得而知。也许只是个善良的好人。但若连她都能做到这样的“难施能施”,那何况是自诩为大乘佛教徒、每日念诵三次“皈依发心”说要救度一切众生的我们呢?

蚂蚁有没有报恩,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守护并增长了自己的善心。
 
这份善心,就是最为稀有的珍宝。


老辈儿们把这个故事,一代代地传下来。

让孩子们知道——生命是珍贵的,对生命是需要爱护的。哪怕对于蚂蚁这样微小的昆虫,也是不能轻易去践踏、去伤害的。
 
而听到这些故事长大的孩子们,渐渐就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最基本的尊重。
蚂蚁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