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的目标、内容和策略
作者:***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1年第05期
        一、小学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的意义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出号召:“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小学学生劳动精神培养是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培训目标。小学生处在思想品德发展的奠基期、关键期。学校劳动精神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共同性和个性化特点,体现品德发展层次性、递进性和累积性。
        (一)小学学生精神培养目标的主要内涵
        引导学生认知、理解劳动的实质和价值、崇尚劳动,懂得劳动的真谛在于动脑动手,具备
尊重、守法、合作和责任意识。具体来说就是:了解劳动的实质和价值、劳动的属性,体认劳动无贵贱之分,人人都应该劳动,养成热爱劳动人民、尊重劳动成果的态度,初步具备实干、坚毅的精神,形成守时、节约、认真、诚实、创新、奉献的品质。
        (二)小学学生不同学段劳动精神培养目标
        1.低年级:结合小学生个人生活起居开展劳动精神教育,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不劳者不得食的道理;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劳动安全意识,学会动脑动手,不好逸恶劳,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中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知道劳动创造财富、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要依赖劳动的道理,懂得勤劳、节俭、创造的意义;体会劳动光荣,树立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知道分享,初步养成热爱劳动、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3.高年级:围绕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开展劳动教育,深刻理解、认同劳动的价值和内涵,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懂得事业成功要靠奋斗、美好人生要靠自己努力;能关心集体,乐于奉献,基本具备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的劳动品质。
        (三)小学学生劳动精神培养内容
        1.劳动价值观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启发、引导小学生认同劳动创造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加强劳动态度和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坚持,养成积极劳动、进步上进的生活态度,树立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形成勤奋、认真、守时、规范等良好劳动习惯,基本树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3.大力加强中华民族传统劳动美德教育。开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知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节俭、勇敢、创新的民族,养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
        4.适当进行劳模精神教育。适当进行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史和劳模精神教育,让学生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意义,让学生理解、认同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劳模精神,进一步树立、巩固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顽强拼搏精益求精的品格。
        二、小学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劳动精神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建构有利于劳动精神养成的整个社会环境,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合力开展小学生劳动精神教育。限于篇幅,下面仅从学校教育角度,具体谈谈有效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策略。
        (一)明确小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的本质,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小学生劳動精神培养本质上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劳动最光荣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小学生劳动精神培养,要求我们具备素质教育的理念,采用养成教育的手段: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
动性;第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坚持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第三,运用文化的方式,在文化活动中进行劳动精神教育;第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保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内外一致等。
        (二)开发劳动精神教育校本课程,有效培养小学生劳动的价值观。
        劳动教育进课堂、进学校生活、进学生学业考核已然成为常态。鉴于目前我国小学还没有正式的、系统的、适合小学生劳动精神教育的教材,小学可以开发自己的劳动精神教育校本课程,用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进行小学生劳动精神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有学科德育、学科渗透的能动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将劳动精神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劳动活动,在劳动过程中养成学生的积极劳动态度和习惯。
        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小学生劳动精神也只有在真实的劳动活动中才能形成与发展。学校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的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劳动精神。这里提出三个具体建议:
        一是学校要建好自己的劳动教育专用场所或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场所、设施设备。现阶段小学劳动教育设施、场地是难以满足劳动教育需要的,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设施、场地建设,保证劳动精神培养的需要。
        二是学校要设置自己的劳动教育节日和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如:设置学校种植节,赋予其劳动精神教育的使命;举办全校劳动技能比赛、成果展示等,在这类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劳动精神。
        三是开好班会、主题活动和仪式教育活动。重视班会教育活动,开展好劳动精神教育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升旗、开学典礼、入队入团仪式教育,利用口号、宣誓等手段培养、强化学生劳动精神。
        (四)打造有利于学生“劳动精神”养成的学校文化。
        学校要大力开展劳动教育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1.重塑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校训、校风等,建设学校劳动教育的精神文化。如,陶行知先生把“教学做合一”规定为晓庄师范的办学理念,在晓庄师范开学典礼上张贴自己撰
写的对联“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2.以学生劳动精神养成为宗旨,制定学校劳动教育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把学生劳动精神发展情况作为师生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构有利于学生劳动精神养成的制度文化。如,学校可以设计、实施学生评模选优制度,把“三好学生”评比与学生劳动态度、能力和习惯联系起来,让学生管理制度发挥育人作用。
        3.增加学校硬环境的劳动精神教育的功能,使校园内每一堵墙、每一个景致都体现劳动精神教育的意旨,打造能浸润学生劳动精神教育的物质文化。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奠基阶段,高品质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精神,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