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1935年至1939年的欧洲局势,纳粹德国迅速崛起,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在纳粹运动的狂热浪潮中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斯洛伐克保持独立),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地区(德国称默麦尔地区)并入德国;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被匈牙利和波兰瓜分;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局势不稳的时候占领了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则处于内战状态,内战的结果以亲法西斯的叛军获得胜利而告终。
另外,希特勒在其政治主张中强烈反对共产主义19332月,纳粹党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给德国共产党,并在德国境内取缔共产党。19361125日,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该协定,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该协定是在反对共产主义基础上企图建立一个政治军事同盟,有史学家分析,德国的矛头主要是指向共产主
义的苏联,这是德意日轴心的初步形成。
19331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2
苏联政权更迭
苏联二战后经济形势
战后国家外交
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5
二战后美国经济形势
美国政治走向巅峰
与他国外交情况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9
美英法等第一强权国家
中非等主要战胜国
德意日等主要战败国
二战后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5
文化艺术
科学进步
人权意识觉醒
联合国的诞生
世界现代史(二战后的世界)
一、
1.1953年斯大林逝世,戈尔巴乔夫稳固地位后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会后,苏联在爱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争,并进行了大规模的            活动。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2.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股权,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面积 ,提高效率的收购价格,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大豆 ,以提高粮食产量。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扩大了面积
3.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改革中提出用“重视工业”思想,代替“传统农业 ”,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1990年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闭关锁国,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4.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阿拉木图》,苏联实际上解体。
二、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要进程
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2、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体会改革的艰难曲折,培养勇于革新和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
两套版本的共同点
1、赫鲁晓夫改革:二战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其局限性;农业方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工业方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政治方面:19562月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进行批判,会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斗争,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为改变经济发展衰退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开始改革。政治方面: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改革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崛起,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国家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3、八一九事件: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政局动荡。导火线是1991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影响是国家大权落入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手中,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组织彻底瓦解,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加速了苏联解体。199112月,签订《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联体”。19911221日,签
订《阿拉木图宣言》,大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独联体。它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因此苏联完全解体。19911225日,苏联国旗从克林姆宫上空降落。
2.构建体系
                  背景:斯大林逝世       
                          农业:加快农业推进       
  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 工业:推行五年计划         
                          政治:逐渐开始集权       
评价:重工抑农       
未能打破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措施及影响
            原因:党派斗争严重 不管人民安慰
苏联解体
              影响:
                          回首苏联历程
斯大林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领导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开创了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率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结果如何?
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农业和政治;失败。
步骤二:整合资料,探究历史真实。
2)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学家,你觉得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高度集权;未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脱离社会主义方向。
步骤三 反思历史,总结教训。
3)斯大林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体现?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个人崇拜盛行;高度集权。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一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统计表
年份
1981-1985
1986-1988
1989
1990
国民生产增长率
32%
28%
24%
-4%
                                                  ——《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是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农轻重比例失调的老问题,……它使消费市场的供应更加恶化。……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
——《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
材料四 而苏共领导一边讲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边却由“公仆”们随意作出损害人民利益的决定。一边批判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限制人们接触西方社会;一边又把从特供商店低价购买进口名牌商品和把子女送到西方留学,作为自己的特权,这必然增强苏联众的逆反心理,以至认为其所有的说教都是虚伪的,搞到后来,甚至危及到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信仰。党的领导人也因此威信扫地,成为民众嘲讽的对象。
                                                          ——《苏共亡党十年祭》
请回答:
1)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材料一来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
收到一定效果,但从长期看,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境地。他们的改革都没有能够根本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苏联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结合材料三、四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趋势:经济增长连年下降,直至呈现负增长。原因:改革方针失误,过分侧重重工业,未能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人民生活状况恶化,对财政危机和生产危机估计不足;苏共的特权和腐败加剧了人民对政府的失望,也使苏联共产党失去众的支持,因而改革失去众基础和方向。
3)为扭转经济改革不利局面,戈尔巴乔夫实行了政治改革,但最终为什么还是不能挽救苏联解体的命运?
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导致局势更加动荡,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
1.一战时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繁荣发展局面;20世纪80年代,里根执政时期,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并低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             
政时期,美国经济持续告诉增长。
2.20世纪50年代,德国 进入经济持续告诉发展时期,到90年代初,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二、
1.
内容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要内容概述
1、美国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二战后20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以及表现
原因是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表现是美国经济进入调整发展的“黄金时代”;特征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
原因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带来的巨大的财政赤字;石油危机;里根政府的措施是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以刺激投资,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
原因是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实行改革;表现是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和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经济持续增长。
2、战后联邦德国迅速崛起
原因是德国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消除法西斯主义,社会秩序稳定;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发展经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美国对德国大力扶植,并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3、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