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2
1.如何结合“十二五”国家发展规划确立自己的发展道路?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把“富民”作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在我国历史上前十一个计划或规划中,政策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即“强国”的诸领域内,这是由当时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决定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年均9.8%,人均GDP从1978年的200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3200美元,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为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着力解决公平分配和“富民”问题奠定了物质基础。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十二五”规划关于教育方面,强调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全面教育。作为大学生,要做的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做到全面发展。五中全会已把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写入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把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重要内容。专管全国人才工作的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也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指出,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一,大学生就业应在就业观念上求突破。一是大学毕业生要明确就业的目的,且不谈理想和贡献,大学生就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在目前全国甚至全球就业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放低眼光,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社会中平凡沂源。二是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就业环境,消除盲目性,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考研的学生也应该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不要轻易错过难得的就业机会。
第二,大学生就业应在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上求突破。一是在校学习有余力的大学生,应多学一门应用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实施和完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
第三,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的就业方式转变中求突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创业培训,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由 “饭碗”向“造饭碗”模式转变,以创业促就业,通过成功创业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掀起创业致富的热潮。
第四,大学生就业应在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上求突破。一是高校应建立人才库,对最优秀的人
才向企业等用人单位输送,进行重点培养。二是企业和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适用人才。三是利用并进一步完善现有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四是通过与更多的国家的合作,拓宽大学生出国深造和工作的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全球范围内择业。
我们作为在这重要机遇时期的大学生,应该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把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学习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应用自身价值贡献社会。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面对新的挑战。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的时间,认真学习,刻苦研究,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科学精神,把自己逐步培养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新型国家和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人才。
2.如何理解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心、耐心、诚心、创新?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往日 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谈,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8年以来,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 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
30年来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推动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 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决定了两岸 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
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两岸同胞要开展经济大合作,扩大两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紧密联系,实现互利双赢。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为和平发展奠定 更为扎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为强大的经济动力;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加强善意沟通,增进相互了解;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致力于维护台湾同胞在国外的正当权益;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尽管前进道路上还会出现困难和阻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懈努力,紧紧依靠两岸同胞,就一定能够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第一,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回顾的风雨历程,其间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珍惜,其间经历的种种曲折和冲突值得我们深思。冷静梳理的历史脉络,准确把握的本质属性,深刻认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探索的内在规律,更加坚定地推进和平发展的进程。
第二,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两岸双方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如何做到积极抓住和切实用好机遇,冷静务实地对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动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只要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新时期的核心是建立互信。
第二,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两岸双方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如何做到积极抓住和切实用好机遇,冷静务实地对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动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只要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新时期的核心是建立互信。
第三,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积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今天,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可以说,两岸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如何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全体中华儿女谋利益出发,积极探索交流合作的新思路,不断拓宽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并依靠两岸同胞共同付诸实
践。
3.论述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的历史启示。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从党建设的历史进程、从发展道路的反复探索、从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从新世纪的严峻考验,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深刻启示。这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寻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束了中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命运;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成功地迈上了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沉着应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局势,战胜风险,顶住压力,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胜利地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一步地实
现这一结合,开辟新的道路,取得新的胜利。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开展武装斗争,发展统一战线,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到了壮大国营经济,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迈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鲜明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众的立场上,经过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正是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新形势下,只有继续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准则,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发展进步。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密切党同人民众的联系,想人民众之所想,急人民众之所急,谋人民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党的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搞改革、搞建设,作决策、办事
情,都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团结各族人民。在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抗日时期,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革开放来,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逐步完成祖国领土的统一。面对我国政党林立,民族众多的情况看,我们党仍然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重要机制,团结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党始终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在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无数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认真研究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
史经验,对我们深入学习在这一结合过程中创立的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理论,进一步提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