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风暴的发生,新时期台湾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为解决台湾经济发展问题,实现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应尽快调整台湾产业结构,建立规范化、稳定化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同时加大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这是解决台湾经济问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台湾;经济;
拥有土地面积3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是一个典型的海岛经济体,除能源、矿产资源较贫乏外,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水力资源等较为丰富。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
60多年来,通过进口替代、出口扩张、结构调整与自由化改革的发展轨迹,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台湾经济实行的是“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政策。自由化是指“尊重市场价格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国际化是指扩大经济活动的空间,开放岛内市场,促进内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制度化是指订立一套合理法规,用法制调节控制经济运行。“
三化”的核心是自由化,其主要内容是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外汇自由化。由于“三化”政策的实施,创造了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软环境,对其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但正是由于其外向型特征,台湾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很多负面因素的不良影响。首先,石油价格的急剧上涨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油价每上升10美元,世界经济将降低0.5个百分点,亚洲整体经济将降低0.8个百分点。作为对世界经济紧密联系的台湾而言,其影响是巨大的。其次,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明显上扬,必然导致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同时带来通货膨胀风险。同时,近期来,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加大。美国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元贬值,将会导致台湾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影响,并且也会影响到从日本进口电子商品等贸易。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在这种情形下,当局加强对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并大力促进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同时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是提振台湾经济的有效途径,是形成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一个新起点与新平台。
1 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
两岸经济的互相依存和整合将会逐渐影响到其他领域,拉近两岸之间的距离。随着两岸经济关
系的发展,台湾同胞尤其是台湾工商界人士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两岸经济合作、直接“三通”关系到台湾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的利益,强烈呼吁台湾当局放宽对大陆经贸往来的限制,这是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契机。双方具有双赢合作的条件,两岸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台湾在资金、高科技人才、商品化技术、现代企业管理和国际营销经验等方面有优势,大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基础科学研究和某些尖端技术等方面有优势。就大陆方面而言,要努力突破台湾当局的种种限制,采取实际步骤进一步提高双方经济合作的层次和质量,切实保护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台资力度,推动两岸直接“三通”,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以经济互动促进政治互动。就台湾方面而言,要增强与大陆方面产学合作,充分结合大陆较为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和台湾应用技术较为发达的优势,增强台湾的产业竞争优势,赢得自身的继续发展。总之,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两岸经济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关系台湾经济发展前景的必然要求。的整合,关键要看我们是否善于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要在国家统一这个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求得一致意见,这是合作的统一性。所谓“存异”,就是在不影响全国少数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经过双方妥协,允许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这是合作的区别性。为此,需要抓住机遇,推动和平发展大格局的形成,使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 促进台湾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发展到轻工业、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为主。进入21世纪,台湾产业结构正在进入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阶段,未来还将强化这一趋势。目前,台湾产业转型正面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外移、研发和品牌营销遭遇发展瓶颈、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不足,以及日益严重的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压力等诸多问题。因此,要加大力度促进台湾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产业转型。第一,随着岛内劳力短缺和能源问题,增大要素投入的外延扩张型粗放经营模式走到了尽头,台湾经济的增长模式也开始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二,第三产业的崛起。第三产业将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导型产业,是台湾经济迈向高级化的重要特征,有利于经济的自主性和稳定性。第三,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资讯产业发展势头看好,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亮点,在世界也举足轻重。第四,传统产业走向有待观察。传统产业技术成熟,产品多为民生必需品,市场波动较小,起着重要的稳定经济的作用,因此,注重产业均衡发展,对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使其有新的发展,是未来台湾经济持续进步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第五,注重服务与分工,这有利于形成两岸生产与服务协作体系,台湾服务业将在电信、金融、交通运输、商业等方面提供高科技含量的高品质服务,同时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从而缓解、推动台湾产业结构顺利向高端技术和知识
经济转型。第六,台湾产业将向科技与人文并重方向发展。这主要是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创新,并以人文提升科技境界,即做到科技进步与人民素质的提高同步发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是东亚经济、亚洲经济的重要成员。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曾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做过贡献,起过示范和带头作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经济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表现出经济有良好的基础。而近些年,经济不仅存在自绝于东亚和被拒于东亚之外的危险,而且经济结构正处在重大转型关头。强势的台湾电子信息产业,既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严重影响,又受到韩国产品的严峻挑战,处于下挫境地,如何调整台湾的经济结构尚无良策。台湾经济已是国际化经济,但根还在亚洲特别在东亚。孤立于亚洲之外,台湾经济将失去腹地依托。因此,台湾经济回归东亚、回归亚洲是必然趋势,而且通过两岸签署的ECFA,台湾可参与东亚区域经济整合,既符合台湾拓展大陆市场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又能缓解台湾目前面临的边缘化危机,拉动经济成长和促进就业。这样,能和东盟国家一样,享受90%货物出口到大陆免税的待遇;另一方面,两岸签署ECFA,使得有可能与东盟国家签署自
由贸易协议,由此来避免台湾被国际社会边缘化,就能和东盟国家处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并且能尽快融入区域经济组织,促使台湾在东亚乃至全球产业链中确立产业定位。
总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台湾必须善于整合区域资源,通过与祖国大陆经济合作,加强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往来,从近期来看,将有利于台湾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使台湾经济摆脱窘困,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从长远看,将为两岸经贸合作以及亚洲整体经济发展走向正常化提供保证,在未来的国际供应链中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2500字论文篇三:《试论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台湾问题》
摘 要: 台湾问题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 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台湾问题 教育,必须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深刻认识台独的本质,从而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并且意识到“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本文作者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学生 台湾问题
马英九上台后回暖,然而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已经人为地分离了近60年,台独势力对大陆的丑化宣传,从 文化上、传统上割断了两岸 联系,加上1979年以前大陆对台宣
传存在政策性偏差,这些都使得两岸同胞产生了 心理隔阂,和平统一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与曲折性,使学生认清台独的本质,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自觉投身到建设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去。
一、必须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包括台湾岛及附近岛屿(即台、澎、金、马等),陆地面积3596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300多万。绝大部分台湾居民的祖先来自祖国大陆,文化传统与大陆同一源流。台湾在先秦被称为“岛夷、夷洲、蓬莱”等;三国时称“夷州”,公元230年孙权曾派人率兵到台湾;隋炀帝曾先后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于1340年左右设立澎湖巡检司, 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岛;明朝先将台湾称为小琉球,1620年后称为“台湾”,同样设置了行政管理机构。在这前后,西方殖民者先后侵略台湾,164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到了1684年,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台湾府,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鉴于台湾在海防中的重要地位,清朝设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并在台湾进行了改革。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腐朽的清廷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然而,即使在这50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中、美、英三巨头首脑会议,会后 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在战后必须归还给中国。二战结束后,战败国日本把台湾交还给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至此台湾在游离了50年之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12月蒋介石在大陆彻底失败,“国民政府”迁往台湾,海峡两岸陷入了长期分离状态。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台湾无可争议地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无论台独分子如何狡辩、破坏,台湾与大陆系出同源,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而如今大陆与台湾之所以还没有实现统一,完全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