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课堂诵读和练习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课堂诵读和练习
都安县第二高级中学盘毓荣
内容提要:诵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练习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巩固下来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诵读和练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方法。
小石潭记练习题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诵读指导培养能力练习设计
先说诵读。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能增强语感,反复诵读课文可以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把学会的知识巩固下来。诵读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字音以现代字典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但是,由于文言文中存在异读现象,这些异读词的字音与字义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有异读词的,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清楚。例如: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弦弦掩抑声声思(白居易《琵琶行》)
③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荀子《劝学》)
⑤周景王之无射也(苏轼《石钟山记》)
⑥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上例中,例①和例②的加点字属破音异读,“衣”本读“yī”,在此读“yì”,是“穿”的的意思,“思”本读“sī”,在此读“sì”,指“愁思”。这类词在课文中数量不很多,不难掌握。例③和例④属通假异读,“不”通“否”,在此应读“fǒu”,“暴”通“曝”,在此应读“pù”。通假异读在文言文中数量最多,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通假字的规律,在识别通假字的基础上,方能读准字音。例⑤和例⑥的加点字属古音异读,主要见于古代地名、人名和物名中,这类异读词数量也不多,在教学中遇到时,教师向学生清楚,让学生记住就行了。另外,还有一些双音词的读音与作为单词的读音不一样,在诵读指导时也要讲清楚。例如: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浩浩汤汤,横无崖际(范仲淹《岳阳楼记》)
“参差”作为双音词时应读为“cēncī”,而不读作“cānchā”,
“汤汤”在此读“shāngshāng”,而不读作“tāngtāng”。
其次,要指导学生分清句读,读准节奏。分清句读,读准节奏是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一个重要条件。例:
①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①中的“形成”是两个单音词,不要误看作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双
音词,因此在诵读时中间应有所停顿,读为“鼎足之形/成矣”。例②中,主语“相如”与谓语“度”衔接较紧密,可读为一个节奏,而宾语是一个结构较复杂的主谓短语,根据句意可分
为两个节奏,全句读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意思是: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骗的手段,假装把城给赵国。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避免单调乏味,如示范诵读、教师领读、个别诵读、小组诵读、全班诵读等。如此反复地进行诵读,直至能够背诵,学生对文言文就不会感到陌生,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根据测试,教师对诵读重视与否,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上完一个文言文单元以后,同时对两个班级进行测试,结果有诵读的班级比无诵读的班级平均分高5分以上。
下面再谈谈课堂练习。文言文的教学除了重视诵读外,还应当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练习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巩固下来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外练习,而且还要重视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课堂练习受时间的限制,而且是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简易性、及时性的特点。简易性就是练习的内容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适合学生课堂完成的能力。及时性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配合课堂教学的进程来设计练习,可分为课前练习、课中练习和课后练习三种。
一、课前练习,就是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布置的练习。此项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疏通课文,把握课文线索脉络及大概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听课时领会教者意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从字音、结构、线索、人物和事件等方面来设计练习。如《肴之战》的课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