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
1.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竹     
石底         
           
           
参差
尔           
悄怆
【答案】huánɡ liè quán chí kān yǐ suì cēncī  chù xī qiǎochuàng liáo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篁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要注意“嵁”“俶”等生僻字的读音。
小石潭记练习题2.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2)似 与 游 者 相 乐
【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似/与游者/相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2)/与游者/相乐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
3. 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如下内容:发现小石潭;____________;小石潭源流;____________;同游者。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作者对小石潭整体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游览    (2). 潭中景物    (3). 潭中气氛    (4). 幽静    (5). 幽邃冷寂,孤凄悲凉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按照游览顺序,
内容分别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高度概括了潭周围的氛围,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B. 文章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欣赏景物的愉悦心情。
C. “全石以为底”一句既写出了小石潭极为罕见,又从侧面反映出水的清澈。
D.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反衬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文中作者愉悦的心情是暂时的,一经凄凉环境的触发就变得很悲伤。
5. 描写小潭源流时,作者抓住了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就溪岸来说,作者形容它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文章第三段的内容进行概括,注意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写溪身,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写溪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6. 文中是怎样运用衬托来表现水之“清”和人之“乐”的?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章衬托手法的使用。这篇文章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也就是以景衬情如写最初发现小石潭时,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写坐潭上时候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悄幽邃”,这样写,景物染上人们的感情彩,文章所创造的境界就更为鲜明切实。本文写小石潭的自然景,与作者当时前后变化的两种心情契合地交融在一起,这又说明作者善于融情于景,善于运用衬托手法表达心情。
7.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答案】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心乐     
何陋
B. 全石以底 
不足外人道也
C. 其境过清 
物喜,不以己悲
D. 乃记之去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0. 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11. 本文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答案】8. C    9. 青葱的树枝和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 不能删去。因为与“隔篁竹”中“隔”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
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身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   
11. 本文多处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写发现小石潭时,“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写游鱼时,先描写鱼的活泼,然后说“似与游者相乐”;写坐在潭上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写,景物就染上了人的感情彩。本文写小石潭的自然景,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作者的遭遇相同。小石潭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强烈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解析】
8. 试题分析:C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都是“因为”之意。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项,前一个“为”是“作为”的意思,后一个“为”是“对,向”的意思。D项,前一个“而”表示顺承,后一个“而”表示转折。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
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蒙络”“披拂等字词的翻译。
10. 试题分析: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伐竹取道”是因为想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来自何方揭示了作身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与探山玩水的喜悦之情。这样说来“伐竹取道”这一情节就变得十分有意义。
11. 试题分析:考查情景交融的写法的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
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1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竹(huáng)   
(liè)
B. 为(chí)           
(kān)
C. 参差(cēncī)         
然(yǐ)
D. 尔(shū)         
忽(x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改为:俶尔(chù)。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俶”就是生僻字。要注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