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杉达学院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
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四个中心”的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沪教委高【2008】34号文件要求,特制定上海杉达学院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上海杉达学院诞生于1992年6月,是由上海交大、北大、清华部分教授发起,为探索大学机制体制改革,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创办,1994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校,成为自1952年以来全国和上海第一所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2005年8月被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在国家和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学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建设成为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在上海浦东新区与浙江嘉善地区设立两个校区、在国内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在国外已有初步影响的多科性、应用型民办大学。
(一)全日制在校生数
根据上海国际大都市及市场需求,重点设置经济、管理类应用型学科专业,涉及经、管、文、工、理、法
6大门类、16个二级学科,有18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截至2008年9月底,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数为10095人,其中:本科8307人,占82.3%;专科1788人,占17.7%。在校生数比2002年增加了126.30%。历年招生数见表1。
(二)教职工情况
学校师资队伍由专任与兼职教师复合组成。截至2008年9月底,学校教职工数为715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其中外籍教师25名);另有兼职教师180人(详见表2)。
(三)科研情况
学校2004年至2007年期间,学校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1项,上海市高地建设3项。学校还每年拨款50万元设立“科研发展基金”。2004年以后,科研项目数、项目经费数、国内论文发表数逐年增长(详见表3、4)。
(四)基本设施
学校现有土地800余亩,建筑面积24.47万平方米,总资产6.76亿元。建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经济信息研究所、基础与专业实验室,计算机3240台,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104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6987个,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5801.8万元,图书馆藏书135.45万册(其中含纸质图书72.55万册)。
(五)学校获奖情况
学校从2002年升本以来,获得国家级和市级奖励主要有:2004年度全国先进民间组织,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五A”级社会组织。另外,还获得不少上海市级教学成果、教材、学生工作、献血工作、征兵工作、安全工作以及工会工作等单项奖励。
二、学校发展定位
(一)办学理念
学校恪守办学为人民的宗旨,秉承“用最少的管理人员,聘请最好的老师,培养具有一定特的人才,办成一所有影响力的大学”原则,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校风建设放在首位;依靠社会办学,依靠同仁办学,依靠民主办学。
学校立足浦东以上海、长三角与学校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高水平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发挥民办学校在办学体制、用人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为重点,突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条件建设,重视应用研究,通过产学研结合和国际合作办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大学。
(二)办学目标
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实验中心与特专业为抓手,培养和引进有相当知名度教师,致力于特鲜明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对重点专业申请开展研究生教育,若干专业接近或达到上海乃至国内高校先进水平,某些学科接近或达到上海高校先进水平,成为名列国内前茅、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多科性、应用型、国际化”的高水平民办大学。
(三)层次规模
1.层次定位
建立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留学生教育与合作培养研究生为拓展,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多层次教育架构。
2.规模定位
到2012年,在校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9600人,专科生1400人;2015年,在校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9800人,专科生1000~1100人,有1~2个硕士研究生授予点,在校研究生(含专业硕士)与留学生100~200人;2020年,在校生12000人,其中本科生11500人,研究生与留学生约500人。
(四)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特, 以加强专业基础、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为重点,立足浦东、面向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为企事业单位服务的,具有较好理论基础、复合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专业发展目标
2012年:重点加强专业建设。
新建酒店管理、西班牙语、护理学等4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22个;逐步扩大本科比例、面向全国招生。基本完成学分制改革,完成行政管理、法学、新闻学与财务管理等新办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估;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特专业。扩大产学研合作与国际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
外优秀教育资源,在办学条件好的专业建设1~2个硕士点,独立或合作培养研究生,并探索留学生培养工作。
2015年:重点提高人才培育水平。
专业数达到25个,争取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建成全国特专业、再建2~3个硕士点。基本实现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与国际合作办学,并取得显著成效;教学质量与水平名列国内民办高校前列,少量专业基本达到国内地方高校先进水平。
2020年:形成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
专业数控制在30个左右;争取再建3~5个硕士点。通过实行完全学分制、产学研结合和国际合作办学,逐步形成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完善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若干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达到上海乃至国内地方高校先进水平。
(六)学科发展目标
2012年:夯实学科建设基础。
以上海和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抓紧学科建设,注意引进与培养学科带头人,培育与促进学科梯队成长,启动重点、特与需要学科专业的建设项目。学校重点建设经济管理学科、重点扶持大文科学科、积极培育现代理、工科学科,鼓励开展教学研究与应用性科学研究,努力为社会服务。
2015年:加速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数达20~25个,注意特学科、潜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辐射,将旅游管理、金融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成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将设计艺术学、日语语言文学与新闻学建成上海市特学科,将行政管理、会计学与市场营销建成上海市需要学科。
2020年:建成具有杉达特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科总数控制在25~30个左右;形成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干,以文学、工学、理学学科为支撑,以医学(护理学等)为拓展,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架构,基本建成具有杉达特的学科专业体系(见表6、表7,附件1),1-2个实
验室成为上海乃至国家实验示范中心,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上海地方高校先进水平,并为今后某些学科申报上海市乃至国家级重点学科积极创造条件。
(七)服务面向
学校立足浦东、服务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中国。主要致力于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本科层次的应用性人才。注重教学研究,鼓励应用科学研究,开展社会服务。以质量求生存、上水平,以贡献促发展、争地位。
三、可行性论证
南汇大学城(一)社会需求分析
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与伟大振兴,上海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经济方式的转变、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与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形成,需要高校经济、管理、文学、工学学科的有力支撑,需要各种层次高校提供多层次科学研究成果与社会服务、提供各种类型人才
的保障。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实践证明,步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本科教育视为公民应具有的资质教育。上海已经率先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社会对教学质量与水平选择的要求在提高,致力于高水平本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建设“多科性、应用型、国际化”大学是国家、上海与长三角现代化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学校提出的需要,也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多科性的学科专业布局有利于大学对接上海支柱产业建设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和创新意识,兼有较好理论基础、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在知识的传播与创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才能进一步提升办学的水平与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