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译文】 中秋之夜到天竺山赏月,夜宿虚白亭在枕上观钱塘潮头。
【出典】 唐朝 白居易 《忆江南》
注:
1、《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注释:
月中寻桂子:白居易《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诗:“宿因月桂落”句,自注云“天笠尝有月中桂子落。”又《东城桂三首》其一自注云“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秋中,有月桂子坠。”宋之问《灵隐寺》亦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本词中是中秋之夜到天竺山中赏月的意思。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郡亭:杭州虚白亭,也有一说指杭州城东楼。。白居易《郡亭》诗有“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3、译文1: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的花儿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象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山寺寻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玩赏那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重新玩游?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译文2:
回忆江南漫游,最使人忆恋的是杭州。杭州景致最美的是中秋之夜到天竺山赏月,夜宿虚白亭在枕上观钱塘潮头。哦!不知何时还能重游?
译文3:
回忆起美丽的江南,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杭州。中秋时节在灵隐天竺寺的明月下等待着月中桂
花的飘落,躺卧在郡亭枕上观赏着钱塘江势如奔马的潮头。何时我再能去赏游?
译文4:
回忆江南,最让我魂牵梦系的是杭州,明月之下,在山寺之中寻桂子;躺在郡衙的亭子里观看潮水,什么时候我才能故地重游呢?
4、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和劳动进行结合的。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