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诗教案小班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重五节、龙舟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古时候的端午节,人们会摆放艾叶、菖蒲等物,以驱逐邪气,同时还会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而现代社会,这些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我们仍能通过古诗来了解并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小班幼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端午节,本教案将通过古诗,使其在读诗中领略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需要准备好端午节的相关物品,如艾叶、菖蒲、粽子、龙舟等。
2. 教师根据幼儿认知能力准备合适的古诗,可以是《江城子》、《九江怀古》、《端午节》等。
3. 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情境语境的创设,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二、教学步骤
Step 1. 热身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开展热身活动,让幼儿进入学习状态,例如:
1.与孩子一起挥动鲜艳的彩带,感受端午节的喜庆气氛。
2.播放端午节相关的音乐,教师在讲解端午节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在音乐中跳舞。
Step 2. 诗歌介绍
教师根据幼儿认知能力选取合适的古诗,介绍端午节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例如:
关于端午节诗句
1.《江城子》
“独钓寒江雪,江上有酒家。断鸿声里又寒来,楼阁如霰不堪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首句独钓寒江雪描写了一个人在下雪天钓鱼的情景。但为什么会选择在端午节长期的大热天里写这样一幅冬天的景象呢?原因在于古时候端午节是属于
寒气未尽的节日,张志和用这样的手法表现出诗者内心悲凉的心境。
2.《九江怀古》
“九江烟月闲,岸柳摇金盏。渔舟唱晚唱,沙岸竹歌声。”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诗歌描写了秋天的九江,烟雨笼罩,月如水,静谧宁静,肃杀而富有浪漫情调。而九江的端午节诗歌中渔舟唱晚唱、沙岸竹歌声和剪粽子等节日风俗都与原文的描写相符。
3.《端午节》
“六月初五闻鼓声,遥想公瑾当年。小习初成日,首绾未解头。”
这是部分端午节习俗的描写,即赛龙舟。诗歌仿佛将人们带回了三国时期,感受当年赛龙舟的热闹和喜庆,也展示了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
Step 3.情境语境创设
教师在介绍完诗歌之后,可以通过构建情境语境,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例如:
1.教师准备一些艾叶、菖蒲等端午节相关物品,放在教室的角落里,引导幼儿来了解这些物品的文化背景、功效和使用方法。
2.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蒸好的粽子,和幼儿一起分享美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粽子和节日的看法和感受。
3.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两组,让他们模拟赛龙舟的场景,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端午节的热闹和喜庆气氛。
Step 4.总结反思
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总结、反思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端午节的知识:
1.通过问答形式回顾教学,让幼儿牢记端午节的习俗、历史和文化。
2.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诗歌和节日的感受和思考,通过语言表达来强化认知。
3.对于幼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总结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节日,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开展有特点、有意义、有内涵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爱国和珍惜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情境语境等方式手段,引导幼儿在学习中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感受端午节的欢乐气氛。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端午节这种中华民族的独特节日能够走得更远更长久,用它浓郁的文化气息,照亮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