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先秦至汉: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下)
【基础过关】
1.(2023·湖北武汉重点中学信息卷·2)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中原后,“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经多次、反复而艰苦的战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一胜利使秦朝( )
A.消除了边疆威胁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完善了地方治理 D.稳固了统治基础
2.(2023·湖北武汉重点中学信息卷·2)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中原后,“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经多次、反复而艰苦的战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一胜利使秦朝( )
A.消除了边疆威胁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完善了地方治理 D.稳固了统治基础
3.(2023·山西晋中三模·25)秦朝灭亡后,刘邦据秦之地、用秦之人、承秦之制,在秦国故土推行当地人更能接受的秦国风俗法律;对于东方六国故地,则设立同姓乃至异姓诸侯王,并允许东方王国从俗而治。这些措施旨在( )
A.因势利导化解紧张态势 B.推行郡国并行之制
4.(2023·浙江义乌5月模拟·2)汉朝初年,最高执政集团多由创业功臣构成,学者称之为“功臣政治”。汉武帝时代,大体完成了由“功臣政治”向“贤臣政治”的转变。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转变理念的是( )
①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②“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③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④“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23·山西太原二模·25)汉武帝推行以察举制为主体的荐举取士制度,包括孝廉贤良以及异科。所谓孝廉,“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与孝廉相比,贤良更强调被举荐者在才能智力等方面的突出性或稀缺性。据此可推知,察举制在当时( )
A.推动了豪强地主的崛起 B.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C.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6.(2023·湖北4月调研·2)秦汉时期取名呈现出新取向,以武字、勇字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霸字、雄字命名的有王霸、杨雄等;以胜字、广字命名的有陈胜、李广等;以兴字、奋字命名的有阴兴、张奋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的有赵广汉、张安世等。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 )
C.尚武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7.(2023·山东淄博二模·2)表1为西汉时期引进作物统计表。据此推知,西汉( )
表1
作物名称 | 类别 | 原产地 |
胡瓜 | 蔬菜 | 印度西北部 |
胡豆 | 蔬菜 | 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 |
胡蒜 | 蔬菜 | 阴兴 欧洲南部和中亚 |
胡荽 | 蔬菜 | 地中海沿岸、中亚 |
石榴 | 水果 | 伊朗、阿富汗地区 |
葡萄 | 水果 | 欧洲、西亚和北非 |
A.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 B.社会风俗出现显著变化
C.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8.(2023·百师联盟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河北卷>·2)王莽在即位之前据《周礼》《礼记》等典籍所载古典礼制,开启对长安的儒教化、神圣化改建工作,如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王莽的做法意在( )
A.推动儒家思想传播 B.促进都城长安建设
C.为其篡汉创造条件 D.恢复周代礼乐制度
9.(2023·安徽合肥二模·25)下图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养生体育运动导引图,该图可以反映( )
A.体育养生的开端 B.刚健雄伟的时代气息
C.珍爱生命的精神 D.百姓生活的美好富足
10.(2023·江苏徐州模拟·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2年,刘邦受诸侯王推戴做了皇帝。西汉政府在法律制度上多承袭秦制,但政治体制却实行与秦朝不同的郡国并行制。当时经济凋敝,政权力量相对薄弱,北方强族匈奴又经常侵略。多年的战乱,使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并且部分地方势力较大。
——摘编自李阳《浅析西汉封邦建国的原因》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之后,厉行中央集权……特别是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把王国的领地割裂成许多侯国,达到了不事声张而削藩的目的。此外,汉武帝还以“左官律”“阿党法”等立法手段,从对人才资源的控制上,堵塞了诸侯王国势力坐大的通道。
——摘编自刘丸、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实施“郡国并行”体制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主要影响。(7
分)
【能力提升】
11.(2023·山东青岛三模·2)秦始皇认为“秦既代周(火德),自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上述现象( )
A.确立了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 B.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
C.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 D.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
12.(2023·江苏南京三模·2)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后期颁布《沈命法》:“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文辞避法焉。”这表明,武帝后期( )
A.酷吏治国效能减退 B.皇帝权威遭受冲击
C.土地兼并激化矛盾 D.官员腐败效率低下
13.(2023·河北沧州一模·2)汉武帝取消太尉,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作为最高军事长官,不参与朝政。汉昭帝后,大司马大将军参预机密,兼管军政,与丞相、大司空合称三公,“大司马兼将军一官遂永为外戚辅政之职”。这一变化表明( )
A.外戚干政的现象显现 B.三公九卿的职权日益明确
C.中枢权力实现再分配 D.决策权与行政权趋向分离
14.(2023·山东烟台二模·2)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上述做法( )
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 B.表明汉与匈奴之间无意继续战争
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 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
15.(2023·辽宁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2)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
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 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16.(2023·福建百校联盟4月联测·3)吕思勉认为西汉的抑商“虽意在聚敛,未尝不以平物价、抑末业为口实也”。钱穆也指出西汉抑商的原因是“括削富人财力来支持挞伐匈奴以及开辟各边疆的兵费,甚至是用来弥补宫廷一切迷信及奢侈的浪费”。据此可知,西汉统治者抑商政策意在( )
A.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B.确保农业基础地位
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D.满足对外战争需要
17.(2023·福建漳州四模·2)
表1 东汉光武帝度田(丈量土地)的相关记载
内容 | 文献 |
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 |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
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垦田),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 | 《后汉书·刘隆传》 |
十六年……天下刺史、太守以垦田不实下狱死者十余人,于是南郡太守刘隆亦系狱,上以隆功臣也,免为庶人。 | 《后汉纪》卷七《光武皇帝纪》 |
据表1推知,光武帝的度田措施旨在( )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 B.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C.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D.重构封建经济基础
18.(2023·山东济宁二模·2)表1为部分典籍中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在客观上反映出汉代( )
表1
出处 | 内容 |
《后汉书·王充传》 | (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
《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 | 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
《续汉书》 | 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 |
A.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 B.市场交易的繁荣
C.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 D.学校教育的发展
19.(2023·福建莆田四模·2)西汉末年思想家扬雄在《反离骚》中,把屈原比为“凤皇”“神龙”“骅骝”,用“芳酷烈”“扬之芳苓”来描述屈原的品德,但是扬雄又批评屈原“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儒学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B.西汉末年道德观念沦丧
C.人物评价受主流思想影响 D.士人不满现实社会黑暗
20.(2023·重庆二模(康德卷)·2)《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迄至秦朝分设了五帝、夏、殷、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更多的则认为它体现了史家“卓越见识”。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在(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