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由来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人们为什么会把他们印在纸上当做门神呢?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一天,唐太宗梦见一位大将军来向他求救。那位将军说:我是东海的龙王,玉帝命令我到人间降雨,唉!我去迟了,以致河水干了,土地裂了,全国各地都闹旱灾,玉帝知道后大怒,判我死刑,明天午时由你的大臣魏征监斩,到时候,您如果能想办法让魏征不来,我就能活命。太宗很同情龙王,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一大早太宗就叫魏征来陪他下棋,从早上一直下到中午,魏征实在太累了,就打了一个盹儿,谁知他竟然在梦中去监斩了。
从此以后,海龙王的冤魂每晚都来太宗,抱怨他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臣,大将秦叔宝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答应了。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
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叔宝即秦琼。
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战国时代的一部著作里有这样一个神话记载,东海度朔山中,有一棵盘曲3000 里的巨大的桃树,其枝伸向东北方的鬼门,所有的鬼怪来往皆从此出入。树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櫑,专门监视鬼的行为,发现哪个鬼胡作非为,便用草绳捆起来喂老虎吃。于是,人们就在两块桃板上,画上神荼和郁櫑的像。置以门侧,以御百鬼骚扰。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流传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也就是说,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由于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所以,天帝那儿只能任凭灶神胡言乱语,灶神告什么状,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试想,平白无故地丢掉几百日的寿命,这种惩罚实在是让人畏
惧。这说明,至少在汉代,灶神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说人坏话的神了
土地公
土地公又名「福德正神」。 土地公有多种,从小镇到小村,到普通的居家。更高一级,管理城市的土地之神则是「城隍」。土地之神的最高者为「坚牢地神」。土地神的责任是保护一块土地的众生灵,而瘟神的责任则是降灾於一地的众生灵,土地神岂会是瘟神乎?
另外,住宅的土地神要供奉在家里,而不是门外。你把你家的土地神放在门外,让日晒雨淋,实有失尊敬,如此不敬,你认为神还会保护你的家宅吗?人与人尚且要尊敬,何况保护你家宅之土地。所以,凡事要合情合理,不要随便道听徒说。
假使你供奉「坚牢地神」那麼,你可以把他与佛菩萨像供在同一供坛。
但是,假如你供奉的是「城隍」或「福德正神」,则要另立一供坛,不能与佛菩萨同供,可以放一供桌在佛坛的旁边供奉土地公「福德正神」。楼上另外一位说:「佛龛要比神龛供的高一点」,这是对的供法。
四方增益法:
                属鼠、牛的人,宜拜东南方土地公。
阴兴         属虎的人,宜拜正南方土地公。  
         属兔、龙的人,宜拜西南方土地公。
         属蛇的人,宜拜正西方土地公。
         属马、羊的人,宜拜西北方土地公。
         属猴的人,宜拜正北方土地公。  
         属鸡、狗的人,宜拜东北方土地公。
         属猪的人,宜拜正东方土地公。
 另一说为:周朝上大夫的家仆张明德(或张福德),主人赴远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张明德带女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因而冻死途中。临终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
尾牙
也有的东家手中提着酒壶,为雇员斟酒,东家为水先斟头杯酒,就表示明年不再雇用他了。故俗谚有云:尾牙无好顿
·灶王爷

灶君又称灶王,古代神话传说为主管饮食之神,民以食为天,人们祭灶当时主要是为了感谢和颂扬灶神的功德,大约到了西汉,灶神的神职逐渐转化为掌握人的寿夭祸福,被彻底普遍迷信化了,根据《史记.孝武本纪》的记载,西汉有个叫李少君的方士曾鼓吹祠灶可以致物炼丹,导致长生,并能以方士致灶鬼之貌,《淮南万毕术》已有「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的说法。到了后汉,这一观念更广为流传,郑玄注「五祀」中的「灶」为「小神居之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尔」。《后汉书.阴兴传》记载,阴子一见灶神,立刻以黄羊祠祀,结果财运享通,成为了巨富之人。 到了晋代,灶神又执行了司命的职权,演变为司察世人罪过之神,成为了天帝直接安插在每个家庭中的耳目晋代葛洪《抱朴子.微旨篇》引东汉纬书称:「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状。罪大者夺纪(减损寿命三百天),罪小者夺算(减寿三天)」。由于灶神与司命神的融合,使民间的祭灶习俗中出现请灶神保佑子孙兴旺的说法,《灶王府君真经》中有「求寿的管保你年登九旬,求儿的管保你门生贵子」等语。


灶神原属家神,长年累月由人们供奉,一般初一、十五上上香而已,也无须铺排,但每年的腊月廿三日则须举行祭祀仪式,叫做「送灶」。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湖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廿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廿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廿三祭灶。每到腊月廿三这天,中原城乡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