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6卷第11期SHANTOU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MONTHLY)Vol.36.No.ll2020黄庭坚《砥柱铭卷》真伪研究
林倚旭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15071)
摘要: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行楷长卷《砥柱铭卷》于庚寅之春回归祖国,并被台湾一位收藏家以4.368亿元拍买购得。这惊天的一拍,使这件稀世之宝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中国艺术品。然而,该书作与其他代表作存在明显差异的用笔、没有经过精心经营的章法、连续出现的异体字、时间颠倒的题跋的问题却引出了无数未解之谜。在其真伪之辨中,“真迹派”代表傅申先生、黄君先生、孙向先生、刘九洲先生对有邻馆本《砥柱铭卷》的真实性抱肯定态度,但“质疑派”代表裴光辉先生、王乃栋先生、王保良先生则指出,《砥柱铭卷》的用笔与其他黄庭坚书作有相当差别,缺少书卷味,且“错字连篇”,他们表示,有邻馆本《砥柱铭卷》是贋品o经过反复临摹、研习各种证据的对比和分析确实说明《砥柱铭卷》实为真迹,是黄庭坚书风由基本成熟走向老迈时期的书作。
关键词:黄庭坚;砥柱铭;真伪特征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225(2020)11-0041-05
一、《砥柱铭卷》的概况和意义
庚寅之春,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行楷长卷《砥柱铭卷》这一流散海外的国宝回归祖国,令人欣喜万分。长达15米的长卷,自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海外,被日本收藏家藤井齐成有邻馆收藏。宜至2009年在北京亮相拍卖,被台湾一收藏家以4.368亿元购得。这惊天的一拍,使这件稀世之宝成为世界上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然而,有邻馆本《砥柱铭卷》的背后,却引出了无数未解之谜。首先,这个天价的成交可以说明它就是黄山谷的真迹吗?如果是真迹,那《砥柱铭卷》到底是黄山谷什么时期的作品?是黄山谷在什么背景下的挥毫?与其他代表作存在明显差异的用笔、没有经过精心经营的章法、连续出现的异体字、时间颠倒的题跋,使《砥柱铭卷》令许多书法家和鉴定家绞尽脑汁地思索、钻研,学术界也出现了百家争鸣。
真迹也好,贋品也罢o《松风阁诗》《范滂传》《经伏波神祠诗》早已奠定了黄庭坚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而《砥柱铭卷》也为研究黄庭坚提供了新的资料,因此,很有必要对《砥柱铭卷》是否为黄庭坚真迹作出系统的研究。
二、《砥柱铭卷》真伪研究
(一)“真迹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2010年《砥柱铭卷》正式拍卖前,傅申先生与黄君先生都接受了保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诚邀,撰写论文说明《砥柱铭卷》的真实性。傅申先生写下了《从迟疑到肯定—
—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而黄君先生写下了《魏征之文•山谷之书•稀世之宝》,两人的文章均发表于最权威的书法学术杂志之一《中国书法》。后又有孙向先生、刘九洲先生等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概括起来,
收稿日期:2020-10-30
作者简介:林倚旭,女,广东汕头人,艺术学硕士,汕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O
4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卷2020年)
傅申先生提出的论点主要为:
(1)本卷是黄庭坚趋向老迈时的书风,精神骨格有相似之处,铿锵尖锐的捺笔与早年学柳有关,在各时期的作品中若隐若现。
(2)《砥柱铭卷》中的字中宫收敛,长笔伸展,欹侧变化的结构特点在《松风阁诗》《王长者墓志铭》《发愿文》等作品中均一致。而以上提出的作品却包括中晚期,可见《砥柱铭卷》具有黄字特点的风格。
(3)从笔画来看,其作品仍有故意夸张的特征。例如第一行“年”,第七行“名”,第二十行“无”。这个特点无论是在早期的《金刚经》,还是晚期的《范滂传》《经伏波神祠诗》中,都明显存在。
4.《砥柱铭卷》中不少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其他作品一致,如:“V”的第三点往往不上挑(见图1-图4),“纟”第一笔往往不连第二笔(见图5-图8),部首“戈”在黄庭坚的作品中,往往被省去第二笔后的钩(见图9-图12)0
图9图10图11图12
注:图1至图2《砥柱铭卷》第四十二行“河”、第61行“清”
图3《诗送四十九姪》第十二行“汝”
图4《经伏波神祠诗》倒数第五行“涨”
图5《经伏波神祠诗》第一行“经”
图6《松风阁诗》倒数第四行“缠”
图7至图8《砥柱铭卷》“经”“缅”
图9《寒山子庞居士诗》首行“我”
图10《松风阁诗》倒数第二行“载”
图11《砥柱铭卷》第二十二行“载”
图12《砥柱铭卷》倒数第十六行“或”
5.从个别字来看,《砥柱铭卷》与其他作品异常相似。如“山”“之”“无”等。
黄君先生与傅申先生一样,也从笔法、结构为《砥柱铭卷》辨伪。另外,他认为,《砥柱铭卷》中的许多书法问题均可以从黄庭坚自己的言论中得到解释。大家总认为此作品不够漂亮,不够老到。其实,黄庭坚自己多次谈到,他在黔州时的字“绵弱”“可憎”,未能领悟“古人沉着痛快语”,等等。另外,黄君先生谈到,《砥柱铭卷》作为一件大字行楷书,它的书风特十分典型。黄君先生还提出,写于绍圣四年(1097)四月的《阴长生诗并跋》(见图⑶也可作参证。初看此作与《砥柱铭卷》似乎很不相同,但审视其用笔、结字、章法之习惯,无不一一神韵相合。
图13黄山谷《阴长生诗并跋》(局部)
孙向先生则提出了更有力的证据,他发现了《砥柱铭卷》中王厚之的收藏印中,有两枚与《枯木怪石图》里刘良佐题诗后的两枚印章相同。并且,符合收藏家铃盖收藏印的规范。
(-)M质疑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王乃栋先生提出《砥柱铭卷》有“九大漏洞”,裴光辉先生也对《砥柱铭卷》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砥柱铭卷》有“八大疑点”,王保良先生则对《砥柱铭卷》提出了三大疑点o持相同意见的还有高鸿叭张金梁囱等人。他们喜欢以“《砥柱铭卷》品位太低俗了”“黄山谷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砥柱铭卷》写得不好看”作为证据来证明此作乃贋品
林倚旭 黄庭坚《砥柱铭卷》真伪研究第11期
43
三、对质疑派代表性观点的商榷
(-)关于王乃栋先生的“九大漏洞”王乃栋先生以自己 的判断标准整齐地概括
出所谓的“九大漏洞”叫 第一个漏洞是“玄”字不
避赵宋先祖赵玄郎之讳。 (保利公司出版的《砥柱
铭》图册“玄”字最后 —点有明显被刮去的痕
迹,见图14)然而,没有 一个说法能证明真迹肯 定不会被做改动o 真迹
图14《砥柱铭卷》“玄”
的作者可以做改动,收藏者也有可能做改动。
第二个漏洞是风格低俗。但风格、品位不是可
以主观下结论的。另外,我们不能把《砥柱铭卷》硬 认为是是黄山谷的代表作品。其次,如果把“品位
低俗”作为证据,这种鉴定逻辑与鉴定概念显然 是出现了漏洞。
第三个漏洞是错字频仍。我们对这些“错别 字”不能武断地作判断。傅申先生做出很好的说
明,他指出唐朝释大雅所集王右军《兴福寺》半截 碑中“祉”字“衣”不有两点,元朝杨维桢的“祝” 字有两点-笔者还想补充一点,“鲁”字多写了一
笔o 难道作者连自己的名字都写错?可能性微乎 其微。此外,书作里的少了一笔的“道”字被说成 是错别字,是不应该的(见图15、图16)。《砥柱铭》
里也有写了三横的“道”字(见图17),可见作者 并不是不懂得此字的写法。
i  A  il
图15
图16
图17
注:图15《砥柱铭卷》第三行“道”
图16《砥柱铭卷》自跋第二十五行“道”图17《砥柱铭卷》自跋第二十七行“道”
品并不能混为一谈。以前各个名家的所有作品,并 不是都是和文献一起校对鉴定的。文献与书作没
有必然联系。
第五个漏洞是题跋有误。王乃栋先生认为,对 这么一位自己敬仰的人,黄山谷不会一会儿称“魏
公”,一会又称“郑公”。他还提出,首则题跋与第二 则题跋颠倒了(见图18)o 笔者的研究发现,这卷
作品由八张纸写出,除了前面一张,其他的都有
10行或11行,但第一张只有7行字。所以,笔者
认为是此长卷丢了一个包括“魏郑公”三个字的 题目。《松风阁诗》(见图19)《经伏波神祠诗》(见
图20)《诗送四十九姪》(见图21)等都体现了黄山
谷作品先写题目后写正文的习惯。至于题跋颠倒,
_眼就可看出答案。作品与题跋间要有一段绫子, 这是常识。首则题跋写在绫子上,不署名,不懂规
矩,只是一个无署名的人在此留下的荒诞之作, 而自第二则题跋后,并没有时间颠倒的现象。
第六个漏洞是印章疑云。这一点,前文已作
交代。
第七个漏洞是文献质疑。王先生认为张丑说
这是贋品,姑且不去讨论张丑是不是有这个意思, 就算张丑说这是贋品,我们便深信不疑,那文物
鉴定也就失去了重要意义。
•«,
;* '"■».G '*W ».»<A
衿陆藹SJ
爭击各
A 肯
夢東段嘗唾暮
一?
髦為<;沃自选
A-
咬而玄可痔电滋
翔翔丁二绘道山那
待跨虚迟自強®書图18《砥柱铭卷》题跋(局部)
1
品补虑<;累
依4J 闕
見-f 4
川,€•暉盘我 N <;闖1
讦插-M 野xf 用0千 几椽^^
多~4A 依/f Jt  -<11^突卒壯見窠壤△# ^^卞~*^_
命-M 東<^< 彳
声44,
e 此泉虑春 風^福星4
扌赭的
腋音44 羊後X
虏耄瞰
壮#< =•7孑甚站翳紫<;龍M # V4.沁^-領4廊4-^f
<c ^.
站晚鬆「同<.-IB;
黄庭坚砥柱铭■■:第四个漏洞是语病露陷。应该明白文献与作
图19黄山谷《松风阁诗
44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卷 2020年)
&伏应理
"贵
V
才暑空
t
愼霉 倉
XI .像
關其東簡力盡力丄陽*<11
乂於
区畫心*r  <fl
<
涼浮£上辛X  盏
-M-
水滋壬
<2
績的九
£ 何
£t
<
建申
图20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
見何4嗥
刘篦共期 同
^<;更 魅致箫许 搀炀宜從 才^
图21黄山谷《诗送四十九姪》第八个漏洞是专家谜团。无论是在研究什么 主题,在没有绝对依据的情况下说其他学者的
研究不可靠,不仅是对其他学者的不尊重,更是 对学术的不尊重。第九个漏洞是有邻馆的反证(有邻馆从来不 出售公认的真迹,只有那些真伪还没有定论的作
品才会被出售)。首先,不应该把有邻馆说得这么
绝对,另外,也不应该把有邻馆的鉴定都当最终 真理。
(二) 关于王保良先生的“三大疑点”⑷第一个疑点是大书法家错字连篇。这一点前
面笔者在讨论王乃栋先生提出的第三个漏洞时 已经回答了。
第二个疑点是书长卷却运笔犹豫、顿涩。笔者 经研究对此持不同意见,顶多是个别字有复笔现
象。这不是什么好习惯,但在黄山谷其他作品里的 确是有这个陋习。习惯与风格是对自我的重复。可 见,这不仅不可说明《砥柱铭卷》是贋品,倒可以
为辨伪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第三个疑点是日本有邻馆连镇馆之宝都进 行拍卖o 这与本研究鉴定并没有必然联系。
(三) 关于裴光辉先生的“八大疑点”同第一个疑点是鉴藏印章乃伪章。印章的问题 前文已经阐述,不可以就此断定这是贋品。千古
流传的稀宝信息难免不完备,如果一定要有相同
的印章、相同的文献、相同的形式保证作品的真 实,那几乎每一样真品都会被这种不可思议的观
点问得哑口无言。
第二个疑点是水印章与年代不符。这个问题
在以上对第一个疑点的讨论中即可到答案。
第三个疑点是印章有挖补痕迹。这个问题在 讨论王乃栋先生关于“玄”字的问题时也已经作
出了解释。
第四个疑点是墨淡不合宋代风尚。除了以
上所说的真迹常包含不完美的逻辑之外,还可以 读一下这段文字: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
蚊蜗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
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工拙与人之品 藻讥弹。
以上出自《山谷集•卷二十九•书家弟幼安作
草后》。从文字中可看出以工具判定《砥柱铭卷》 的真伪,确实不全面。
第五个疑点是题跋是元代后人伪托。这一点 前面已做了回答。
第六个疑点是“祝”“礼”二字之“示”部写成
“衣”部所谓“泄露天机”(见图22、图23)。这在 谈论错别字问题时已对此作过讨论。
图22
图23
第七个疑点是用笔态势与所有传世的黄庭 坚书迹不一致。书家每一件作品都有与其他作品
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可以作为辨伪的辅证,
不同点却不一定可以以此即证明为贋品。黄庭坚 的书风无论是早年还是晚年,都有中宫收敛,四方
伸展的结体特征,这一点《砥柱铭卷》是很明显具 备的。而《砥柱铭卷》与《薄酒丑妇歌》(见图24)等
壮年时期作品一样无“荡桨式”笔法,可见这是 黄山谷书法向老迈发展时期的作品之一。裴光辉
林倚旭黄庭坚《砥柱铭卷》真伪研究第11期
45
先生提出的疑点,反而为我们对其创作时间的考究作了相关提醒。
图24《薄酒丑妇歌》(局部)
最后一个疑点是风格缺少黄书应有的书卷味。这种鉴定思想与鉴定逻辑是错误的。首先,笔者觉得裴光辉先生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与物品的客观真伪混为一谈了o其次,每一个书法家的书风总是有变动的,每
一件作品都可以是书家做尝试的产物,不可以奢求每一次尝试都必定成功。
综上所述,质疑派观点的依据主要是《砥柱铭卷》中错字连篇、印章疑云、用笔及精神与其他代表作存在差异等。但鉴别书画真伪并不是从表面上异同,而是注重精神上是否一致。艺术创作的皮相会不停改变,但神韵却伴随书家的一生。所有的书画作品都展示了艺术创作上这一秉性。所以,差异性并不能说明《砥柱铭卷》是贋品。此作品洒脱豪放、外形伸展、欹侧灵活等特征已很好地证明了它的真实性。日本有邻馆《砥柱铭卷》是黄庭坚作品中风格由基本形成走向老迈时期的书法巨作,历经900余年沧桑,仍能完好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无疑是书法界一大盛事。作为现代学者,必须认真审现,静心研习,学会抹去历史的尘埃,使国宝重新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高鸿.《砥柱铭》真伪考略[N].中国文物报,2010.
[2]张金梁.《砥柱铭》长卷并非黄庭坚真迹[]].书法,2010
(10).
[3]夏和顺.书画鉴定人王乃栋直指要害“砥柱铭”九大漏
洞[N].深圳商报,2010-07-29.[4]陈薇.河南收藏家:黄庭坚《砥柱铭》是贋品[N].河南商
报,2010-07-10.
[5]李贤斌,谢向明.裴光辉:《砥柱铭》八大疑点[N].海峡
都市报,2010-07-21.
(责任编辑: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