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 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的传说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受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月神生日
  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月神是女性神,相传为日神的配偶神。我国以嫦娥为月神,代表美丽、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优美的性格。中秋节为月神生日。八月十五日信徒们祭拜月神,一般民众:有在户外院内设香案供鲜花、水果、月饼、焚香烧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团圆的气氛中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就是所谓的“拜月”。
(三)土地公生日
    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庙要演戏酬神,农夫们在田里插“
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绑以金纸,这种竹杖是给土地公走路时作拐杖用,并祈求明年会存更好的收成。
(四)吴刚伐桂
  相传吴刚原本是个生活在凡间的樵夫,因为终日沉迷于成仙之道,所以荒废了正业,这件事被天帝知道了,天帝十分的生气,于是将他拘禁在月宫,并且告诉他“如果你砍倒了桂树,就赐给你术法”,于是吴刚不停的砍伐桂树,但因桂树会自动癒合,所以不论吴刚如何的努力,都没有办法将桂树砍倒。
(五)玉兔捣药
  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食物,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於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六)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汉民不甘受其统治,爱国之士纷纷抗元,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掛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都掛起来,元人看了大吃一惊,朱元璋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大家一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推翻了。
中秋节的习俗
1、祭月
      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
          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2、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3、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祭月、拜月、赏月等一系列祝福团圆的活动外,各地还有不同的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
      部分少数民族也有他们独特的祭月拜月的习俗,如:傣族的拜月、蒙古族的追月、藏族的寻月、德昂族串月、阿细族的跳月、苗族的闹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
  ——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 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地区的差异使品种外观、口感、味道各具独特风格。
中秋咏联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仲秋节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星。
中秋节祝福语欣赏
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中秋节快乐!
      又是一年月圆夜,月下为你许三愿:一愿美梦好似月儿圆,二愿日子更比月饼甜,三愿美貌犹如月中仙!
      八月十五中秋节快到了。送你一个月饼,含量成分:100%纯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 。
      日圆,月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缘!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缘,心愿,愿愿随心!
      佳节到,送您个月饼:第一层财运;第二层幸运;第三层福运;第四层浪漫;中间夹层甜蜜,祝您天天好心情!
       
给你最敬佩的人发一条中秋节祝福语
月的称呼
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别称
  1.玉兔捣药——“兔”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2.吴刚伐桂——“桂”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中有桂花树,任凭吴刚砍伐却永远不倒。由此,又产生了月亮的“桂”字系列别称:桂、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桂丛、桂影、桂晖、桂魄……
3.嫦娥奔月——“娥”字系列别称
  传说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升月成仙,由此便产生了月亮的“娥”字系列别称:嫦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故“婵娟”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 
    4.蟾蜍成精--“蟾”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一只蟾蜍成了精,由此产生了“蟾”字的系列别称:蟾蜍、玉蟾、明蟾、清蟾、凉蟾、寒蟾、冰蟾、金蟾、银蟾、灵蟾、彩蟾、素蟾、孤蟾、新蟾、蟾窟、蟾宫、蟾阙、蟾彩……
5.其他
  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由此形成的别称非常丰富。传说为月亮驾车的神叫“望舒”,
月神名叫“结鳞”(又叫“结璘”),月中的五夫人名“月魂”,月亮的归宿处为“月窟”,月亮中有宫殿名叫“广寒宫”……这些都成了月亮的别称。
      在以上四个系列别称之外,还有由“免”“桂”“蟾”等并列而成的新的别称:兔蟾、蟾兔、蟾桂、桂蟾、桂兔……
       
          来源于阴阳学说的别称
  古人认为,月为阴气之精,日为阳气之精,故以“阴”“阳”分别指月、日,由此产生了月亮的一系列别称:太阴、月阴、月灵、阴光、阴灵、阴宝、阴婆、阴精、阴兔、阴魄……
赏月胜地
庐山月照松林       
月夜漫步石径松路上,隐约可见月光透过松影,点点洒落小径,如雪似霜,若银赛玉,微风拂过,松林轻吟,宛如悦耳音乐,令人幽情顿生 。
象山夜月
中秋之夜,乘小舟驶入象鼻山的水月洞,便见“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景观。
二泉映月
二泉池畔古木参天,并有“二泉亭”、“猗澜堂”、“景徽堂”等古建筑物。每逢中秋之夜,观赏那汩汩清泉之中映出一轮皎皎明月,宛如身临广寒宫中。
二十四桥夜月
月明之夜,驻足桥头,抬头望月,俯身看水,会使人油然想起唐朝诗人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名句。耳边仿佛传来似有似无的玉人箫声。
平湖秋月
中秋之夜,坐在深入湖面的平台上,但见湖平如镜,清风拂面,桂子飘香,正是“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日好最宜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