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钢丝的人观后感
走钢丝的人观后感
里面讲了一个法国年轻人Philippe,为了完成自己一个梦想和他的朋友们从准备,筹划,到最终成功的故事。Philippe想干的事,是在纽约世贸双子塔之间走钢丝。为此,他开始自学走钢丝,并且成功的尝试了私自违法在巴黎圣母院和悉尼大桥上搭建钢丝,并且无保护的在上面行走。在世贸双子塔之间走钢丝一事,随着他技术提高,渐渐地提到了日程。他的女友和他两个朋友和他一起反复讨论细节:如何进入世贸,如何将钢索运到楼顶,如何搭建钢索如何稳定。 Philippe还到两个美国人帮助他,终于在1974年,他成功了。中间的详细实施有很多跌宕起伏的过程,差一点就功亏一篑。加上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这部纪录片确实值得一看。
一个人要有梦想,而且还要去实现它,为此,他需要朋友-忠心耿耿的朋友-来帮助他。Philippe到了两个,还加上他的女友给他精神上的支持。他的朋友将他的梦想当成了自己的梦想,全心全力的去帮助他,其中一个甚至因为在世贸帮他走钢丝而被美国政府驱除出境后,还希望再次为Philippe实现下一个梦想而出力。
没有下一次了,他的另外那个朋友说道,因为这个朋友看出了他们和Philippe 友谊的结局。Philippe达成了他的梦想,全美国知名了,从这一天开始,这两个朋友对他已经无用。并且,他知名后有的是女人对他投
怀送抱: Philippe 一出拘留所的当晚就和一个主动送上门来的女星在酒店开房。为他担忧,为他骄傲,为他着迷的女友,也从此被他弃之于脑后。访谈中他没有露出任何对友谊破碎的遗憾之情,对当时女友更是没有一句抱歉,Philippe对这三个人没有一点愧,他觉得不该有,因为成功只属于他一人,是
他,在离地一百多米的地方走钢丝。反而,他的朋友在谈到此事的时候,两次冲动落泪。他的女友眼睛闪烁着光芒说着这个结局算得上是很美(大意如此)。
他的朋友们将他的梦想当成了自己的梦想,当然,这些朋友都知道自己没资格享受成功,他们出于友谊才去帮助Philippe,Philippe利用了这点。我想,他的朋友们并没指望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友谊的决裂不是因为Philippe知名了,而是他们发现Philippe不再拿他们当朋友,这个被利用的事实太让人难以释怀。
我的体会是,不要把别人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就算自己没有什么出奇的梦想,也不要成为他人实现梦想的工具。在世贸双塔之间走钢丝确实很美,但这美丽不属于帮助这个人的朋友们。
《走钢丝的人》讲述了法国一位杂技家历时六年多的悉心准备,终于在1974年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功在美国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塔间表演走钢丝的故事。70年代的故事于08年(911事件后,双子塔已不复存在)搬上荧幕,这似乎也成了一枚怀旧与证明的时光戳记。它不仅是一个追梦者重现在世人面前的历程,也是导演进展再思考再创作的一次宏大考验。导演巧妙的编排和剪辑手法,让我们见证了那些梦想的追随者和那些伟大的瞬间。
一、主线清晰明朗:梦想与情感的交织
《走钢丝的人》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走上世界之巅的过程。导演着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似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如何一步步实现的。为了梦想,他付出艰辛的卧薪尝胆;为了梦想,他们戮力同心。因为他们都怀揣着同一个心愿,他们心中都有着同一个梦。而这样一个伟大梦想的实现,不是由一个人,而是由一人,一拥有强烈的情感纽带的年轻人共同编织起来的。
关于梦想。17岁桀骜不驯的菲利普,仅仅因为报纸上一那么关于世贸大厦开工的消息便兴奋不已。从此,一个梦想在他心中逐渐清晰、强烈起来,那就是登上这个人类建筑的世界巅峰。这个在我们平常人看来遥不可及甚至不切实际的梦想,却是支撑菲利普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菲利普不断尝试着构筑他的梦想,虽然过程充满艰辛和困难,却始终不曾停下他的脚步。当他最后终于站在450米的高空,做着各种优美的动作,在钢丝上沉着地行走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释然地迎接这样的胜利。也许直到亲眼看到时我们才觉察,梦想到现实的间隔,原来并没有那么远。影片讲述的这样一个真实的追梦故事,无论在当时陷入越战和“水门”事件的美国,还是在当下21世纪个性张扬的时代,都有着很大的启迪意义。
在描写逐梦的同时,导演还用敏锐的摄像机捕捉到了最细腻和真挚的情感,这些情感源于菲利普的朋友们。正是这些美丽的青年人,做着一个青春的集体谋划。让我感动的是影片41分钟处,导演插入了菲利普与朋友一起练习的画面。温暖的阳光下,菲利普和他的3、4个朋友,在草地上试验着各种走钢丝的方
法。偶尔的间隙,他们相互追逐着打闹,诠释着世间最珍贵的友情。在屋子里,他们不知疲倦的画图,也有因为意见不和而争吵。他们无条件地帮助着菲利普,并希望能够将那次伟大表演的风险降到最低。我想,梦想这个时候已经不单单属于一个人。他们都是梦想的追随者,只有菲利普是这个梦想最终的实现者和表演者。但是他的朋友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帮助着他,用他们最无私的情感,构建着这个疯狂的梦想。
印象很深的一个场面是,当他们在104层的高楼上搭建钢丝时,钢丝不慎滑下去,站在南北塔顶的两人根本无法接应。梦想似
乎近在咫尺又转瞬即逝。一个美国朋友放弃了。一个朋友因为被发现而被逐出美国。而路易斯,菲利普最好的朋友,他顶着4个小时的寒冷和意志力的考验,终于将钢索救回。这一刻,无需任何言语修饰,我们都会为之动容。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吧,就是无论你处于如何艰险的境况都对你不离不弃的人。
在菲利普身边的朋友中,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女友安妮。6年多的时间,她放弃了自己本该做的事情,倾力为菲利普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菲利普的每一次成功,安妮都异常兴奋,恨不得要向全世界宣告他的成功。当菲利普终于出现在世贸大厦顶端的钢索上时,她抑制不住自己冲动的情绪“他就像在云中漫步一样。”“那简直太美了”我想,那个时刻的安妮是最幸福的吧,因为她和所有人一起见证了菲利普的壮举,所有为之付出的汗水都有了最好的慰藉。
菲利普完成了他对梦想的坚守。只是当我们在欢呼雀跃时,却又黯然神伤。曾经的友情和爱情最终破裂。导演没有告诉我们他们中间终究发生了什么,我们也只能从路易斯哽咽的声音中感受其中的遗憾。“不会再有这样的故事了”,他掩面痛哭。“我们的感情也要画上句号了”,安妮平静地说,“可这是种美丽的方式”。缓慢的音乐,大段的空镜头,所有复杂的情感也黯然落幕了。
二、侦探片手法:插叙、再现和窥视
故事化的表达是本片所采用的叙事方式。可是,《走钢丝的人》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刻板地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而是运用插叙手法,以菲利普在纽约世贸大厦走钢丝为主线,穿插着他其他阶段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观后感导演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走钢丝这个故事的表达分割成一个个细小的部分,穿插在人物采访回忆和照片资料中,而且表达顺序
也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将事件当天的开展进程与菲利普走钢丝生涯的几个关键阶段进展平行剪辑,这样既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悬念。在故事的再现上,导演用人物的回忆采访为讲解,画面运用自己稍微戏剧化但不失真实的主观再现,为我们呈现了菲利普在完成壮举前的一系列行动和细节,甚至让我们产生了“再现”即“现场所见”的错觉。
至于侦探片的拍摄手法,我想导演的处理与故事的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菲利普的走钢丝行为虽然只是
一场场华美的表演,但却给那些虎视眈眈的警察们留足了把柄。他们视菲利普的行动为扰乱治安和潜在平安的行径,因此每次走钢丝完毕后,菲利普便成为了警局的常客。在表达这段经历时,导演将故事构造安排紧凑,颇有悬疑片的彩。在世贸大厦表演完毕后,菲利普遭到无数警察和记者的狂轰乱炸。他只是平静地答复:“没有为什么”。确实,为了梦想而追逐,还需要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吗?
影片中镜头巧妙的地方,我认为是导演运用了窥视镜头的表现手法。在影片第6分钟,菲利普讲述他产生梦想的机遇、以及之后菲利普在街头玩杂耍、骑独轮车的画面,导演采用一个圈视角周围变黑的效果,让观众感觉仿佛自己身在暗处,偷偷注视着菲利普的生活。而在之后,导演那么运用了“望远镜”似的两个圈的窥视镜头,来表达菲利普在制定方案过程中不断碰壁、往来于纽约和巴黎之间研究大厦的构造和各种对策。这个时候,透过镜头看到的画面是于菲利普的眼睛,这和一个圈时的感官主体发生了改变,但是效果是相似的,在让观众体验真实感的同时,赞叹于导演匠心独运的镜头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