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相信未来诗歌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52020
食指(郭路生)&诗神
康哲馨
摘要:食指作为“朦胧诗”的前驱诗人,其诗歌在中国新诗的历史上承前启后,“开一代新声”,有着不可替代的诗歌史价值'食指诗歌的思想在当时那个时代是超前的,而其诗歌的艺术形式却是传统的,大多是四节一行、基本押韵的新格律诗'由于食指早期创作的时代特殊性,再加上公众媒体的猎奇、媚俗倾向,因而对其诗的解读有时会存在一些误读。只有回到具体的时空、具体的语境,探寻食指诗歌作为历史的见证,有着何种特殊的文学史价值,才能对食指诗歌在当代诗歌史的定位有一个不偏不倚的认识'
关键词:诗歌史;“朦胧诗”;食指(郭路生)
中图分类号:1207.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20)05-0073-05
作者简介:康哲馨(1997—),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9-12-06
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新诗归来的悠悠岁月$食指(笔名,原名郭路生)作为“朦胧诗”的前驱诗人,其诗歌在中国新诗的历史上承前启后,“开一代新声”,有着不可替代的诗歌史价值。然而,由于食指早期创作的时代特殊性,且对诗人食指的研究常常是在相对封闭的框架中,再加上当下公众媒体的猎奇、媚俗倾向,因而对其诗的有时会在一,进而、而的论争$只有回到具体的时空、具体的语境,探寻食指诗歌作为历史的,有着特殊的学史价值,对食指诗歌有为、客观、理性的认识$
一、问题的提出:对食指的误读
食指不于一当代诗人,的在于对时代年的人生历而生的体、的、
$诗中不着诗人对历史
的再现,也将个体生体的想象又一次带入诗歌的语体中,“开一代新声”,为一代人:T 认同原于认同的情感的先例。然而,对诗人食指的研究常常是在相对封闭的框中,对其诗的:有时在一$,学为,当下在诗歌其有学作时,常常有
会者,有,众取宠,阅令人笑。
首先,界对诗人食指最常出现的便是认为其诗作带有某种政治的怀或者某些抗性的英雄结,抑或是其诗歌中体反抗、“反潮流”精神$实际上,食指人对于这一点已经反的澄清,食指谈及自己写作是缘于对诗歌的热爱而诚实创作,是时代素人当时对诗歌认识程度共造就了《相信未来》等诗篇[1]$
其次,有人为是政治迫害才导致食指后来的精神问题*1+$在一定程度上,这一错会其实是缩小了诗人的精神痛苦的维度$为外界的这一风雨是不轻易这么一位公的虔敬、真挚、质朴且诚实的人击垮的$在食指诗歌时,或许可跳过这;题,为,界如何追根问由也难知真相$再,有些人食指的诗歌文本与当下的诗歌文本直接对照,为食指诗歌文本的审美艺术价值不如当下的诗歌,但这一曲解很显然是:住的$,过是在,爱食指诗歌的人并不在。此外,现今食指诗歌诗的另一重要原可在于诗歌身的思境界和审美价值,而在于食指作为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特殊价值和深刻意义的。况且,前的时间这一横坐度公允、、来定食指诗歌的艺术价值[1]$
,有人可为,食指写作于
年代及其后的诗歌于《相信未来》《这是点的》$但是,一诗人其后的写作是于前的代作,其前代作带来的上的$诗歌的质与诗人当时有的地位声有上的然$食指在年代及其后的诗歌
在审美艺术、美学价值上有一的与,但由于诗坛经历,加上他曾经精生
活的局限,又因为他是一位有自我坚守的诗人,所以与瞬息万变的时代在思想情感上有了距离"食指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印象停留在了《相信未来》《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那个永恒的瞬间%无论未来食指的成就有多斐然,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史册上,食指在他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诗歌那一页必然是最光彩夺目的。
除了因为不了解食指而对其产生,:得注意的是,部分一点,认为“有的诗人因神话化进入诗歌史,食指或许是其中之一”⑵。其主要原因是现今不少解食指诗歌的一些二手材料,主的年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的圣殿一中国20世纪70年代诗歌》主的
2001年的《的》中的一些材料。的一史论中又借助了这两本书中的话,了史上的食指象。但问题在点或许将一位活生生的诗人:化了,而食指在史中的象解,
发对文学史所史实内在确实性的质疑。对于一个的诗歌来,当
来源的可靠性。一,不自
情选择性阅而影响了历史的本真,另一,不未经查实的议论当成定论,将或然当成必然。
有鉴,尽量在历史语境下衡量食指诗歌文本,回具体境,对其不同创作阶段的特殊价值进行厘定,在对诗歌的客义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对食指诗歌精神进行解读,以期对食指诗歌有更为全、客、理的认识。
二、诗中的人生
食指对自己一路走来的诗歌创作有这样一个认识:“年轻的时候比较忧郁和优美;来疯了,写的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比较愤怒、比较火;来进福利院,比较沉静,带有哲理性。”⑶食指诗歌与其人生经历有着不分离的胶着,按诗歌-时间经过这一思路,将其诗歌创作概略地分为3个时期。
(一)早期:对同代人倾诉
食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至七十年代这一时间段所创作的诗歌,从其主来分,大体以分为两类:-类是以抒发个人情怀引起时代共鸣的诗歌,另一类则是看作完全融入当时主流话的诗歌。
1.以抒发个人情怀引起时代共鸣的诗歌
1968年,食指受一位朋友的经历所触动,写出了虽有着那个时代不的痕迹,却又了时空界限的名篇《相信未来》。在历史语境下,在“红海洋”中诞生的《相信未来》,必然地有着主流文化的烙印,这部作品的成败失都与产生它的时代辅车相。诗中所阐述的那种对未来的归宿感、对理想的定、“主义”的精神,都或许是对“路是的,是光明的”一诗化。诗中“主体形象”是无所不能、斗志昂扬、无私-魂的,过自己的主经,以,以看作是对与中国一起成的一代人的理想与信仰的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展现⑷。在那个精神生活,精神慰藉的时代,诗歌们用来作为吐露自己情感精态的段,起到了作;而食指样的诗无他们的
心体,他们的心,同时作为一指,指他们走过、渡过[5]o上每个人都〕与挫折,都需要信念、理想的、指。从这个意义上,《相信未来》其实是了人类!
、、义、想人生的一境,了人生最的信,具有共情的力量。
对一时期的另一代作《是四点零分的北京》,有论其看作“年轻一代觉醒的”,用哭声与权力者对。论或许在脱离原作,过分拔高的。从具体发,不必过多,不必识形态的东西,把它当作一次离别体验的抒发,真切情感与真实幻的有机融,抓住典型场景,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悲剧性传达足矣叫
此外,食指这一阶段的《鱼儿三部曲》《寒风》《灵魂之一》《烟》《命运》《黄昏》诗作中,并没有以恶抗恶的暴宣泄,诗像是诗人在自我安慰后的内省、疗,采用了一在看来值得让人珍视的徐徐拉开的张,最后将焦点转向“光明的未来”(7)。或许对于广受众而言,一首好诗的标准并不在于其识上有多么“义深远”,更在于心:现的细密深入-真挚恳切。就理性认识而言,食指早期的作品算不上多么深刻,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回声,:后常令人有沧桑之感,仍以其、柔韧的人立场撼动了读者的内心。
2.完全融入当时主流话语的诗歌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主流诗坛,诗歌的政治功能决定了诗歌内容的政。在写下不少口碑载道的优良之作期间,食指在早期也创作了不少的与时代母题步调一致的“应时之作”。“应时之作”是与当时的时代精神
产生共振的。食指的所有情感都是那个时代的体现,被贴上了历史的标签,带有政的特点,主体在对祖国事物及政
治事件的赞颂⑷。诗歌与现实、诗歌与政治、诗人与时代的关系一直是为人们所谈论的主题。始终保持与现实政治的紧密联系,这是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的重要品质和优秀传承#诗歌当然与政治有关,从来就没有人否定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也没有人天真地相信诗歌能够在实体意义上不包含政治元素#有学者认为,那些反对诗歌与政治的关系的言说,严格说来,只是反对诗歌与政治的某一种特定关系,某一种
生关联的定,如此而已。论在实践中,还是在学理上,把政治当作诗歌之外的、比诗歌更高一个级的实,要诗歌政治,
政治实的,体的,
凹。应当认的是,这些诗歌的歌颂与那个时代人的一#之处在于,在这对象时,首先会对歌颂对象迪
实然的,然的,不是
的歌颂。因此,者现在在这些、的诗一的之#说现实题只是诗歌中的一,诗歌一定反现实(真实的',来,中国诗歌一直都在反现实#诗人的不是为世饰而欺天下,而是通过对自我或者自我与时代关系的再阐述,唤起人们对所面临的黑暗的警觉,这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本能[10]o或许是为这些称颂的诗歌
显露出的只有依附如风,又随风而倒的平庸语义,而没有不同流俗的诗人思维逻辑,所以带有真实、豪言壮语的“伟词红章”在的变迁中变得苍白乏味,即使是真诚的歌颂也被误读为虚假的赞歌,这是时代的悲哀,更是诗歌的悲哀⑷。
概而言之,这一阶段中的代表作一反新诗独尊社会政治型的巨大母题,打破了只能写“大我”,不能抒写“小我”的禁忌#换言之,其早期诗作为我们提供了在高度集权的社个人从宏事当中逃离出来的能[11]o其作品也因此成为弥足珍的特定,具有了不可替代的诗史意义#们已了历史的考验,那然r 和的心脏,让人叫
(二)中期:痛苦地对命运追问
不难发现,食指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创作走向平正谐和,开始了对时代的与,其中包含了对自我灵魂的#比写于1989的《向青春告别》,青春的或许不只是年轻,更是的#
写1991年的*》发人深省。食指在写这诗时的其过,向人、清澈明朗。诗意苍,在面对与“精神死亡”相应的肉体生命时,朴素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深打和了者,含着对体之i 的,令人味#有论者认为,诗的情有一种,这是直来诗人在创作
中然露出来的对诗人与人的
冲突,从结构上,诗是的、倒置的。整首诗是对的歌,这些
在的,又是不的我,为诗提了一个发意义的的叫
体来说,食指这一阶段的诗歌,《热爱生命》《之二》《在精神病院》《人生舞台》(组诗'等,从事到言,从容实质体架构,露出诗人极为楚晰、冷静的思维,显示出对奉承富贵、疏远贫贱的世俗度和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无常世事的洞悉,以及“苦难的为艺术的神奇”的智然叫
(三)新时期:自言自语以及对为数不多的心气相投的友人吟述衷肠
有论者提出,食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的创作中,一直无法从他的困惑中抽离出来,显得略带执拗:我们曾对那“荒诞稽”的美好想信不,终得的却是幻景一般消失#但这幻灭本身却成为我们固执的“忠诚”了#在:那个写作自由限的时,人们曾不顾一对那小小的“由”予以捍卫;在对由写作给予了极大宽容的时代,我们却又轻佻甚至是可笑荒唐地将由随意践踏。自由在经了悲剧和喜剧的两次捉弄和耻笑#挺寂的风霜雨雪之后,真正苛细又“柔和”的磨炼也许才刚刚降临⑺。
二十世纪九十来,随着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的盛行,在、面前,当人们
笑着诗歌走向,诗人也存的窘迫和踌躇:为稻粱谋还是为诗歌谋,诗歌写作的目的何在?
来,诗歌标准的论或许为诗歌提了一个得的[12]o或许诗歌挺而出,诗歌想,带素出本真的,美。当然,文学社会的力量终究有限,.不在这一个识:作为写作者的诗人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艺术感觉和是的理智,忠于本心的创作并表现真善美[10]o事实上,新时期来,食指其实一直思考在这个些许的社,下的诗歌是
的,诗起种作,认为诗人写作要对
言之,新时期诗歌主题在从个人对时向的体,在下语中对
道德义理与物质利益的思辨,诗人的责任意识,诗歌写作对于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对过往的回溯,对孤独、衰老的哲思有论者认为,他是一代人的“立言者”回,其新时期的写作也是在真实地完成一代人的精神缩影%那披肝沥胆的前驱,必然也是薪火相传的来者%
三、人生中的诗
(一)诗情内容方面
食指的诗是真实的,一切始于感觉,一切都从体验出发,诗歌是他对自己的内心重演与%真正的诗歌能让人在幽密心灵的深处寻获到生命的真性,能以者的感,人在感
的一生机所填满正是由于食指的真实,所以食指诗歌一是其朴实的言,他在与、、一,寻的,有思用在意,是为能在
淳淡的言人的心灵纹理。
个体情感体验终归是诗的基本点,带着对人生历程的真实体,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感的共振%,诗歌完感,有理性、、哲理,那诗与言、格言、什么区别了%食指的诗,感的美学力量占据轴位置,诗句即使在今天,罢依旧令人为,仍然会唤起人底的那股热烈浓的情感,而这或许是食指本人写作当
所背负的思想压力他自身对未来的热爱、渴望与等待所替换了%诗在质反映了人类魂深处成为生命驱动的经验,以及对终极渴望的请求,因此,有论者称食指的诗为“写给人类的诗”⑸。纵然食指经历过大起大落,但在诗却没有太多的悲愤,“哀而不伤”,有颓唐或者以恶抗恶的叛逆,深得传统文化温柔敦厚的真传,给人最大的感受或许就是爱比恨要多,充执著殷切的希冀问。
(二)文体方面
纵览整个中国新诗发展历程,食指的诗在表现方式、言措词上,实没有太多陌生、奇崛的感觉%然而,形式的诗歌相较于其他体的价值所在,是衡量诗歌优劣的主要尺度,重要的是诗人在整体诗作对的再现是否细深入、真切,是完整、完,是能起者等%在这些意义,食指有自己运用自如、音义的独特措词系统%
据发,食指深受其关于现代诗所体现生命经力量以及国传统诗歌之在度的作理念影%其食指:“诗是’’,得有,有,从窗子里看过去到。”⑺食指深受这一极为的创作理的影响。“”意,不仅关涉诗体形式的“建筑型式”,要有严正的诗,有,还在深要诗歌在、意时的
术自律或自觉叫
,“”,像是诗歌的取景框。从食指不同时期的诗句来,一这一理其诗歌精处体在感、智性、物象融合为一体的意,而不性的性言所;另一,是一个小小的,却能生浓缩地诗人的%食指诗歌有一是其诗
纯抒发感的人生经%换言,就是“性”,比较有故事表现力,在读诗歌的时,在一关于食指人生经历的,一
诗歌有戏剧成等⑸。当然,也是因为其诗歌与人生经历的过胶,也时使其诗作难以
破自身的局限,缺乏新的感和复杂感”⑺。
其次,食指受何其芳的影响还体现在诗歌%其视诗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立代诗的主张,而这一主张的核要求就是顿数整齐押这两%诗歌的言,食指的作品是传统的,有着对诗的、节奏、律别的坚守%近五十年来,他的诗都是四
一节,尺(顿数)均齐,间押韵、一到底,节奏鲜明、韵律优%新格律体对于食指来说,不
是手段,还承定情感%—方面,这样的诗句作用于读者的听觉,别适合朗诵,有利于传播;一方面,也使诗人者的生命与体忻合无间,有助于对生命起伏体验的再现重演⑺。
四、食指诗歌的艺术价值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人,普遍都处于伟大成功的社会政治革命来的昂扬、激奋跃进的欢愉之中,都对新生活的希冀新奇之感的原动力,关注的社会和时代%与前代诗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诗人在少年到青年阶段经了一场漫长的危:经好生活寓言包裹下的人间真相和残酷生存逐渐在眼前,因而他们更强调转向自己的世界,更专注于对世界
来面目的质询与叩问%诗歌成了他“再现过去”和“建构未来”的一。朦胧诗的诗人是从特殊年代的经发到自的诗歌道的,要从这一诗歌思的意义,必在从集体经的这一时代主题下,对一代人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和当代诗歌的社会蘊涵方面进行探究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在千人一面的文字
中,掺杂着触目皆是的“政治化”词汇,在那些作品中几乎无法到诗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影子。从此,诗歌也失去了其生命之源---个人的真情实感[17]o 对食指诗作的整体涉猎之后,对他的写作风格有一个更加明晰的认识:与主流意识并不相离,用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内敛节制的性情品格、真诚
恳切的内情感,告诉人们要相,热爱生命,这也是的诗人多次提到食指对于他的启发意义的之一。随着历的:
,他、政治、自我的本来面目内,真。从《》《相》《我不知道》《我这样写诗》,再到的作品《当了》,食指诗歌形象自多是用,用I 豪迈的自与,一的,为I 的生活几分希望。食指的诗歌《生的》《在的》了一的,子
谊、快乐、的向往[5]$食指早期是一位有着赤诚之心、为代画像、为代立传、为代明德的创作者;中期和新以来,变迁以及个人遭遇带的敏感,使他游离于主流社会和主流诗坛之外。切近生命体验、聆听社会现实写作,因诗而快乐,或许是食指诗歌最大的特点之一$不评论家都认为食指使诗开始了,将人最真的血肉、苦乐写进了诗中,在肯定人尊严的也肯定了诗的尊严。对此,洪子诚先生曾扼恳切地品评,认为食指的写作贡献及其对后者的重要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个体经验现的基础上,代母题、诗的语词的某程度的背离丽。
任何一个诗人都应该正视其所处的时代$食指在二十纪九十年代又新“浮出水面”,是为他对六十代的宏大历史事件作了亲历者的记录,诚实地了那一代良善识子的心理状态[5]$有论者认为,传人意识使他以为点,
未放弃主生活$他与同处一个代的老诗人或诗人相比,食指的诗歌是最能展现诗歌的本真$阅读他的诗,
就是在阅读一个赤诚的灵魂,一同带的还有一灵上的烈共振问。同时,他的作品着一的使命感,体现着识子家,对时代的担当$
或,,食指的诗不会再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人内心带大的震撼。纵使千帆过,食指作为诗人,不,始终如一地用爱的底来将痛苦和不公平的遭遇置换成面向未来的基础,着人的共同情感,食指及其诗歌也因此具有了某种意义上的性[20]$此外,
考的是,食指的诗作为代的,在
有着的实意义和作用?在个、万变、的时代,诗人,作为诗人还是诗歌$食指的创作为中国诗坛提供了一个“一”、启示的个案,他用自、真挚、的创作经历作为识分子的良、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子川.关于食&的三个时间坐标[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0(2).
[2]9子诚.当代诗歌?'写作问题:D《持灯的使者》《沉
圣殿》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
[3]崔卫平.带伤的黎明[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212.
[4]陈卫.文学史中的“黑洞”:D食&诗歌研究为例[J].长沙理工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5]ef,陈梓h.@给人类的诗:食&诗歌研讨会发op要[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6]陈仲义.t年新诗,t种解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0:70.
[7]陈超.食&论:冰雪之路上巨大的独轮车[J].文艺争鸣,2007(6).
[8]令狐兆鹏.挣扎与顺从:诗人食&诗歌精神探讨[J].重庆邮电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张桃洲,孙晓娅.内外之间: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M].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65.
[10]陈卫.诗歌一定要反映现实吗?[J].星星(下半月),2013(3).
[11]刘士杰.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命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9:209.
[12]陈卫.河水与泡沫.当代诗歌问题的真与伪[J].星星(下半
月),2010(1).
[13]林莽.并未被埋葬'诗人:食&[J].诗探索,1994(2).
[14]林贤治.中国新诗五十年[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8-9.
[15]张凤超.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浅论食&及其诗歌[J].许昌学
院学报,2006(3).
[16]谢冕,姜涛,孙玉石,等.百年中国新诗史略:《中国新诗总
系》导O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62-263. [17]王饥宇.个人之声与格建之美:论食&诗歌的质与文[D].成
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18]9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5:183.
[19]蓝天.苦闷与中的觉醒:论郭路生(食&)的诗与诗歌
精神[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20]李宪踰.食&:朦胧诗人的"一个小小的传统” [J].诗探索,
1998(1).
(编辑:唐光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