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有泪,心中才会有彩虹。如果你是一个仍在仰望星空的人,就会有暗夜也遮不住的情怀。像作者一样,在经历无数坎坷之后,仍攥紧那一条信念: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出自《食指的诗》)
  当 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 (灰烬)的余烟/叹息着(叹息着)/(贫穷)的悲哀
  我 依然/固执地/铺平(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 (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 我的紫葡萄(噢,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 我的鲜花(我的鲜花呀)依偎在别人的情怀(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 依然(依然)固执地(固执地)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 写下:相信未来
  我用手指 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用手掌 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 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相信未来诗歌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对于)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对于)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1968年北京 郭路生
诗歌鉴赏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
  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无论是经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来: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霜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来: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诗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
住太阳的大海”, 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来: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怦然心动!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这首诗如果只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首先,诗人相信 “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
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通读该诗,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关于诗歌中的意象
  【蜘蛛网】在生活中,“蜘蛛网”出现在人的活动长久消失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落满灰尘,给人以黑暗或者灰暗的调,且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而“网”这一意象中心语带给人的切身感受是全身性的“束缚”,所以诗句中用了一个词叫“查封”,显然是对“束缚”这一意象信息的象征性提升。所以“蜘蛛网”这一意象蕴含着“灰调”、“毫无生机”、“给人以束缚”这样三个符合语境的信息。
  【我的炉台】之所以把“我的炉台”作为一个意象,是因为“我的”二字的加入更符合对“意象”的定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相信未来》写于北方,食指也是北方人,在东三省,公历十月一日就要下雪,取暖是北方人非常日常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没有暖气供应的时候,炉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取暖的工具,带给人的是一种日常的普世的温暖。故“我的炉台”可以理解为带给“我”内心以温暖的一切生活,进而转化性的理解为“我”内心对生活的热情、希望甚至理想。而这一切,现在都被“灰暗的”、“毫无生机”且到处“给人以束缚”的外在社会给无情地“查封”了。
  【灰烬的余烟】“灰烬”和“灰烬的余烟”带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灰烬”是静态的,黑沉沉
的死寂;“灰烬的余烟”中心语在“余烟”,它是动态的,从“灰烬”之中袅袅升起,带给人以些微的动感和可能燃烧的希望,所以“灰烬的余烟”显示着死寂之中的希望。虽然生活有如“灰烬”般的死寂,但依然有“余烟”般的“叹息”显示着生命尚存的气息和希望。
  【美丽的雪花】“雪花”在诗人内心首先是“美丽的”,构成心灵上的亮和愉悦;其次,“雪花”的洁白和“蜘蛛网”的灰调以及“灰烬”的黑调构成彩上的强烈对比,带给人以愉悦和乐观的情绪,给人以希望。再次,雪花可以覆盖肮脏的大地,让整个世界焕然一新,给人一个崭新的未来。
  【紫葡萄】“葡萄”是夏季里甜蜜的收获,最成熟的葡萄是紫的,所以可以说“紫葡萄”是人生命力旺盛时最甜蜜的收获。同时,紫也是一种高贵的生命的颜,这种高贵源自于苦难中不屈不挠的顽强的生命力。诗人写《相信未来》时二十岁,时值生命力旺盛而有才华的季节,《相信未来》这首诗本身就是诗人在这个人生季节里最美的收获,同时诗人也在人生的困境和磨难中生存着,所以这里两种关于紫的分析都与诗人的写作语境相吻合。
  【深秋的露水】秋主肃杀之气,“深秋”更是万物衰败的季节,“露水”虽然清纯,但对生命的滋养实在有限,在这个肃杀的季节,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以抹杀它的存在,极易消逝。所
以“深秋的露水”象征极易消逝的事物甚至人脆弱的存在以与“紫葡萄”的内涵相照应。
  【我的鲜花】“鲜花”在“情怀”的暗示下自然的指向了成功、荣誉以及获得它们的机会或者平台,“我的鲜花”指原本属于“我”的或者我原本应该有的机会、荣誉、成功等现在都成了“别人”的了。
  【凝霜的枯藤】“枯藤”顾名思义指枯干的失去青春、失去所有的绝无生命力的藤,“凝霜”让“枯藤”原本伤痛的命运更推向极致。尽管如此,诗人依然选择“凝霜”的“枯藤”来书写很好的表明了他内心的“固执”——固执于逆境中生命的希望,哪怕非常的微茫,足见其内心强大执着的信念。
  【凄凉的大地】“大地”是永远的母体,是永远的诞生和死亡之所。尽管现在“凄凉”,但反动的必将速朽死亡,正义的必将重见光明,大地的生命力是无法抹杀的。
  【排浪】定语是“涌向天边的”,这是一种无限的气势和力量,象征着时代的暗流。 以作者当时的心境(1968年),可理解为时代的潮流曙光:象征希望。 以当时人们所处的环境,内心是比较灰暗的。期间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然而民间的创作却顽强地生存着。食指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民间诗人,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优秀诗人。
  【大海】定语是“托住太阳的”,这是一种雄浑博大的气度和胸怀。
  【曙光】“曙光”即清晨阳光。阳光是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源,而“清晨”的阳光又暗示了黑暗的过去和黎明的到来。诗人“摇曳”着这清晨的阳光,有着对美好生命力的确信,有着对黑暗时光必将消亡的确信。
  【人们的眼睛】这是“未来”的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即诗人相信未来的人们具有一种拨开历史迷雾的理性。
  【腐烂的皮肉】指“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在与后面的“脊骨”相对照之后可以知道,这些惆怅、苦痛是表面的创伤、暂时的困难。
  【我们的脊骨】指“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脊骨”支撑着人的躯体,一般用来象征一个民族的脊梁。在这里内化为一个体“我们”的精神支柱,而这些精神上的“探索”无疑也是对一个处在困境中民族出路的探索。诗人相信“未来”的人们会用历史的理性对他们受到的伤害、有益的探索“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我的朗诵指导
1、把握诗情,定朗诵基调(弄清篇、节、句所表达的诗情,做到心中有数)
2、划出每句诗的节奏停顿(以意为主,兼顾语法),为下面确定重音、速度做准备。
3、确定重音。着重强调的部分,语音有轻有重,使朗诵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4、把握速度。在强调轻重的基础上,注意语速的快慢缓急,一般结合“诗情”来确定语速。慢的时候可一字一顿。停顿时要做到“音断气连”,气息尽量内收,这样朗诵时声音就比较干净,不拖泥带水的。
5、注意诗句的语气语调。这是能否让诗歌读得有感情、有气韵的重要环节。主要有四种语气:陈述、感叹、祈使、疑问。不同的语气有不同的语语。语调主要有:升调、降调、平调、曲调等。尤其要重视“尾字音”,一定要“有所交代”。
6、诗歌朗诵讲究情感表达与变化。要根据内容需要进行情感、节奏、速度的自然“转换”。反复出现的诗句、排偶句在朗诵时要力争有所变化。
7、别忘了朗诵是“表演的艺术”,在朗诵时,根据需要选择着装,做一些舞台布置,选择背景音乐,适当运用一些身体语言,会使朗诵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8、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特殊的朗诵技巧。如颤音、模拟音等
9、在忠于原稿件的内容情感的基础上,为使增强朗诵效果,可对原稿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尽量把节奏停顿、意、情、气等理顺。也可以在正式朗诵稿的前面,用心写一小段“导入语”,营造一种气氛。
10、朗诵时最好有“情境”感、“画面”感,仿佛身临其境,如在眼前
11、尽量脱稿朗诵。朗诵主要是以声传情的,演出之前切记要调试好音响设备,用好麦克风(高低远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