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人生(22)】回族葬礼中不叩首、放炮、送花圈的道理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林觉民与妻书
高中作文素材图文来自网络
短靴虽然千百年来回族扎根中华大地,与中华文化不断融合,但回族文化是在伊斯兰信仰原则前提下形成的特有文化,她既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又有别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汉文化。
回族丧葬礼仪源于伊斯兰教。“我们来自安拉,我们必回归于他”。所以伊斯兰教认为人去世是回归真主那里。礼仪主要包括“洗、穿、站、埋”。洗即洗埋体(洗尸体);穿即穿尸衣(白布裹尸);站即殡礼(为亡者祈祷);埋即入土。
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是安拉由泥土所造,亡人(尸体)入土为回归本源;三天之内入土为速葬,有条件越早越好;薄葬即不大操大办,丧事从简。同时,薄葬、速葬、土葬是伊斯兰对丧葬的信仰要求。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理解伊斯兰教殡葬礼仪的内涵、要求及意义。
“叩首”是穆斯林崇拜安拉(真主)的拜功仪式,属于最神圣、最崇高的礼仪方式,它只能用于在礼拜安拉的礼仪中,其它任何仪式、场合都不允许给安拉以外任何人或物“叩首”。这是伊斯兰信仰的核心和原则。
汉俗丧葬中有放鞭炮一说,他们相信人一旦死去灵魂就变成了鬼,鬼不能住在家里,故有放鞭炮祛除恶鬼之意。而伊斯兰教认为,人死是复命归主,灵魂回归真主;身体是载体,死后尸体回归土地。回族丧葬习俗与汉俗理念完全不同,故回族丧葬礼仪中不宜放鞭炮。
花圈在二千多年前的欧洲就已经兴起,最早是希腊和罗马人敬拜假神时所用的一种供物。后来,欧洲人用花圈作为奖品颁发给凯旋的战士和运动场上的优胜者。再后来战士战死沙场,人们将鲜花做成的花圈套在他的墓碑上,象征英雄不死,生命永存。
纸花是无生命的,在外国是绝对不能送的,但传到中国与汉族人的烧纸习俗相结合,纸花圈送完可以和纸马、纸人等一起烧掉以寄托哀思,所以被汉俗所接受。
鲜花也好、花圈也罢,都与伊斯兰教信仰要求不符。目前,在回民公墓有个别为亡人放花
圈或放鲜花的,甚至有贡品等现象,与回民公墓其它坟茔的素雅形成强烈反差,造成墓地整体环境极不协调,这些都不符合回族丧葬礼仪。
老少副不同民族习俗、礼仪各有不同,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民族习俗的多样性正体现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保持民族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回族丧葬中禁止叩首、鞠躬、燃放鞭炮、布置灵堂、摆放花圈等,是回族习俗的禁忌,也柴烧紫砂壶
是伊斯兰信仰的要求。同样,哭丧、嚎啕大哭、大操大办、讲排场也是不允许的。
伊斯兰教认为:人死后只有三件事与其息息相关:川流不息的施舍、有利于人的知识、为其做祈祷的清廉后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