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
壮民族的丧葬礼俗复杂多样,既有社会礼仪的特点,又有人类处理死者的信仰行为。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关于雨水的古诗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
人老临终,家人尽集身旁,以示告别。有的地方,人死后由孝男、孝女到河边或井边投钱币、烧香焚纸钱以“买水”浴尸,然后鸣、放炮、敲锣打鼓或嚎啕痛哭以向村邻报丧。
Deuz bae 终别
壮族老人病危时,儿女、媳妇们必须昼夜轮流守候身旁照料,当老人脸上泛起红晕、眼睛特别明亮时,有经验的人便知道,此乃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于是召集全部儿女、媳妇至床前,恭听老人的临终嘱托。老人断气后,立即用白布将尸体盖好。
男人肌肉Naeuz fangz 报丧
采取两种方式:(1)放炮、鸣、敲锣打鼓或嚎啕大哭,告知邻居和亲友。房族兄弟和近邻交行信用卡电话查询
新车购置税闻之,即主动前来帮助料理后事。(2)由丧家晚辈或请邻居到亲族、好友,特别是舅家报丧。报丧人到死者亲友家门不能直接入门,而必须叫人用火灰撒在门口和门槛后,方可进门报丧。
Swiq ndang 浴尸
浴尸之水必须由孝男持瓮到河边或井边投钱币后汲回来。若死者没有生育儿子,则以族内兄弟的一个儿子来代替,此人因此便成为死者的继承人,有权继承死者的遗产。孝男去买水时必须头戴竹制白布丧帽,身着白布孝服,脚穿草鞋,陪同的亲友也要头戴白布孝巾;将水汲回来后,加入柚子树叶或柑橘树叶、桃树叶、黄皮树叶等烧至温热,俗称“解秽水”,由孝男、孝女用此水亲自为死者浴尸。
浴尸后开始为死者剃发须(男性)和梳头(女性)。剃下的发须必须丢至人迹罕至的岩洞里面,以免被他人踩着。在剃发梳头后,还要给男性死者戴帽,女性包头巾,然后换上新的衣服和鞋袜,俗称“寿衣”或“冥服”、“寿鞋”。一般人家给死者穿三、五套新衣,至少也要一套。更衣后,有的地方还要在死者的口中放银币或硬币,俗称“含金”。
Haeuj faex 入殓
入殓前必须请舅家人到场验尸,方可入棺。入殓时,将棺材抬到灵床前,置放于两张长条凳上。老人的棺材一般在死者健在时就已经备下,用黑漆将外部漆得黑亮,两头分别用红漆书写“福”、“寿”字样,在棺材底垫一层草木灰和爆米花,上面铺一层白纱纸。所有壮族地区,尸体入棺时忌哭,以免眼泪滴在棺材内或死者身上而带来不吉。死者入棺后,即用白布覆盖尸体,凡子、女、婿、媳及亲友送的白布须全部盖于尸上。死者生前喜爱的小件器物也殓入棺内。此外,从老人断气到入殓之前,丧家全家上下必须戒荤吃素。在未出殡前,孝男、孝女禁止吃猪肉、喝生水,不能洗手、脚和脸,不准吸烟。
Daenj hau daj Dawz hon 戴孝与守灵
灵堂多设于堂屋,灵柩一般摆放在堂屋正中,棺头朝向大门外,棺头前置放一张八仙桌,上面安放灵牌和祭供品,俗称“灵台”。入殓后,所有晚辈全部为死者戴孝,长辈则无须戴孝;若与死者是配偶关系,则妻子必须给丈夫戴孝,而丈夫不必给妻子戴孝。孝服均为白,男子头扎白孝巾,身穿白布长衫,腰间束白布带或麻绳带,脚穿草鞋;女子孝服样式与此类似,只有上衣是白短衣。死者的长子须腰佩长刀或剑守灵,若长子不在则由长孙代替;若长子已故去且无后,则由次子替代。
音响世界作文
Boux hek ma Gumq baengz 吊唁与道场
桃树下的小白兔吊唁和道场是整个丧礼的高峰,日子极为慎重,停柩或三天或五日,个别地方长达数月之久,直至选好吉日,挖好坟坑,才开设道场和出殡。期间,一般都要请几个到几十个师公或道公来超度亡灵。在白天,亲友络绎不绝地前来吊唁。吊唁者到来,要在灵前鞠躬致哀,孝男孝女则面向吊唁者,双膝跪地,口头还礼。通常由丧事的总指挥在门外迎接吊唁者,派人接过吊唁者送的大米、米酒、肉、钱、祭幛等礼物并登记入帐,以便日后礼尚往来。
吊唁者当中,女婿和外家舅舅的地位最为突出。女婿须和孝子一样尽其孝道,所送的礼品当中须有一副一丈多长的寿幛,上书死者姓名讳号及颂扬死者功德的楹联,还有一只纸马以供死者作前往冥界的坐骑。若是舅舅前来吊唁,随他而来的十数位至亲全着清洁整齐的黑装,到村边先鸣纸炮一响通知丧家,孝子闻声也鸣纸炮一响还之,舅舅来到门外,孝子须手捧灵牌向舅舅跪拜,待舅舅搀扶才能起来。吊唁宾客一般都要等到出殡之后才能离去,否则视为失礼。他们白天和孝男孝女一样戒荤吃素,晚上寄居在邻居家里。
Ra ngoenz nde daj Fangz bae dinh 择吉与出殡
民间普遍迷信风水术,出殡之前要请地理先生确定葬地和确定出殡日子。出殡的时间一般选在上午。出殡前一般要举行隆重的“家祭”。祭奠的次序是先亲戚后子女,由远而近,最后是长子。出殡时抬棺的可用八人;七十至七十九岁为“中寿”,可入大棺,至少用八人抬;八十岁以上为“上寿”,可入特大棺,需十六人用黑布条攀着棺材抬出,表示八仙齐出动,抬死者成仙。出殡时先“发担”,即由亲生女儿挑着装有酒、大米、鸡、猪肉的担子,至半路跪迎灵柩,然后交给别人挑回来;如果女儿已婚,则直接把担子挑回婆家;到了墓地,送葬妇女争先抓一把墓地上的土即可转回,以先回到家为吉;出殡回来,众人要用桃树叶熬的水洗手,叫“去邪”。出殡归来,主客一起吃一顿丰盛的饭食,表示丧家的谢意,壮语称“ngaizgvaiz (挨乖)”,意为晚吃的早餐。
Roengz haem下葬
棺木抬至葬地后,孝男孝女跪于坟坑前,由道公或师公喃摩,然后开始下棺。由孝子先埋第一把土,众人才能挖土掩埋。即将下棺时,孝子用柴刀在坟坑边划几划,并轻吹棺木七下或九下,以示恨不得将坟地破坏和将棺材劈开,不忍让亲人埋入地下。各地的新坟一般多呈圆锥状。坟地有一定范围,一般在坟的前后左右三至五米的地方,不会有人再葬。壮
族多薄棺浅葬,称为“寄土”或“小葬”。待三至五年后,捡骨重葬,称“二次葬”或“捡骨葬”。高寿或德高望重者去世则采用“大葬”,葬礼比较隆重。所用棺木均为质地上好的木料,棺椁庞大,墓室宽阔。大葬后,不再捡骨重葬,故又称“永久葬”或“固定葬”。
Souj hauq caeuq Baet doj 守孝与扫祭
出殡后,孝子须在灵牌前的地板上铺席守灵,守孝期长短,各地不一。期间不脱孝服,不得坐高凳,不上床安睡,不外宿,不赶圩,不剃头,不参加歌圩,男不娶,女不嫁,夫妻禁止同房……灵牌到守孝期满才可焚化。母亲亡故守孝三社,父亲亡故守孝两社,母孝重于父孝;守孝期间,亲友常常于夜晚到丧家慰问、陪伴。此外,各地均有守孝期间“做七”的习俗,又称“回魂”。
葬后三日,开始第一次扫祭,内容包括为死者“送饭”、“送水”、“送火”、“覆土”(给新坟添新土)等。守孝期间,逢年过节必须到新坟祭祀。
壮族禁忌内容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
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夜间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