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晓雪(1991-),女,辽宁阜新人,
硕士,从事语文教育研究;杨吉琳(1971-),女,吉林抚松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语文教育研究。
*
杨吉琳系本文通讯作者
周晓雪,
杨吉琳(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吉林四平136000)
要:在传统的中小学课堂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较低,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
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持有建构主义观点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提出并论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理论对各个学科、各个阶段的教学均具有指导意义,文章论述建构主义对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创新及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8-0113-04
古文中有“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的表述,皮亚杰、维果斯基等认为“学
生不是一张白纸,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古往今来有许多著名教育家都论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师生共同建构,共同学习。而现在的中小学课堂多是教师把控,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教师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一、建构主义观点简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张通过情境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挥,认为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而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加工者,是意义的建构者。在这样的学生观的背景下,建构主义理论论述了相对应的学习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维特洛克的生成性学习,维果斯基的支架式教学,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都主张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陶行知先生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建构主义进行研究,提出教学论,
主张“教、学、做”合一。他认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对建构主义进行研究的还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是个体通过动作获得关于世界的认识形成图式之后,
通过适应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而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转变过程,是个体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不断获取外界经验的过程,整个过程都是在基于个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建构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基于学生中心的基础上,应用建构主义理论,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主动建构。
二、初中语文教学分析1.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擅长使用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策略的使用,提高学习效率。第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第三,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以便因材施教。
2.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
深入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读文本掌握写作技巧,并做到举一反三,迁移到其他体裁的写作中。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在学习活动中,能计划、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行合一的人,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三、建构主义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建构主义理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育理念、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如果没有确立明确的课程目标,很难使教学过程发挥真正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目标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去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背影》一课,教学目标可设置为:通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细致描写的特点,能够学会选择最佳角度、传神动词、融入真情实感的写作技巧。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第二,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传统“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缺乏灵活性,缺乏知识的情境性体现。其主张教学模式要体现情境性、建构性和互动性,要引导学生在一定情境中与同学、老师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改变以往师生之间单向的互动形式,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使课程从单一的输出转变为双向的交流。例如,在教学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可播放《皇帝的新装》的歌曲,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欣赏完这首有趣的歌曲,知道它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引导学生了解这个童话故事,而不是直接将故事内容呈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可设置“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皇帝爱新装?皇帝为什么会认为‘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等问题。
第四,教学评价。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评价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课程评价进行
改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评价功能上,要改变“应试教育”背景下注重筛选和选拔的评价功能,转向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提高、学生发展,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二是在评价对象上,过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过程,主张从结果转向过程。三是在评价主体上,过去是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未注重学生亦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主张多主体共同进行评价。四是在评价结果上,过去关注结果,现在更关注评价的结果为学生提供的反馈,以及通过评价能对学生的原有状态进行调整。五是在评价内容上,强调不只是考查成绩,还要全面进行考查。六是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以往的笔试测验为主,注重评价的多样化。七是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上,强调民主、平等、互动、理解。
四、建构主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教师的指导下,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教学支架,不仅能达成教学目的,还能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潜在的解决问题的图式和思维方法。支架式教学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搭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按照“最近发展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第二,进人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第三,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
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第四,合作学习。小组协商、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第五,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笔者在教《背影》一文时,
在生字词教学和课文
学习两方面采用了支架式教学。生字词教学方面,根据文章的段落顺序,将生字词一行一行地进行排列,带领学生进行认读,并引导学生根据生字词所在语境猜测词义。笔者将与朱家状况有关的生字词用不同颜标出,引导学生根据带颜的字词体会朱家现在的生活状况。此处支架式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从语境中猜测词义,再通过生字词与课文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朱家的生活状况,为后文作者为何对父亲的背影有如此深的感触而进行铺垫。课文教学方面,通过课文中的第2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提问:“第2自然段至第自然5段篇幅接近总篇幅的一半,但并没有提到背影,是否可以删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学习。接下来,笔者又设置了几个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阅读第2自然段至第自然5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在青年时期的作者眼里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写这篇文章时,作者眼里的父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学生明白了如果没有第2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的叙述,就无从感知父亲的形象,第6自然段突然出现“背影”就会显得很突兀,缺乏感染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感受父亲在作者心中的形象变化,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代入感。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受到
支架的重要性,它能超越学生对单一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对系列问题背后总体性认知框架进行认知和迁移,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建构自己的理解。
2.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强调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传授给学生。抛锚式教学中的“锚”是启发学生思维,也是开动教学的起始物,即真实情境。抛锚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抛出具有代表性的,且来自真实情境的事件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抛锚式教学的“锚”不只限于学习中的问题,亦可以是社会问题。采用抛锚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发生。
抛锚式教学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创设情境。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并能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动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小而具体,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向。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可通过多媒体和语言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走入情境中,以此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确定问题。抛锚式教学的开展关键在于“锚”的确定,“锚”确定了整个教学过程就像轮船一样被“锚”固定住,后续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锚”而展开。因此,在创设情境后,教师要
提出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向,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因为缺乏目标和方向,学习效率低下。自主学习。抛锚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主张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抛锚式教学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学习线索以及拓展资料,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锻炼查资料、分析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协作学习。抛锚式教学并非主张教师引导学生后,学生自行学习,亦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学习主题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之后,通过同伴协作学习,能使自己的见解和同学发生碰撞,产生更新奇独特的想法,并加深对学习主题的理解。《礼记·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积极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效果评价。教学过程中除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外,亦要注重终结性评价的作用。抛锚式教学亦强调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此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材料分析处理和掌握的情况。
五、建构主义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启示
1.注重在学生以往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新的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其所有的经历都是丰富的知识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会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理解,并生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脱离学生已有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
2.注重多元评价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通过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够积极进行改进。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评价可以采用问答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改变了教师是唯一教学评价者的现状,主张评价中可多主体共同参与,如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
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改变教师权威论的观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皮亚杰建构主义发展观指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不断进行自主建构。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师和家长要明确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从现有水平发展到潜在的发展水平,而不是全盘灌输。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不要把知识经验以定论方式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对新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不仅能学会学习方式方法,还能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内驱动力。
4.注重学生的主动建构性、互动性和情境性
主动建构是指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理解和构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注重学生的主动建构性、互动性和情境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互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在学习共同体中完成,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互式学习等。情境性强调将知识置于具体情境中,对具体情境进行具体分析。
六、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一样,都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在学习理念上,建构主义理论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完全不需要教师,教学过程还应符合教学规律,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优化课堂设计,能够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完美结合的状态下,营造新颖、灵活、有趣、生动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中学习的认知方法迁移到生活中,迁移到未来的学习
、工作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卞有勇.构建初中语文“学的课堂”应谱好“三重奏”[J].语文教学
通讯,2018(04).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屈红芳.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摭谈[J].内蒙
古教育,2016(35).
[3]杨玉帅.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统编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究
[D].淮北师范大学,2022.
[4]董国芳.建构主义理念下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研究[D].合肥师
范学院,2022.
[5]赵鑫.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师范
大学,2021.
[6]郑惠玲.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J].教学管
理与教育研究,2020,5(21).
[7]何晶.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究[D].湖
南大学,2019.
[8]苏恒.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7(47).
[9]丁海城.基于建构主义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
究,2017(20).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Zhou Xiaoxue,Yang Jilin*
(School of Literatur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136000,China)
Abstract:In tradi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s,students'level of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y have always been in a passive learning state of being indoctrinated.In order to change students'learning state,educators and psychologists who hold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hav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l, emphasizing the active construction,social interaction,and situational nature of students'learning.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eaching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stages.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constructivism in the design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constructivist theory;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teaching design;innov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