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李海林教授认为“一堂语文课的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沟通和语言交流的广度、深度和效度。”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对文本的思考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深度。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对文本、对生活的深度认知、理解。《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童话。对于童话,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对这则童话也有着自己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引导学生钻研课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思考,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此,我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试图引导学生一起钻研童话,探究文中的人物为何纷纷上当受骗并甘愿受骗的原因,以达到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深度、有效对话的目的,从而把学生对这则的童话的原初理解提高到一定层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到人们受骗、甘愿受骗的真正原因。
2.体会诚实、刚正、无私的品质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对构建美好社会的意义。
设置第一个目标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能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能力。设置第二个目标是在是在实现第一目标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知人论世的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难点
1、抓住关键字词分析人物。
2、理解人们为什么会轻易受骗、甘愿受骗的深层次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阅读,梳理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复述两个骗子的行骗过程。初步分析骗子成功行骗的原因。
2、学习选择片段朗诵表演,感知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文中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二)、由学生对人物的看法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皇帝、官员们以及老百姓受骗,并甘愿受骗到底的深层次原因。
1、皇帝为什么没有看穿,轻易地就受骗上当?在人们都发现了真相之后他为什么还不愿承认事实?
分析:原因有三:其一、“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
套衣服。”文中的“所有的”、“既不……也不……也不”、“每一天”、“每一点钟”等词语都表明这是一个过分追求漂亮美丽的皇帝。骗子首先是利用了皇帝的这个特点,“他们自称都是织工,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象到的最美丽的布”,成功地接近了皇帝,并取得了皇帝彻底的信任。对衣服漂亮迷恋只是皇帝生活的一个表象,在这表象之下就是皇帝性格中的缺陷即对虚荣的极度追求,正是这极度的虚荣之心蒙蔽了皇帝的双眼,降低了对是非的判断力。其二、骗子不仅仅是宣扬布的美丽,还在宣扬他们“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我们来看看皇帝此刻的心理:“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在这里皇帝追求的不再是可以美化自己的衣服,而是在追求一件检验自己的大臣、检验自己王国的神奇道具,因为凭借这样神奇的衣服就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统治。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到皇帝昏庸无能的一面,作为一个统治者都不了解辅佐自己的臣民,不了解他们能否胜任各自的工作,缺少知人善任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他就越是渴望凭借外物——“理想的衣服”来维护自身的权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保护自己的利益。其三、当谎言已经大白于天下,这位皇帝为什么还坚持要将这丑陋的游行大典进行到底呢?我们可以逆向思维,假如这位皇帝也承认了现实,这就是一个。那这位爱慕虚荣,
昏庸无能又渴望巩固自己统治的皇帝的尊严和权威是否就会毁于瞬间?自己该如何面对他的臣民?该如何继续自己的统治?在自我利益的得与失之间,宁可否定事实,也不能否定自己。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
让这位皇帝无论如何都要将这继续到底。这里就向人们昭示了人性的自私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愈加的愚蠢。
2、包括“诚实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在内的所有官员们为什么也都受骗了呢?
分析:老大臣是奉皇帝之命前来视察的,在面对空织布机时,“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没敢”就是他也知道眼前并没有布料的存在,但他缺乏勇气说出事实。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所谓“诚实的老大臣”的真实的心灵世界:“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在“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的事实面前,老大臣的第一个反应是:“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如果自己说出了真相,一个被皇帝认为的“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的大臣却就要别人认为是愚蠢的,那自己的脸面何在,尊严何在?这强大的虚荣心让他不得不坠入了骗子的,这是他没敢说实话而甘愿受骗的原因之一。老大臣的第二个反应是“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老大臣为了官位和自己的私利而不得不说假话。强烈的自私心让老大臣“义无反顾”地甘愿受骗上当,这是原因之二。此外,老大臣此次前来是奉了皇差,在面对空织布机时为什么首先是怀疑自己,而不是质疑事实呢?或许在老大臣的潜意识中早就将皇帝摆在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地位,在强大的权威面前自己又怎敢对皇帝(包括与皇帝相关的事情)抱有怀疑呢。这一点在此后的皇帝亲自视察,随同的官员们随声附和,每一个说出真相的时候表现地更为突出。这对权威的畏惧,不敢揭露真相也是诚实
的老大臣受骗上当的一个重要原因。
3、文中普通的老百姓为什么也会受骗上当呢?
分析:原因有二:一、“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当并不存在的皇帝的新装出现在老百姓的眼前,爱面子、爱虚荣的人们只能用说假话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此其一。上至皇帝下至官员整个朝廷如此堂而皇之的举行游行大典,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平民百姓谁又敢怀疑眼前的事实,此其二。
4、归纳人物性格特点,联系生活抒发自我的感想。
参考结论:作者塑造了这些人物形象,意在揭露人性中的弱点:虚荣、自私、对权威的迷信与畏惧。正是这些弱点让人们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丧失了自我的良知、责任等等。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也在时刻提醒生活中我们。
5、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孩子在最后说出了真话揭穿了?
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成人们往往计较于利益的得失,拘泥于虚妄的声名,受制于权威的高压,而总不得不言不由衷地说出违心的话语,以自欺欺人的方式苟存于俗世之间。要成人们说出真相,就必须割除一
切世俗的羁绊,放下可怜的面子,不计利益的得失,以一份纯净的心态来面对喧闹的名利场。而在孩子的纯洁的世界中本来就没有成人世界中的来自权威、利益、声名的压力,没有世俗观念的束缚,所以面对真相就能够坦然地说出真实的话语。作者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对照,让假与真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性的世俗之丑和人性的天然之美形成对比,以此提醒世人要保持一颗纯净的童心去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深入文本,钻研文本,探索文本的内在精神蕴含,使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实现与作者的心灵的对话,感受文本的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