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篇: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中等职业学校授课教案
授课人:金晓难 课 程:语文(基础模块下)
二〇一三年二月
第一单元 阅读与欣赏
一、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 读)
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板书设计:
年龄 “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回忆自己,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照顾、、鼓励“我”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去世多年
三、深析课文
(一)介绍作者
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 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板书设计:
“我” 母亲
感激、怀念、愧疚 关心、鼓励(身体和精神)
(二)重点句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教学环节二:作业指导 单音节词语(一个字的词语)吃、喝、洗、敷、熏、灸、逛
二、善良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善良过时了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
一、教学导入:
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错划为右派,然后被被迫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可是他在一场场的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
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他就是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著有多篇小说 和多部散文集,作品被翻译为多国文字流传国外。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一篇讴歌善良、抨击凶恶的议论性散文《善良》。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一)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见课文导读)
(二)难解词句讲析。
教师指导:请大家用笔勾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先动动脑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然后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重点句:
2段“一味善良的不足恃”、4段等、12段等。
三、深析课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标记自然段落、思考每段意义、怎样归纳在一起? 第一部分(1—2)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树立批驳的靶子
第二部分(3—4)批驳靶子,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对待一切。
第三部分(5—7)善良的作用与力量。第四部分(8—11)什么是善良,善良的内涵。第五部分(12)观点,我喜欢善良。板书设计(略)
(二)重点探究,分析理解
1、本文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深入挖掘两个寓言故事? 作者从两个有关善良的传统故事切入话题,这样不仅能获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这样切入,使自己的观点和看 法不突兀,有说服力,这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从逆向的角度使人们认识到施与善良的必要性,为下文的论述做了准备。
2、在文中出“善良”和“凶恶”作对比的段落。① 第5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