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目前初中语文作业的现状并不能让人满意,高耗低效,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普遍低下。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就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谈五点应对策略:更新作业设计理念;作业设计凸显层次;作业设计具有实践性;作业设计目标明确;评价策略多样化。
关键词:双减 语文 理念 层次 实践性 目标 策略 多样化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作为语文教与学的交汇点,不仅是学生巩固语文知识、查漏补缺、形成能力、提升修养的重要载体,也是语文教师反思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初中语文作业现状不够理想,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势必要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一、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改进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教师要认识到作业是每一个学生的作业,优良的作业设计应有利于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尽量做到:
少而精:作业设计要从紧扣重点、加强探究、注重选择、把握难度等方面进行。教学中,要改善基础性训练,要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双基”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
层次性强: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
握也自然会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适宜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不然就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不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情况,这样的作业是低效的或无效的,其反馈作用也就大大消减了。在教学中,我一般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题为每位同学的必做题;第二层次的题是提高题,后进生可以不做;第三层次的题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优秀生做。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作业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作业的快感。
二、作业设计凸显层次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但由于学生个性、认知、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老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比如:同一篇课文,对有的学生来说也许只有5个生词,而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有15个生词。如果大家统一划出15个生词,每词抄3遍,那么,这样的语文作业对部分学生就是浪费时间,对他的帮助就不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吃饱”、“吃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要
有信心、有成功感。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之后,对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可要求他们课后搜集一些写父亲、赞美父爱的文章,并谈谈自己读此文的感受;另外回忆自己的父亲,在周记本上写一篇赞美父亲的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来。对一般学生,可以就词语练习、人物刻画方面设计一些内容上的作业。
三、作业设计具有实践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业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学用结合。
致父亲教师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1、“口语表达型”作业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在学《范进
中举》后,我就让学生回去给家长讲讲范进中举的故事,向别人讲述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本进行在创作的过程。如在学习议论文单元的同时,我要求学生回去规劝父母改正陋习并讲清为什么要他们改正,或是通过交流与父母探讨他们自己种种要求的原因和目的,或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愿望,并极力想办法让愿望实现。学生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往往态度十分认真,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点拨,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填补了教师不在时的空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观察积累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教学完《看云识天气)后我布置学生自己观察云彩的变化,判别天气变化的情况:布置学生观察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要求学生写《致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类的文章:有时我还会让学生去商店、集市作专题观察。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要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同时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日记。
3、“动手操作型”作业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语文作业不能受学科的限制,教师要打破学科的限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历史、政治、物理等学科结合起来。因此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些小实验,作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搜集整理型”作业
这类作业的布置可因人而异,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爱好的不同,引导他们搜集邮票、图片等。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贴在专门的作业本上,并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些作品简介,还可以让学生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类,如“迷人的风光”、
“古老的建筑”、“ 别致的民居”、“伟人的风采”、“ 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可进行“语言知识”的搜集。可让学生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中去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趣味常识;还可到众中搜集谚语俗语,至理名言等。节假日建议学生一起做一些社会 调查,写好“生活花絮”。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上街“寻身边的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