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娟
父权意识浓重的家庭背景和父亲对他的情感态度均被卡夫卡影射到文学创作中。对卡夫卡而言,父亲既是具体个体,又是某种内心体验的载体;他对父亲既有依恋、畏惧乃至妥协的情怀,又带有谴责、叛逆乃至冷峻审视。本人通过作品分析法对卡夫卡多部作品从畏父、叛父、审父三个方面来分析卡夫卡作品中的父子冲突表现和出现“父子冲突”现象的原因,同时从其作品的时代性推演并讨论了现代家庭教育中构建和谐父子关系的措施。
“儿子造老子的反,这是文学中一个古老的题材,一个更古老的世界问题,就这个题材写过许多戏剧和悲剧,但在现实中,这是喜剧材料”,卡夫卡如斯说。 (赵登荣,2009:3)
古今中外涉及过父子关系话题的作品不胜枚举,如《红楼梦》、《家》、《俄狄浦斯王》等作品中都存在父子对立关系,而父子间的冲突更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卡夫卡小说中贯穿了父子冲突,父子冲突主题大量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如《判决》、《变形记》、《致父亲》中的父亲形象都具有卡夫卡生身父亲的性格特征。卡夫卡的父亲,那位精力旺盛、体格健壮,靠自己白手起家取得成功并因此而养成了刚愎自用、武断专横的“暴君”性格的犹太商人是如何以其简单、粗暴、蛮横的家长作风使得他的儿子,一个聪明且招人喜爱的犹太少年变得懦弱、羞怯和缺少自信。在卡夫卡写给父亲的长信里对此也曾有过详细的描述,还
说明在父亲面前,他常觉有一种莫名的压力。“父亲”是家庭的代表,他曾把毕生的写作生涯和自己的父亲联系起来,认为父亲就像上帝,写作就像祈祷,他甚至向自己的父亲明确宣称:“我写的书都与您有关,我在书里无非是倾诉了我当着您的面无法倾诉的话。” (张荣昌,2004:27)
一.卡夫卡作品中的“父子冲突”
卡夫卡习惯于用象征寓意手法来表现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的体悟,这便使得他笔下的父亲和他对父亲的情感显得矛盾而复杂,父亲是具体的个人,又是某种内心体验的载体。他的情感世界对父亲有依恋、畏惧及妥协的一面,又有谴责、反抗及审视的一面。卡夫卡在畏父意识、叛父意识和审父意识的缠绕和驱使下,向人们展示了一些社会与人生的真理,同时也使读者从这个过程中窥视了他那颗在父亲强大权威痛苦挣扎的心灵搏动。
首先,这些冲突中父亲对儿子采取了压制态度。“儿子”在卡夫卡小说中贯穿了“原罪”的意识,而父亲充当上帝的角,儿子所犯下的罪行只能由上帝来判定与惩罚,于是在《判决》中父亲判决了格奥尔格的死刑,格奥尔格在给父亲盖被子时,父亲一再问“我真的盖好了吗”。“盖”在德语中有接近“弑父”的含义,格奥尔格的“盖好了”激起了父亲的愤怒,他掀开被子站在床上,开始对儿子进行一系列的审判。即使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但仍然能激发父亲和儿子之间的矛盾。开始,父亲坐在一个堆满了怀念母亲纪念品的角落里,在与格奥尔格谈话时也多次提到母亲,承认妻子的去世对他的打击远远超过儿子,指责格奥尔格
玷污了对母亲的怀念。第二,这些冲突中儿子对父亲的情感也是模式化的。卡夫卡曾两次致信给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希望可以把《变形记》《判决》和《司炉》三部作品合成一本书,改名为《儿子们》。因为在卡夫卡看来这三部作品无论是外表还是内蕴都是相通的,在三部作品中存着一种秘密的联系,唯有“儿子们”一词,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联系。因为作品中都塑造了儿子的人物形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在父亲失业后理所当然的承担维持家庭日常开支的责任,即使在变成甲壳虫之后,仍然渴望得到父亲的支持,这便是恋父。怜父、恋父都是父子冲突中儿子对父亲的情感态度。卡夫卡的畏父意识集中表现在他写于1919年托母亲转交但由于母亲害怕激发父子矛盾而未转交的《致父亲》中,信的开头写道:最亲爱的父亲:最近您问起过我,为什么我说畏惧您,如同往常一样,对您的问题我无从答起,一来我确实畏惧您,二来是要阐明这种畏惧涉及到的具体细节太多,凭嘴很难说清楚。(张荣昌,2004:26)
同时,卡夫卡作品中的儿子形象对父亲还有中强烈的依恋。这种矛盾的心理较多的体现在作品《判决》中,当格奥尔格看到父亲不怎么干净的背心时,不顾未婚妻的反对,决定让父亲和自己一起搬进新居,这样才能照顾好父亲。直到受到父亲责备并被宣判投河自尽前,还念着:“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可是一直爱着你们的啊。”显而易见,格奥尔格没有责怪父亲对他的判决,反而在结束生命之前,高呼“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可是一直爱着你们的啊”,其恋父形象跃然纸上。
在父权的笼罩下,卡夫卡没有成为一个绝对的服从者,他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降低了父亲权
威对他的影响,他主张个人最神圣的事情是努力和斗争。他说:“我的本质无论多么可怜,甚至假定他是最可怜的,我也必须要用它向我提供的手段力求达到最好的现实。”卡夫卡是通过他的幻想性的作品来表现叛父意识的。《判决》中的父子冲突居于故事的中心,父亲对儿子判决的间接原因是不能顺从他,直接原因是儿子把他抱到床上用被子“盖了起来”这一动作。儿子是出于孝心的,但是在专制的父亲看来却是儿子想埋葬他的替代性满足。《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看似外表脆弱,但内心却隐藏着报复上司、惩罚父亲的意图,在变成甲虫后,他吓跑了公司秘书主任,丢了养家糊口的工作,羞辱了盛气凌人的父亲,无意之中满足了儿子压抑已久的反抗欲望,可却是以毁灭自己为代价来实现欲望的。卡夫卡作品中的叛父意识和行为告诉人们:世界虽然荒谬,难以战胜威权,但人必须在主宰世界的威权面前保持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保持行动的自由和权利。
十分明显,卡夫卡对父亲和父权威严均持强烈的否定态度。在畏父和叛父的基础上,卡夫卡试图用冷静的理性眼光来审视父亲以及威权在内的客观世界的一切。因此,他的书信、日记和小说作品中表现的父子对立,更多的是出于理智而非情感。
二、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和谐父子关系的构建
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有目的的,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孩子施以教育的影响,孩子通过言谈举止和参与家庭生活实践对家庭成员产生一定的影响的互动的社会生活。现代家庭教育致力于
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五是个性化,主张培养、发展孩子的个性。教育的现代性产生于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是相对于传统提出来的,而卡夫卡作品中
. All Rights Reserved.
55
56 的父子冲突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本论有着巨大的相似之处。传统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泯灭个性发展,孩子的意愿与爱好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家庭利益的需要。其教育方法是居高临下的家长霸权式模式。卡夫卡作品中的“儿子与父亲”与我国传统家庭下的“儿子与父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借鉴卡夫卡的写作要素,我们不难得到以下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第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多鼓励,少反对,多一点信任,少一些猜疑,意见不同多沟通,给儿子话语权,让他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拉近父子心灵距离。在卡夫卡的《致父亲的信》中儿子是惧怕父亲的,对父亲的问题常常无从答起,而父亲压根无法平心静气地和儿子商量一件他不同意
的事,导致父子间无法面对面交流,儿子只能把想法写进自己的小说里。由此可见,父子间平等的沟通才能拉近双方的距离。现实社会中卡夫卡是爱好写作,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能得到父亲的允诺。每一个父亲的鼓励和支持都会给儿子们无穷的力量,父亲们,行动起来,给孩子们多一些鼓励和支持。
第二,情感关怀多一点,行为苛求少一点。《变形记》里格里高尔的父亲对变形的格里高尔不仅是不耐烦,甚至是残忍的,驱赶格里高尔并使劲一推,致使格里高尔血流如注;用苹果轰炸,导致格里高尔丧命;同意格蕾特对格里高尔的“死亡判决”,准备将他驱逐出门。如果格里高尔的父亲不是以一个冷血的父亲形象出现,那格里高尔的结局还会是死亡吗?我想,也许格里高尔会和母亲、妹妹、父亲一起去旅行。而当下普通的现象是父亲对孩子的物质投入大于情感投入,期望过高,人物过重,要求过严。父母便计划着子女的学习、婚事,不论是对象、性格、工作、距离家庭条件都得设置了条条框框,稍有不符,便大幅干涉。这些行为都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故父子矛盾,母子矛盾日趋尖锐。又如
现在热播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都影射
出来构建和谐父子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之余的父亲应该适当的和子女一起参与各项室内室外活动,给孩子投入情感关怀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第三,父亲应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紧跟时代,了解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用合理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孩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而父母,尤
其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者父亲因忙于工作和生活,固有模式惯性等因素远远落后于孩子。父亲为了维持自尊和面子,往往采用高压政策,从而进一步激化父子间的矛盾。卡夫卡的父子冲突的起因之一在某种层度上也是因为反对父亲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旧的文化形态,加之父子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所以,父亲必须学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虚心学习孩子的优点,共同进步。
第四,父亲应平衡父爱、母爱对儿子的给予。如《变形记》中父亲剥夺儿子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和机会,儿子丧失了获得母爱的权利,这也是引起父子冲突的原因之一。《判决》中父亲指责儿子格奥尔格玷污了对母亲的怀念。父亲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在对待儿子的选择和决定时,多给予认同。如卡夫卡的婚姻问题,若父亲认同他的决定,他又怎么会终身未婚。卡夫卡眼中的父亲日常生活中会有脏话,专制,自己的是对的,别人的都是错的,为什么卡夫卡如此不满父亲,那无非是因为父亲的行为举止已经不符合大众评判标准,父亲们应随时牢记骂人脏话莫出口。
以《变形记》、《判决》、《致父亲》为代表的卡夫卡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激烈的父子冲突,更给我们带来了发人深省的关于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让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与孩子的身心健康休戚相关,父亲的行为举止更是直接影响着儿子,而和谐的父子关系更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更能推动现代家庭教育的蓬勃发展。爱是教育的源泉,家长应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走进并读懂孩子们的心灵,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影响他们,努力将子女培养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健康、健全的人,构建和谐的父子关系,共创现代家庭教育新图景。
本文为2015江西省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从卡夫卡作品中的父子冲突审视当代家庭教育中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最终成果。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上接第94页)
综上所述,当a>1时不等式解集为⎝ ⎛⎭
⎪⎫-∞,a-2a-1∪(2,+∞);当0<a<1时,解集为⎝ ⎛⎭⎪⎫2,a-2a-1;当a=0时,解集为空;当a<0时,解集为⎝
⎛⎭
⎪⎫a-2a-1,2. 题型三 数列计算(或证明)时对公差或公比的讨论
例: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前n 项和S n >0(n=1,2,…).
(1) 求q 的取值范围;
(2) 设b n =a n+2-a n+1,记{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试比较S n
与T n 的大小.
解:(1) 因为{a n }是等比数列,S n >0,可得a 1=S 1>0,q≠
0.当q=1时,S n =na 1>0;当q≠1时,S n =a 1(1-q n )
1-q
>0,
即
1-q n
1-q
>0(n=1,2,3,…), ∴ ⎩
⎪⎨⎪⎧1-q>0,1-q n
>0(n=1,2,3,…)或⎩
⎪⎨⎪⎧1-q<0,1-q n <0(n=1,2,3,…). 由于n 可为奇数,可为偶数,故q>1或-1<q<1且q ≠0.
综上,q 的取值范围是(-1,0)∪(0,+∞).
(2) ∵ b n =a n+2-a n+1=a n (q 2-q),∴ T n =(q 2
-q)S n .
∴ T n -S n =(q 2-q-1)S n =⎝ ⎛⎭⎪⎫q-1+52⎝ ⎛⎭
⎪⎫q-1-52S n
.
又S n >0,-1<q<0或q>0,∴ 当-1<q<
1-5
2
或q>1+52时T n >S n ;当1-52<q<0或0<q<1+52时,
T n <S n ;当q=
1±5
2
时,S n =T n . 分析: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前n 项的和是数列的基础,已知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求其通项时,对n=1与n≥2要分别予以研究,而涉及等比数列求和或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要对公比q 是否为1进行分类讨论.致父亲
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还有几个方面,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以上的几个实例是比较典型的,希望笔者的这点内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精彩内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中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