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礼仪是什么
一.何谓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二.礼仪的作用:教师不仅是教授知识的源泉,也是传承文明的力量;教师不仅是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决定性人物,也是形成国家未来前景的一个因素,因为国家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造就的新人的类型。由此,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便不容置疑地凸显出来,教师的崇高使命便和其个性、道德紧紧相随,而教师礼仪则作为其个性和道德最直接、最外在的显现而备受重视。
一、礼仪的定义: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
教师礼仪的定义:教师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
规范化的作法
教师礼仪的定义:教师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
规范化的作法
二、教师礼仪的基本内容: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指的标准化做法。
1、摆正位置。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位置,而不是我让你干什么,我管你,我教你。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摆正位置。
2、端正态度。一个真正热爱自己岗位的教师,要爱护学生,爱岗敬业。接人待物要懂得宽容。
三、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
1、教书。要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钻研业务,不厌其精,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
2、育人。教师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应该是万世之师表。
四、教师礼仪有哪些特点?
1、师资。教师要有一技之长,要业精于勤,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指的标准化做法。
1、摆正位置。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位置,而不是我让你干什么,我管你,我教你。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摆正位置。
2、端正态度。一个真正热爱自己岗位的教师,要爱护学生,爱岗敬业。接人待物要懂得宽容。
三、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
1、教书。要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钻研业务,不厌其精,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
2、育人。教师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应该是万世之师表。
四、教师礼仪有哪些特点?
1、师资。教师要有一技之长,要业精于勤,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2、师表。教师要语言美,心灵美,同时要仪表美,行为美。
3、师德。就是职业道德。要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要遵守法律,要爱护学生,要廉洁从教。
4、师心。就是要有爱心。
五、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教师礼仪?
1、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全体公民要明礼诚信。建设三个文明,要让人民众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礼仪素养需要教师为人表率,率先垂范。
2、教师在礼仪推广和普及中扮演者义不容辞的角。
3、教师自身需要继续学习。
六、学习教师礼仪注意三点:
1、要严于律己,端正态度。
2、要以学生为本,摆正位置。
3、师德。就是职业道德。要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要遵守法律,要爱护学生,要廉洁从教。
4、师心。就是要有爱心。
五、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教师礼仪?
1、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全体公民要明礼诚信。建设三个文明,要让人民众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礼仪素养需要教师为人表率,率先垂范。
2、教师在礼仪推广和普及中扮演者义不容辞的角。
3、教师自身需要继续学习。
六、学习教师礼仪注意三点:
1、要严于律己,端正态度。
2、要以学生为本,摆正位置。
3、要有自知之明,还要与时俱进,有学习意识。
1、摆正位置
2、端正态度:宽以待人,要善于包容
二、教师的职责:1、教书 2、育人
三、教师礼仪的特点:1、师资 2、师表 3、师德 4、师心
四、为什么要学习教师礼仪:1、时代的要求
2、职业的期待
五、学习教师礼仪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严于律已 2、以学生为本 3、有学习意识
第三讲 教师的形象
一、什么是教师的形象:外界对教师的印象和评价
形象的两个要素:1、知名度 2、美誉度
二、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
2、要爱护学生
3、要有正义感和使命感
2、端正态度:宽以待人,要善于包容
二、教师的职责:1、教书 2、育人
三、教师礼仪的特点:1、师资 2、师表 3、师德 4、师心
四、为什么要学习教师礼仪:1、时代的要求
2、职业的期待
五、学习教师礼仪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严于律已 2、以学生为本 3、有学习意识
第三讲 教师的形象
一、什么是教师的形象:外界对教师的印象和评价
形象的两个要素:1、知名度 2、美誉度
二、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
2、要爱护学生
3、要有正义感和使命感
三、学生所期盼的教师形象: 1、平等相待 2、良师益友
四、家长所期盼的教师形象: 1、书教得好 2、对我家孩子好
五、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形象的要求:1、高高在上
2、拉开距离
3、保持尊严
六、怎样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1、首轮效应 2、近因效应
3、亲和效应 4、定型效应 5、光环效应
四、家长所期盼的教师形象: 1、书教得好 2、对我家孩子好
五、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形象的要求:1、高高在上
2、拉开距离
3、保持尊严
六、怎样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1、首轮效应 2、近因效应
3、亲和效应 4、定型效应 5、光环效应
第二讲 教师的素养
一、政治的素养: 1、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要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政府
3、要思圆行方、立端立正
二、法律的素养: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三、道德的素养: 1、要遵守社会公德 要遵守作息制度
2、要遵守职业道德 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礼仪
一、政治的素养: 1、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要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政府
3、要思圆行方、立端立正
二、法律的素养: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三、道德的素养: 1、要遵守社会公德 要遵守作息制度
2、要遵守职业道德 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礼仪
3、要遵守家庭道德 钻研业务
四、专业素养:1、文化科学的人文精神的素养
2、量力而行
五、处事素养:1、以诚为本
2、以和为贵
3、以信为先
四、专业素养:1、文化科学的人文精神的素养
2、量力而行
五、处事素养:1、以诚为本
2、以和为贵
3、以信为先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礼貌待人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
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淡,无论过去和现 在,都给人以启迪。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与人为善
与人相处,为善当先。而这个“善”,应是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缛节。《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注:《礼记·曲礼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 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
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只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交人,其实是小人所为。《论语·子罕》载:孔子看见穿丧服、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相见时,即使这些人年轻,孔子必定站起来。行过别人面前时,一定快步走过,以示敬意。
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体谅别人的需要和禁忌,
(一)与人为善
与人相处,为善当先。而这个“善”,应是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缛节。《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注:《礼记·曲礼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 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
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只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交人,其实是小人所为。《论语·子罕》载:孔子看见穿丧服、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相见时,即使这些人年轻,孔子必定站起来。行过别人面前时,一定快步走过,以示敬意。
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体谅别人的需要和禁忌,
不能强人所难 。不苛求别人做不能做的事,不强求别人接受不喜欢的东西。古人说:“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注:《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论语·颜渊》)”,就是这个意思。在与人交往中,幽默与善意的玩笑往往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但决不可戏弄取乐。如果拿别人姓名为笑料,或给人起不雅的绰号,都是十分不敬的。南北朝时颜之推就曾对此种不敬气愤而言:“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相指名为豚犊者,有识旁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二)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 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因此,《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注:《礼记·曲礼上》)。
对于受恩者来说,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古人眼中,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孔子说:“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注:《礼记·表记》)。可见,“以德报德”,有恩必报,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送礼的本意,在于表达敬意答射之意,所谓礼轻意重,并非越多越好。正如《庄子·山木》篇说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 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
(二)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 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因此,《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注:《礼记·曲礼上》)。
对于受恩者来说,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古人眼中,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孔子说:“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注:《礼记·表记》)。可见,“以德报德”,有恩必报,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送礼的本意,在于表达敬意答射之意,所谓礼轻意重,并非越多越好。正如《庄子·山木》篇说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 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
无故以离”。
四、容仪有整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 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 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
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
(二)行为举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注:《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只有庄 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
四、容仪有整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 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 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
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
(二)行为举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注:《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只有庄 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
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
(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注:《易·乾文》)。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注:《论语·子路》)。巧言令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说,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论语·卫灵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几方面,是国传统礼仪的精华。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及整洁仪容要求,是值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具有一个优雅的仪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给那里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
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 个社会便越和谐、。如果 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
(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注:《易·乾文》)。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注:《论语·子路》)。巧言令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说,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论语·卫灵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几方面,是国传统礼仪的精华。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及整洁仪容要求,是值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具有一个优雅的仪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给那里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
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 个社会便越和谐、。如果 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
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 ,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啊。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就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队伍。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在修养一样重要。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
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样你的一言一行才能感染你的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否则,也可能污染他们纯洁的灵魂。
具体来说,我认为,良好的教师礼仪应从以下几点体现: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敬业爱岗,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甘于奉献;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言行谨慎,在课堂上或公共场所不讲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和观点;有工作责任心,安心本职工作,重视校内课堂教学;有进取精神,注重获取新的知识,不断钻研业务;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心态平和,治学严谨。所有的一切都表明,我们现在非常重视良好师德师风的塑造,也意识到目前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自己首先是个明明白白的人。
----------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教师的音容笑貌、文明举止、正派作风、渊博知识、儒雅风度,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
在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礼仪和素养?教师形象在教育中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何以高素质的内在素养(修养、素质)和外在素养(仪表、仪容)影响、教育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我校聘请河南省旅游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高级礼仪培训师苏
京教授到我校为全体教师进行“教师仪表及行为礼仪”的培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