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校级公开课《幸福在哪里》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劳动》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教学过程中,主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设计理念:
这一篇童话故事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体现三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通过初读、细读、在感
悟中读这一有层次有梯度的设计,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句子去感悟、去学习,鼓励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三是积极倡导将语文与生活结合,在学习中渗透品德教育,加深对生活的感悟,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幸福在哪里作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领悟、痕迹、诺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的特点及效果,写摘录笔记。
3.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的含义,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三个孩子的话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
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设计导读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课前小故事:《手尖上的幸福》
故事中的小女孩用一双孱弱的小手描画出了动人的幸福,生活中的你幸福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重点的地方做好批注。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重点指导“腐”的写法。
认读:(1)各奔前程,正音,“奔”读四声。
(2)“砌”与“彻”的读音区别。
(3)理解词语:面面相觑。教师点拨:觑:看,瞧的意思。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理解词语。
3.合作讨论。
(1)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说出文章的顺序以及主要内容。
(2)划分段落,分别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三、探求幸福
幸福到底在哪里呢?孩子们能到幸福吗?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本课教学)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的含义。
2.对比十年前后的变化,体会其表达的特点及效果。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聚焦主题。
1.出示名言,生读。
2.齐读课题。
3.回顾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以名人对幸福的理解引入课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复习旧知,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入情入境,对比变化
1.十年前后故事里的人和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讨论导读单上的表格。)
2.泉景的变化。
(1)朗读体会十年前后泉景的变化。
(2)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十年前三个牧童劳动前后的心情是如何的?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①朗读段落,感受快乐的心情。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心情变化。
3.牧童的变化。
(1)牧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里看出来?
(2)默读20-28自然段,思考:10年后三个孩子得到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①出关键语句。
②引读,体会三个青年从各自的工作中领悟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品读理解课文难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提炼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旨在让学生通过读文感受牧童劳动时的心情及领悟幸福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
三、感悟幸福,拓展延伸
1.“智慧的女儿”,她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2.结合全文,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这句话的含义。
3.假如第一个青年和第二个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们能不能到幸福?
4.回顾全文,品味对比手法的好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整篇课文,理解“智慧女儿”的智慧所在以及本课幸福的真谛,品味对比手法的好处,并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对比的写法,达到读写结合。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