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反喻、互喻等,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如: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5)【对比法】:…… 如: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春寒梅尧臣
洋酒十大排名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墓前联)
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
水以长流方及远,
山因积石始成高。
关于成长的题目——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怀孕初期吃什么食物好>苹果平板充不进去电怎么办——“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上下联意思是顺连的。
明知落凤存先帝,
甘让卧龙作老臣。——(四川白马关庞靖侯祠联)
——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10)【借对法】: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的“苍”(深绿)同“蓝”相对。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11)【双关法】: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泡脚有什么好处 12)【用数法】: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如: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孤庙独宿一将军,单匹马
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
13)【用典法】: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除以上介绍的13种技法,还有同异法、增语法、分总法、置换法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对联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
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的对联。(在下曾指出散文诗并非现代才有,并非信口开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