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阡陌(      )
垂髫(      )    邑人(      )    (      )
刘子骥(      )  问津(      )    武陵(      )
   
   
【答案】    (1). 桃花源记小说huò    (2). yǎn    (3). qiānmò    (4). tiáo    (5). yì    (6). yì    (7). jì    (8). jīn    (9). líng  shě  shè  jiān  jiàn  yǔ  yù  xiān  xiǎn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注意读作jīn,不要拼成jīng是多音字,新鲜读作xiān鲜见读作xiǎn”。
2.【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武
2)自 乱,
【答案】1)武陵人/捕鱼为业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
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句(1)意思是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句(2)意思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通假字
便要还家(,邀请)
一词多义
1)志
2)寻
3)为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滋味好)
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6)缘溪行(古义:沿着,顺着。今义:缘故,缘分)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
8)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今义:像,类似)
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尽)
3)处处志之(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表判断)
2)省略句
省略主语。
A.(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渔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省略宾语。
A.问(渔人)所从来。具答之。便要(渔人)还家。
B.此人一一为(村中人)具言所闻。
C.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桃花源中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土地平旷    (2). 房舍俨然    (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 2)黄发垂髫    (5). 并怡然自乐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
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感叹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自己逃脱了外界的纠纷与祸乱。
B.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C. 文章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块乐土,欣然寻访,没有成功。刘子骥是晋代名士,与陶渊明同时代,把他写进作品中,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A项表述错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可改为外面百姓的不幸
5.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答案】发现桃花源(第一段);进入桃花源(第二段);做客桃花源(第三段);再寻桃花源(第四、五段)。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等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写自己的社会理想。
6.为什么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桃花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仔细阅读文章,通译全文可知,因为桃源人不想让外面的人打扰他们和平宁静的生活,所以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7.《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的美好世界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答案】作者追求的生活是:自然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环境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民风纯朴,人们安适愉快,安居乐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本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发现桃
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和再寻桃源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8.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再寻桃花源,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中并不存在。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情节安排的作用。这样安排情节,增加了故事的神秘彩,让桃花源显的似幻亦真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了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境界,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便舍船,从口入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B. 复行数十步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C. 屋舍俨然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10. 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9. B    10. 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