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陀区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3.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中秋夜,小朴全家通过视频与在国外留学的共赏明月。小朴吟诵苏轼《水调歌头》
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3分)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韩愈
(子厚)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
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①,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
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②,州人顺赖。……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
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注]①涘:水边。②卒:突然。③教禁:官方发布的劝谕条文和禁令。
5.[甲]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也就是[乙]文中的“子厚”。他和[乙]文作者韩愈
以及另六位宋代文学家被合称为“________”。(2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解释[乙]文中加点词。(4分)桃花源记小说
(1)益.自刻苦________        (2)是岂不足.
为政邪________
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致力记录所见的景物并写成文章,作品深广似江河泛滥、湖海蓄积。
B.致力记录所见的景物并写成文章,尤其爱描写江河泛滥、湖海蓄积。
C.务必记得展览自己所写成的文章,作品深广似江河泛滥、湖海蓄积。
D.务必记得展览自己所写成的文章,尤其爱描写江河泛溢、湖海蓄积。
9.读两文可知,子厚曾先后被贬谪到永州和柳州。在永州,子厚虽“自肆于山水间”,却感
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冷清气氛,创作出《小石潭记》等佳作。
在柳州,子厚用心政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当地百姓们的信
任;同时他还热心指导青年学者,使他们的文词达到“________________”的水平。(6分)
10.从两文可以看出,子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4分)
二、现代文(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5分)
说短
①短,是现代小说的特征之一。
②短,是出于对读者的尊重。现代小说是忙书,不是闲书。现代小说的读者是工人、学
生、干部。他们读小说都是抓空儿。他们在码头上、候车室里、集体宿舍里、小饭馆里读
小说,一面读小说,一面抓起一个芝麻烧饼或者汉堡包看也不看就送进嘴里,同时思索着生
活。现代小说要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的节奏。
③过去小说写得长,主要原因是情节过于曲折。和过去的读者想读故事不同,现代的读
者要求的是真实,想读的是生活本身。一个作者的责任只是把自己看到的、想过的一点生活
诚实地告诉读者。而这一点生活其实读者也知道,作者只要用自己的方式,尽量把这一点生
活说得有意思一些。现代小说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线正逐渐在泯除。他们的地位是平等
的。所以最好不要想“我写小说给你看”,而是“咱们来谈谈生活”。生活是没有多少情节
的,现代小说也不要太多的情节。
④过去小说长,另一个原因是描写过多。
⑤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很多很优美。但那是屠格涅夫眼中的风景,不是人物所感受到的风景。写现代的中国人,就不能用这种写景方式,不能脱离人物来写景。现代小说中的景最好是人物眼中之景,心中之景,至少景与人要协调。现代小说写景只要是“天黑下来了……”“雾很大……”“树叶都落光了……”,就够了。
⑥巴尔扎克长于刻画人物,画了很多人物肖像,作了许多很长很生动的人物性格描写。_______这种方式不适用于现代小说,_______它对读者带有很大的强迫性,而现代读者是自由的,他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生活,_______你只要扼要地跟他谈一个人,一件事,不要过多地描写,让人物自己去行动,让读者自己接近人物。
⑦小说长,还有一个原因是议论和抒情太多。现代小说中的议论不必多,但必须富于机智,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抒情也不必多,更不要流于感伤,就像菜里的味精一样,不能多放。
⑧此外,现代小说的语言本身就该是简短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我觉得鲁迅的教导是非常有益的: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⑨我写《徙》,原来是这样开头的:
⑩世界上曾经有过很多歌,都已经消失了。
⑪我出去散了一会步,改成了:
⑫很多歌消失了。
⑬我牺牲了一些字,赢得的是文体的峻洁。
⑭短,才有风格。短,也成全了作者。
11.根据第①—⑦段的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作者开篇即提出观点:“(1)_______”,并指出其形成的原因:出于对读者的尊重,所以现代小说要符合现代读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接着,第③—⑦段则对此进行了具体阐释:(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议论抒情只是点缀,所以现代小说里的议论要富于机智,抒情要适可而止。
12.填入第⑥段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但是……因为
B.但是……因为……所以……
C.因为……所以……但是
D.因为……但是……因此……
1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⑨—⑬段的妙处。(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7分)
英子今年十一岁
①放学后,英子不是先回家,而是去豆子家。两家很近,豆子家在老磨坊旁边,上坎几步就是英子家。
②英子今年十一岁,读五年级。豆子八岁,读二年级。英子去辅导豆子的作业,她是豆子的小老师,这话是豆子奶奶说的。但在英子心里,她是,豆子是弟弟,是小伙伴。
③豆子爸爸妈妈在东莞打工,家里就豆子和爷爷奶奶。
④豆子聪明,但粗心。那天,英子发现了他做的一道应用题算式:7+8=13。英子问:“7+8等于几?”豆子说:“等于15。”“你看你写的等于几?”豆子睁眼说瞎话:“15。”英子有些生气,扬起巴掌要打豆子屁股的样子。豆子奶奶看见了,笑眯眯地说:“豆子不认真,小老师就打。”英子没打豆子的屁股,豆子虽然是弟弟,但跟真弟弟不一样。
⑤弟弟和豆子一样大。在家时,弟弟做错题,英子真要打他的屁股。
⑥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从东莞回来,把弟弟带去那边读书了。见爸爸妈妈要带走弟弟,英子泪珠儿在眼眶里打转,说:“我也要去。”
⑦妈妈说:“我们租的房子小,住不下。”爸爸也说:“只能带一个,你就在家陪爷爷奶奶。”英子心里很委屈:“为啥偏偏带弟弟?”
⑧“你们偏心!”这话英子没说出来,只是心里想想。
⑨弟弟跟爸爸妈妈去东莞了,英子连个说话玩耍的小伙伴也没有了。
⑩那天夜里,英子趴在被窝里哭了很久,她想跟爸爸妈妈一起走,想跟弟弟一起玩……
⑪有时候,英子不知不觉把豆子当成了真的弟弟。那天豆子又粗心做错了一道题,英子落在了豆子的屁股上。豆子奶奶又笑眯眯地说:“就是要打。不打不成材。”的巴掌就轻轻
..
英子一下子就有些不好意思了,说:“我跟弟弟闹着玩的。”
⑫也许是英子的辅导和惩罚起了作用,豆子粗心的毛病改了不少。单元测验,豆子奶奶说:“豆子双科都考了九十多分哩。”还说:“都是小老师教得好。”英子又觉得不好意思了。
⑬豆子奶奶没事去坎上英子奶奶唠嗑,两个老太太先唠在东莞打工的儿子媳妇,说他们的辛苦。后来又唠起了两个孩子。豆子奶奶说:“大人都不在,苦了两个娃娃。”英子奶奶说:“有啥法子?要挣钱。”豆子奶奶说:“您家英子懂事,给豆子当小老师。”英子奶奶说:“再懂事也才十一岁。”
⑭两个老太太唠嗑的时候,英子和豆子在堂屋里的沙发上看一本故事书。故事书是豆子带来的,有些字他不认得,请英子给他念。
⑮这天下午放学了,英子又往豆子家走。可很快,英子就回家了。这时候爷爷在院坝里
编竹筐,奶奶在“咯咯咯”唤鸡。英子回家后一直不吭声,连作业也不做,不知道在想什么。
后来,突然伤心起来,趴在桌子上哭。奶奶走过去问:“英子!你咋啦?”英子不说话,还
是哭。奶奶又问:“英子!你到底咋啦?”英子这才抬起头,看着奶奶说:“没咋。”奶奶
说:“没咋你哭啥?”英子一抹泪,做作业去了。
⑯英子没有告诉奶奶,她伤心是因为豆子也走了。昨晚根叔和秀琴婶子回来,今天清早
就把豆子接走了,去东莞读书。
14.英子的“懂事”在照顾豆子方面很突出,具体表现为:(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加点词,分折第⑪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4分)
16.以下对标题“英子今年十一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交代了英子只不过是个孩子。
B.与英子的懂事形成对比。
C.暗示作者对英子父母的不满。
D.表达作者对英子的心疼。
17.联系全文,分析第⑤—⑩段的作用。(8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8—21题(共20分)
本学期小朴去学校图书馆担任志愿者,负责图书的借还、整理、推荐等任务。
[任务一]接受图书借阅、分类上架等工作培训
18.以下图书借阅流程,排序合理的一项是()。(4分)
①等待工作人员办理完借阅手续后,读者方可取书离开图书馆。
②取书时,须将书位牌放在书架上此书的位置,以免图书错位。
③选定读书后,不借的图书请放回书架原处,并取回书位牌。
④读者持借阅证,先在书库入口领取书位牌,随后入库借书。
⑤将借阅证和图书一起放在书库外工作台上,将书位牌放回原位。
A.①④③②⑤
B.④②③⑤①
C.④③②①⑤
D.②③④⑤①
19.《昆虫记》适合在书库中哪个类别上架?请选择,并结合书籍内容阐释理由。(6分)
上架类别建议:A.哲学      B.文学      C.科普
逸择: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