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 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答案】B
【解析】百家姓是宋朝的时候的作品宋朝的国姓赵是赵所以赵排在前面丞相钱以次类推所以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百家姓
故选B
2.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虽然间(jiàn)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shì)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B.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pài)手我要向你稽(qí)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
C. 战战兢兢(jīng)跨上角框(kuàng)首领吼了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得耳边生风聋了一般
D.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liú)味同嚼(jiáo)蜡矣
【答案】B
【解析】B项“拜手”的“拜”应读作“bài” “稽首”的“稽”应读作“qǐ”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文中有很多成语沿用至今如出自《桃花源记》一文的豁然开朗、世外桃源、不知有汉、无人问津、柳暗花明等
B.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富有地方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 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答案】B
【解析】A项“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桃花源记》而是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
C项“浪漫主义”错误应是“现实主义”
D项语序不当应先“了解” 后“保护” 因此应将“保护并了解”改为“了解并保护”
故选B
4.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有人说山穷水进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B.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C. 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D.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答案】C
【解析】A项“山穷水进”应写作“山穷水尽”
B项“可望而不可及”应写作“可望而不可即”
D项“郑重其是”应写作“郑重其事”
故选C
5.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传记《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C. 古代用“白丁”代指没有功名的平民用“折柳”表回归团圆用“岱宗”指泰山
D.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答案】C
【解析】C项古人临别“折柳”是赠柳枝表挽留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B. “始龀”指七八岁的孩子“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古稀”指七十岁
C. 古人将“水的南面山的北面”称作“阴” 《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D. 古代有很刻运用借代的词语如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史册等
桃花源记小说【答案】B
【解析】B项“‘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错误“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7.(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竟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
②湮于沙上 _______________
③转转不已 _______________
④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__
7.(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7.(3)语段(一)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请结合第二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讲学家的形象的
7.(4)语段(一)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语段(二)中佐领准确到水阅读两个语段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
【答案】(1)①最后, ②埋没, ③停止, ④逆流
【解析】(1)①句意为最后没到竟最后
②句意为石兽埋没在沙里湮埋没
③句意为像这样不停地转动已停止
④句意为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溯流逆流
【答案】(2)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解析】(2)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岂怎么为被
【答案】(3)①细节描写通过神态、语言等写出了讲学家的自大、只空谈不实践的
形象②侧面描写通过写众人的反应侧面烘托讲学家的形象
【解析】(3)语段(一)第二段塑造讲学家的形象有正面描写中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
写神态描写是“闻之笑曰” “笑”在这里是“嘲笑”的意思讲学家听说僧人去下游寻石兽
认为他们很无知一个“笑”字写出讲学家的自大、骄傲还有语言描写“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
亦颠乎?” 这段话貌似讲得头头是道结果与后文老河兵的见解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讲学
家只知空谈、不懂实践同时也有侧面描写即“众服为确论” 通过写众人的反应侧面衬
托讲学家的形象
【答案】(4)示例他们都能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逻辑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做出合理推断
【解析】(4)解答此题需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语段(一)中“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
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
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老河兵从
实际出发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推断
语段(二)中“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佐
领善于观察事物善于思考认识到事物都是有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从而做出合理推断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8.(1)随着诗人的行踪、所见的不同其情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
8.(2)题目中的“道士”在诗中并没有出场但处处可见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道士形象?是怎样塑造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9.(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9.(3)文章开篇针对现实生活中 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引出下文的论述第③段通
过举例论证论述了要深入理解作品的丰厚内涵就需要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A. 文学是一门丰富的艺术通过经典阅读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的文
化结晶得以代代相传
B. 文学经典除表层故事外其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所以阅读经典不
能浅尝辄止
C. 深度阅读经典在拓展我们视野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力和理解力丰盈我们的
想象力和审美力
D. 深度阅读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所以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前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
化阅读”模式的完全改变
【答案】D
【解析】(1)D项“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前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的完全改变”错误原文说的是“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下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的矫正纠偏”
【答案】C
【解析】(2)A项“在经典阅读中是可以完全利用的优势”错误原文中说“这样断续且不完整的阅读模式……会导致认知的偏差和思考能力的匮乏” 所以不能适用于需要凝神静气付出时间与耐心进行深度阅读的经典阅读
B项“在当下快节奏社会是值得提倡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放松心情浏览资讯无可厚非但阅读的触角不该仅囿于此”
D项“当代文学经典的同质化使读者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表述错误且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原文的表述是“这样断续且不完整的阅读模式大幅侵占了深度阅读的空间令人们习惯于同质化、碎片化阅读的浅尝辄止”
故选C
【答案】(3)经典文学的内涵被网友曲解, 深度阅读
【解析】(3)第①段中作者通过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近日在网站上却被网友称作‘爱慕虚荣的白穷美’的故事”和“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红与黑》在网友笔下则由一部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惨变为‘凤凰男的逆袭’”这两个事例说明了经典文学的内涵被网友曲解的现象结合“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可知第③段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要深入理解作品的丰厚内涵就需要深度阅读的观点
10.(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②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10.(2)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10.(3)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
10.(4)纵观全文 G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0.(5)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
10.(6)G老师认为“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①“如约而至” 本义指按着约定准时到达在句中指每年这个地方都会长出蒲公英就好像它和“我”约好了的一样
②“无人问津” 本义指没有人来过问这件事在句中指蒲公英的生长无人知晓但它依旧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解析】(1)作答此题关键要分析词语的语境义①句中的“如约而至” 本义指按着约定准时到达文中说“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是说蒲公英就像和作者约好了似的每年都出现在这个地方②句中的“无人问津” 本义指没有人来过问这件事结合文中“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可知在这里指蒲公英的生长无人知晓但它依旧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答案】(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同时又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蒲公英的可爱对“我”有真情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解析】(2)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故格式一般为修辞手法+修辞特点+内容+中心表述形式为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表达了……
这个句子将蒲公英的叶子比作“锯齿” 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正朝我微笑”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蒲公英以“人”的情态写出了蒲公英的可爱对“我”有真情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答案】(3)运用衬托的写作手法突出蒲公英的平凡但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解析】(3)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很明显是运用衬托的写作手法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就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 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 以次衬主作者这样写是来突出蒲公英的平凡但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4)具有教育智慧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善于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解析】(4)根据“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 G老师与我们同去”“同学们三五成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 G老师也参与其中”等内容可以看出来是G老师和蔼可亲根据“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 G
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等内容可以看出G老师具有教育智慧善于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答案】(5)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深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
【解析】(5)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结合文中“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等语句可知题目指每到春天作者都会在庭院里搜寻蒲公英的身影与蒲公英相遇
根据文中“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等语句可知题目指作者有和蒲公英相同的品格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答案】(6)示例我同意这个观点每个人都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名人我们的生命虽然也会如蒲公英一样的平凡但是我在我的环境中灿烂了一季即使只有绿意染了庭院一角但我也在春天绽放了美丽就没有可后悔的正如歌曲所说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我们只有拼搏努力了才能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才能体现出我们生命的价值
【解析】(6)作答此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
畅语言要简洁明了
11.(1)请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11.(2)文章巧用对比展开故事情节请指出其中两例
11.(3)文章第⑥段“谁是归来的客谁是家里的人?”中两个“谁”分别指哪些人?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11.(4)文章第④段的画线语句“今年离这里几里远的一个老陈……这里人可能也知道” 是否偏离主题?请说说你的理解
11.(5)文中说家乡是永远的题材请将本文与鲁迅《故乡》对比说说两位作者对家乡(故乡)基本情感态度的异同
【答案】(1)交代了“我”回家的故事背景强调了“我”受伤的严重以及“过年”的节日氛围为下文“我”回家的冷遇作铺垫
【解析】(1)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总结其作用内容上写了“我”干活摔了下来一个多星期才醒来“我”坐亲戚的车回了老家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