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3.背诵整首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一首南宋辛弃疾所写的怀古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宋词。它就是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了解作者,知人论词
1.作者与作品
2.写作背景
三、标题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此名源于楚威王熊商于此建金陵邑,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南京是“位于南方的京城"之意。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四、诵读诗词,把握情境(听朗诵,掌握节奏)
五、文本分析
1.词眼:叹,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通过描写金陵壮丽的景,而引发词人怀古伤今之情。
2.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1)你从“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登临"一句:登临送目,指登高远望。故国,又称故都,过去的都城,指金陵。“晚秋”点明季节。肃,肃杀,草枯叶落,寒气逼人。在充满六朝兴衰悲剧气息的金陵故都城头,在伤感情绪十足的晚秋季节,词人登临送目,所感到的不是满地肃杀之气,而是一派生机勃勃;
不是一片萧瑟衰败,而是高远明丽。这里没有一丝的颓废印象,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词人笔下的暮秋景象所以异于一般,正是词人精神与众不同的表现。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千里”一句:化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见水面平静与清亮。“翠峰"指山之苍翠,“如簇”,可见山低缓起伏。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运用比喻的修辞,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山峦耸翠,似在亲密地簇拥着。运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词人先写远景,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3)你认为本词是如何从写景转入到抒情的?
下阕“念往昔"一句:“念往昔”起过渡作用,由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由现实转为想象。“繁华竞逐"指词人想象六朝的达官贵人竞相效仿攀比,过着奢侈的生活。也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词人引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句加以点染,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4)谈谈你对“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中历史兴衰之感的理解。
对于秦亡的教训,杜牧曾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文人骚客登临山川只知慨叹朝代更迭,不能抛开荣辱,便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得出历史的教训。千百年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词人通过对六朝相继覆灭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朝统治者提出了严正的警诫。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六、总结归纳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彩绚丽,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借六朝的衰亡表达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七、比较阅读
综合分析本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特点。
1.怀古实为伤今(目的)
王安石桂枝香 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内容)
3.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议论(章法结构)
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表现手法)
5.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风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