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
【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翻译】
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就算是画图,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
感念往昔,人们竞逐繁华。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
上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徒然叹息荣辱兴废。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歌女还时时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 篇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主题思想】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赏析】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视野开阔,气象壮观。以“登临送目”起首,指出地点和时间,并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写。结尾总收一笔,从侧面概说此地风物之美。  下片抒怀。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别有言外之意。“千古”二句起笔高迈,从后人感怀的角度,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六朝”两句融情入景,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衰草、商女、后庭等一系列凄清的意象,效果立现。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可
至今犹唱的《后庭》遗曲不也是对今人的一种警醒吗?  这首词境界雄浑、阔大,伤怀吊古,暗寄讽谏之情,可以看出词人对统治者的劝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谓蕴藉深沉。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níng)  笨(zhuō)    记(diàn)    怨(mán)
B. .(dào)  (cù(chéng)    (lù)
C.居(qī)  立(yì)  悲(chuàng)  拜(yè)
D. 古(kuàng)  古(gèn)  委(suŏ)  (jiē)
1、答案:B 。【解析】B项“棹”应读“zhào”。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征帆去棹    掉:船桨。        B.千里澄江似练    练:绸缎。
C.寒烟衰草凝绿  但:但是。  D. 登送目    临:面对。
2、答案:C。【解析】C项仙:只有。
3、下列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星河鹭起:星河,银河,喻指倒映着星空的长江,强调水天一。
B.千里澄江似练:喻指长江澄碧如缎带。
C. 故国:金陵为六朝旧都,遂称故国。
D.六朝:东吴、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金陵。
3、答案:D。【解析】D项六朝:东关、东背、宋、齐、梁、陈。
4、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里澄江似练”的“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波光闪亮。“翠峰如簇”的“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峻峭挺拔。 
B.上片围绕金陵秋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C.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4、答案: D。【解析】 D非“直抒胸臆” 
5、下列各项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未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5、答案:C。【解析】C项“总结上片内容”错。
二)理解性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
三)赏析简答: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1、答:地点—故国,季节—晚秋,气候—初肃。“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内容。 
2、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2、答:“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3、答: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⑧“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4、请联系全词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4、答: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5、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 
5、答: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6、“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6、答:①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②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④注意描画景物的彩。 
7、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7、答:作者看到了澄澈的长江、苍翠的山峰、来来往往的船只、残阳、斜插着的酒旗、彩舟、白鹭。登上金陵城头,远远望去,六朝故都正值深秋,天高气爽。千里长江水澄澈,远远望去,像一匹展开的白绢,碧绿的山峰像箭镞一样挺拔。残阳夕照中,江中船只来来往往;江岸边酒肆的酒帘背负秋风斜插着。淡云蓝天之下,画船游动,洲上白鹭纷纷起舞,仿佛在银河上飞翔,这美丽的景致,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作者用了动静结合和用典的
写作手法。 
8、往昔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作者举了个例子,举的什么例子?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8、答: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