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篇1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各异异,不同。颜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教养:
  ⑴ 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⑵ 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⑶ 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⑷ 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育:
  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3、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概括能力、背诵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幻灯片、幻灯机、录像带、录像机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词,通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记金华双龙洞
  1、问:
  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
  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说。
  (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10、小结:
  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四、五、六段,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
  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二、教学第四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⑴ 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⑵ 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 矮)
  ⑶ 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 读后问:
  “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
  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
  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录相,亲自看看孔隙是怎样的和人怎样进出孔隙。
  6、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的。试按这样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