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逐渐在淡化。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模式,使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状况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现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入手,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医务人员人文素养 问题 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一位医生的品质比他的技术显得更加重要,但事实证明,人文精神的失落现象日益凸显,医疗服务的非人性化、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疗行业的拜金主义和本位主义等由此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后果。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长期以来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为此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到重要的日程中来。
1.原因分析
1.1. 人文素养的认知较低
我国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着“重理轻文”现象, 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投入相对缺乏;据相
关研究,在我国医学院校,课程结构由医学基础(29%)、公共基础(27%)、社区预防(3%)、人文社科(7%)和临床医学(34%)所组成[1]。从而显示出,我国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公共基础课偏多,与人文知识相关选课不足的问题。人文素养作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 而人文知识是重要基础, 只有提高了人文知识才能够提高人文素养。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准医生,在医学院所接受的人文知识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然而医学院校的这种以学习专业知识为重,以人文学科为辅的教育体系, 使医学生缺乏学习和提升人文知识的动力, 导致了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普遍较低,人文素质缺乏,从而在走进工作岗位后仍然存在普遍认知缺乏的状况。
1.2.医务人员幸福指数下降
事实告诉人们: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和总体医疗质量水平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医务人员使我们旧时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人寿命得到了延长,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变为了健康大国,在此医务人员的成绩斐然。以此说,他们完全有理由引以自豪,感到由衷的幸福与满足。然而,事与愿违,医生们是否感受和品味到了幸福呢?针对某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有83.31%的医务人员表示:只要患者不事就是最大的幸福;针对问及是否会让自己的
子女再从事医务工作这个行业时?有79.80%的医务人员表示“不愿意”;并且近年来中国医师协会做过的两次调查中,八成以上的医生子女不愿意做医生[2]。这些信息提示我们,医务人员及其子女对医疗行业和执业的神圣感与自豪感显著降低,医务界存在着丧失行业自尊的潜在危机。
1.3.医务人员的职业环境欠佳
目前,据近期对于一家公立医院的调查所知,对于医院管理组织机构领导的工作方式和领导给予自身的自主能力和独立能力,以及对于同仁的服务态度感到“满意”的均是50.35%,可见医务人员的职业氛围有待改善;医务人员对于医院所提供的技能培训机会和医院所提供的设备和工作环境感到“满意”的分别占到了50.2%和46.3%,这说明医院在此方面仍有待发展。在所调查中发现位居后三位“满意度”最低的属于对跨科室的衔接程度和对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分别为40.21%和36.23%。因为日渐增多的就诊量不能与医院的床位和医务人员的分配量形成正比,使这两方面是一直值得关注的问题。医院管理的相对滞后,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相对欠缺,因而很难真正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无法全身心地给予患者无限关爱。
2.对策
2.1.重视和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文素养的认识
目前我国许多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以及所能提供的技术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已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医疗服务质量却有着较大地差距。对于某医院的调查中得知,患者对于医务人员提供的技术服务、效果选择“满意”的分别为82.3%和78.9%。可见,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得到了大部分患者的认可,但一些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欠缺需要加以重视,调查中发现,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医患沟通的关系和方式选择“满意”的分别为43.1%和31.8%。由此可见,长期以来忽略对人文素养的基础培养,迫使时代呼唤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需要医院领导切实把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工作落到实处。
2.2.尊重患者与尊重医务人员同等重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人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位于社会中的一员,是在彼此的相互影响下共同生活的。近些年来,由于医患矛盾引起的医疗纠纷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产生问题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从单方面来分析问题的本质,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在不断“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
中心”的思想的同时,大多忽略了作为医务人员的主观意愿。从而我们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尊重医务人员的主体性地位。这就要求医院的领导要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人性化,塑造和尊重医务人员的独立人格、创造力、想象力、充分彰显其个人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在注重科技的基础上,把病人视为有血、有肉的人,不是一件商品。从而使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人文环境氛围得到良好的营造。
2.3.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提高的自我培养
人文素养的养成是终身的,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医务人员要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在知识结构上。医务人员要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开拓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职业自律和法律意识的学习工作,与时俱进,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在情感的自我训练上。要讲求诚信,以真诚赢得患者的信任。并且做事情要有自己的原则与主见的同时,也要带着问题去吸收不同的意见、见解和主张,以求丰富自己的情感。不能一意孤行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办事,忽略他人的感受。制定医务人员自身有序的、灵活的训练成长计划和目标,将会有益于医务人员的全面发展,既而壮大医疗卫生事业。
参考文献:
[1]曾诚,宛小燕,张伟,等.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比较研究[c].四川大学发展研究中心.
[2]安永杰.从“八成医生子女不愿从医”说起[n].健康报,2007,(6).
作者简介:李佳颖(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伦理道德;哈斯也提.艾力,(1951-),女,硕士生导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