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毕业论文
    厦门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 :
    音乐疗法在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应用研究 专    业:医患关系论文
  护理学 年    级:
  2014 级专升本 姓    名:
  耿九灵      音乐疗法在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应用研究 一、绪论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全麻苏醒期气管拔管期间因吸痰及导管刺激,苏醒后伤口疼痛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躁动等不良反应【1】,或引起坠床、肢体扭伤等安全风险,甚至伤口出血裂开、各种导管脱出。
  尤其胸腔手术患者,气管插管与手术部位均为呼吸系统,更增加术后拔管的危险性,可出现拔管后窒息等,重新插管困难。
  耗费医护人员精力和体力,增加不少工作量。
  有研究表明【2】,音乐具有镇静、镇痛作用,但音乐疗法在全麻胸腔镜患者苏醒期的应用研究,我们尚未检索到相关报道。
  本研究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运用音乐疗法,旨在探讨其对围苏醒期患者的影响。
  为全麻患者苏醒期护理提供依据,解决了拔管期患者不适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音乐疗法的历史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音乐疗法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内有五脏,以应五音,喜伤心[3、4] 。
  怒伤肝,忧伤肺。
  思伤脾,恐伤肾。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5] 。
  现代的音乐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 2O 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音乐知识的普及。
  心身医学及康复医学的发展。
  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自从 1950 年美国成立了全美音乐协会后,音乐(music therapy)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疗法。
  美国政府将其规协会,此后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 45 个国家先后成立了音乐机构,150 所大学设立音乐教育[6] 。
  1979 年以来已多次召开世界范围的音乐学术会议。
  目前美国从事音乐工作的国家注册医师有四千多人,欧洲有数千人,日本有 5O 多人。
  我国于 8O 年代初期始开展音乐,1997 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高天创办第一家独立的音乐所。
  并将现代音乐法与电疗及中国传统医学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的音乐,如音乐
电疗法、音乐电针灸、音乐电针麻醉以及音乐电磁疗法。
  目前我国虽成立了音乐协会,但音乐工作尚处于起始阶段,无论临床实践还是基础理论都有待探索和发展。
    2 音乐疗法对围术期患者的作用 2.1 镇静、调节情绪的作用  音乐对人的情绪发生影响是音乐疗法的重要依据之一[4] 。
  特定的音乐能促进人和自然界的和谐,使人放松,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即改善与调整人的大脑皮质与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的生理功能,从而调整人体内部器官的生理功能,起到减轻焦虑、恐惧并稳定情绪的作用。
    2.2  具有镇痛作用  疼痛是手术病人最大的痛苦,减轻痛苦是护士的职责,除常规镇痛用药外,音乐疗法是很有效的。
  音乐是一种最有效的分散注意力的方式, 它能够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9]  。
  而愉快的情绪可以使病人的耐受性增强,疼痛阚值增加[10]  ,疼痛明显减轻。
  所以术中辅助用药减少,从而是使药物的毒副反应减轻[11] 。
  巴尔的摩市圣阿格尼斯医院冠状动脉护理部主任雷蒙巴尔说:
  听半小时的音乐相当于服 10 mg 的镇静剂[12]  2.3 稳定生命体征的作用  术前由于恐惧、焦虑等刺激引起生命体征发生改变,而和谐悦耳的音乐能够影响大脑右半球,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使垂体分泌大量的内啡呔,降低儿茶酚胺的水平,而引起血压降低,心率下降,呼吸减弱等,使生命体征平稳。
  但是。
  Marle 等[8] 研究认为,音乐对病人生理参数的影响,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 2.4  融洽医患关系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体制的健全,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术中医生讨论复杂的病情时,讨论特殊手术方式时可能发生分歧,一旦手术未能达到术后的理想效果,就会成为医患纠纷的理由,而音乐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从而消除这些不利因素[2] 。
  同时,音乐有利于护士和病人之间的沟通,他们可以从音乐开始延伸到共同关心的话题,
从而改善医患关系[13]  2.5  充分体现人性化  服务音乐能使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 和照顾,实现了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是整体护理的需要。
  同时,音乐也能使病人对护理工作更加放心,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14]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二、资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资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择 2011 年 10 月至 2012 年 11 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 1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60 例。
  ASA I~Ⅱ级,均无听力障碍、高血压精神病史。
  年龄 21~35 岁,平均年龄(281.53)岁,其中手足多汗症 36 例,自发性气胸 60例,肺癌 44 例,手术时间(35~185)min,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麻醉,苏醒恢复时间(506.7)min。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 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复苏时间及术前 BP、HR、R、SPO 2  等方面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二)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 1d 均由麻醉医生常规访视和手术室护士常规心理护理,内容包括耐心倾听、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麻醉、手术问题,并提供全身麻醉客观和主观感受信息,以取得患者信任,争取合作。
  将术后麻醉苏醒时可能存在的各种不适所带来的感觉详细向患者解释,并交代此为正常的感觉,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介绍术后气管导管的不适,告诉患者气管导管须在呼吸恢复正常范围才能拔除,拔管前后应平稳呼吸,使患者清楚早拔管及躁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使之能较好的配合麻醉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