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诊科院前急救存在的医患纠纷因素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急诊科;院前急救;医患纠纷;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26-01
本文分析急诊科院前急救存在的医患纠纷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样有利于提高医院健康服务质量,提高急诊科总体效率。在急诊科院前急救的工作中,因情况紧急,病种多样,病情复杂,患属对救治期望也相当高,但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因救护条件十分局限,笔者根据急诊科近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急诊科院前急救中常见的医患纠纷进行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医患关系论文
1 出车出诊前情况掌握不详细及出车出诊准备不充分
急诊科护士接听急救电话资料掌握不详细,未仔细询问具体病情,详细地点、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医护人员出车出诊时抢救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耽误了院前急救的宝贵时间,影响了救护质量,同时也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纠纷隐患。因此急诊科护士应认真接听急救电话,问清楚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情、性别、年龄、地址、、居住的街道巷号、附近有无明
显的标志建筑物。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根据掌握的患者资料,备齐必要的抢救物品。急诊科医护人员平时应保证急救物品的齐全,做到全面,准确到位,急救设备必须随时处于完好状态,要做到定位放置、定数量、定时检查、使用后及时补充,每班清点检查,完好率达100%。急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药品的用法、用量、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救护车出车速度的问题
“时间就是生命”,当患者突发急病需急救时,其心情焦虑而且紧张。但“120”急救中心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接报后,先服给附近的或定点的医院,医院接到“120”报警后,通知相应的出车队伍,包括医生一名,护士一名,随车抬工两名,司机一名,尽管医院在接到电话后在尽快出车,但到达现场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出车速度很快,但仍达不到患者家属的期望。一方面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或急救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客观原因,如天气状况,道路状况,陌生环境等,未在预定的时间到达现场,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导致医疗纠纷。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耐心解释,取得患者家属理解,另一方面医护人员急救意识要加强,急诊急救突出一个“急”字,要时刻保持紧张的工作应对状态,上车出发、下车到点都应一路快步奔跑,以争取宝贵的抢救时机。到达现场后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救治患者。
3 院前、途中转运交待不详细
对于院前急救处理中的危重患者,如濒危、病情不稳定、尤其是抢救无效的患者,医护人员未能掌握院内急救的转运处理流程,未耐心与家属解释,家属认为不及时接回医院继续处理,就是未尽力抢救,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医护人员在现场应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待病情稳定,先解释病情,履行告知义务,交代病情发展、签字后再搬运。
4 救护车的相关问题
在院前急救出车出诊中,救护车作为一种机电设备,难免会出现故障,因此,一要对救护车定期或及时保养,二要提高司机的判断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技术,救护车作为特种车辆,拥有不受交通法规限制的优先通行权,这样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再次损害,所以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快车。
5 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
救护车随车的装备不可能象院内急救室一样,各种急救物品、药品一应俱全,很难满足所有的出车出诊的抢救需要,也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尽可能地增多抢救物品
的种类和数量,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让人们认识救护车只是院外急救与院内急救的快速衔接转运工具;在出诊过程中,只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两名抬工,急救人员相对匮乏,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配合,全力抢救患者。
6 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
院前急救的特点是没有规律性,有时同时接到几个救护电话,往往会导致无车可派或慢派,从而引发医患纠纷。因此,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合理调度。院前急救人员要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治能力,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院前急救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规律性,“时刻准备着”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急诊科工作要以“快”字当头,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提供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将医患纠纷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