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心得体会[共5篇]
第一篇:医患关系心得体会
医患关系之间的感动
——毛概心得体会
病理检验专业 x班 学号:xxxxxx xxx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一部医疗题材的电视剧《感动生命》,以医院心胸外科六名医生的医疗工作和生活经历为主线,将11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理想性的医生和患者形象,突出表现了医院这个“白战场”上道德选择与人性升华。看完这部感人的电视剧,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医生岗位的准医生我,颇有一番触动,特别是对当前愈演愈烈的医患关系,也有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所建立的特定的医治关系,是涉及医生、患者、医院及社会四方面利益主体的复杂社会关系,体现了道德、利益、法律、人文等多个方面,具
有综合性的特点,也是医疗实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医患关系的紧张。特别是最近十余年来,医患双方因服务态度、诊疗收费、医疗效果等问题引发的冲突不断增加,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感动生命》让我感动的不只是剧里医生们的敬业精神,更让我感动的是医生们敬业精神背后换来的和谐医患关系。感动之余,我不仅收获了作为一名医生该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促使我积极思考医生、患者、医院及社会该如何共同努力来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问题。下面具体来谈谈。
首先来谈医生。
第一点,“医者仁心”是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信仰,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生重拾“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过去,医务人员素有“白衣天使”的美誉,但近几年我们却很少听到这样的称呼。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部分医护人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不钻研技术和业务,过分关心自己的收入;对病人态度生硬,语言难听、脸难看;少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甚至出现了以致类似“天价医药费”事件的发生。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工作是很辛苦的.身上时刻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还常常受到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责
难和不理解不配合,在法制化社会日益完善健全的今天,医疗事故的官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医院和医生不断卷入了医疗纠纷中,在科学对某些疾病的局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间的矛盾中;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要求之间的矛盾中,医生作为矛盾的体现者被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面对医疗体制的不完善,面对日益高呼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医生的职业道德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医生行医时有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然而,生命之重,重于千金,我们是捍卫生命的守护神;救死扶伤,精诚大医,更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毕生追求的信念。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心存善念,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天下最光荣最伟大的事业,俗话说:“医者父母心”。虽然是古人的话,但现在的社会也同样适用。这是一种心态,一种伟大的力量,也是医务工作者理应遵守的基本职业操守。
第二点,“我们是医生,医生两个字在我们心目中等同于生命。我们这个职业的第一原则就是尊重生命。” 正如《感动生命》中的院长所说,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挽救生命、善待生命是医生的天职。而如今不乏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欠缺,医术不精,对疾病认识判断不足,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缺乏判断和诊疗预案,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继而引发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人的生命开不
得半点玩笑,也来不得半点虚假,分秒中就决定着一条性命的去留、一个家庭的悲欢,因此作为医生需时刻谨慎,一丝不苟,时刻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用医术拯救生命,以医德服务百姓。
第三点,“我成功的原因是我和病人互相信任,他们把生命交给了我,我就应该拼命地去救治他们。”剧中司马医生在一个个故事中反复强调,病人需要的是像朋友那样彼此尊重、彼此平等的交流方式,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现实中,调查发现【1】,有80%的医患纠纷与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O%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而真正构成医疗事故的仅为3%左右。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指出,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可见良好的医患沟通是疾病的一部分,培养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生职业水平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发达、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的当下,医生更要尽可能提供充分而科学的信息,防范因信息不对称引起患者的误解、猜疑与怨恨。剧中,王志文扮演的司马博铭医生在面对每一位患者时,总是面带微笑,“对患者微笑,他就会放松,踏实,从而对医生产生信任!”,微笑,不失为医患沟通的良好渠道。笑是一种赤诚的心与心的交流、关爱的传递,不是可以通过“量化”和硬性规定来实现的。微笑有多种形态和模式,完全可以因人而异,不必一定“露出8个牙”。况且医生在工作中常常戴着口罩,是否露齿,患者也看不到。只要爱在心中,笑就会写在脸上,即
使戴口罩,也可从医者的眼中看到关爱的笑。正因为医者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爱意的传递和交流,因而感受到医生关爱的患者也会同样以微笑、欢愉、坚强来回报。由此形成了医患双方共同营造的和谐医患关系。
下面来谈谈社会。
第一点,“我们的医疗队伍是一支精干的队伍,靠着比较微薄的收入为国民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卫生部部长陈竺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调研时曾经这么说过,他的话没有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院已经定位为服务行业,政府对医院的补助越来越低,只有医院收入的10%,这种水平的财政补助只能冲抵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医学与哲学》2003年8月第24卷第8期摘录过一篇名为《当医者变成患者—关于SARS与医患关系的对话》的文章,该文对卫生部门的难处有精辟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讲,卫生不仅是个事业,还是个产业;卫生部门是一个商业部门。它有自己的利益集团、利益阶层,相关个体之间存在利益分割关系,可以鼓励他们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像白求恩、雷锋那样为社会、为他人奉献,但不能以这种至善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这个商业部门中的每一个人。近几年,我国政府已经在着手调整医患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了服务费,减低了药价,这是一
个正确的方向。为什么药物的价格越来越高?为什么有人要将它们变着法子弄高?是因为医院要靠它为医疗运营“输血” 啊。医院一半或一半以上的收入是来自药物和设备的运转,不然会破产。”改革是一个彻底变革旧观念的过程,难免产生阵痛,医院进入市场后为了维持运转一般不会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许多人对自己要花钱看病感到不适应,觉得难以承受;同时对医疗期望值却增高,稍有不满意就投诉、大闹,这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的社会原因之一。所以,在这个阵痛期,国家不可以完全对医院放手,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健全医保体制,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合理分散医疗保险,减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的实际负担;加强对医药生产、流通、销售领域的监管,理顺医疗收费价格,改“以药养医”为“以医养医”,使医院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诊断、救治、护理、服务等环节。
第二点,现在医院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媒体更是愿意对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报道,并且明显地带有感情彩,倾向于患者这个弱势体,往往对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媒体为弱热体鼓与呼,确实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打击红包、回扣,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同时却又使患者不信任医院和医生,未进院就戒备,进院后稍不满意就投诉,假若真正发生纠纷,则集结人员大闹医院,哪
怕官司上了法庭,法官最后判决也本着维护弱势体的利益,致使医院方的合法与正常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珍重,不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因此,媒体的公正不偏袒报道也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剂强心剂,有利无害。
医患关系论文接下来谈谈医院。从以上谈到的两方面不难看出,医院在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中可以做出如下努力:一是切实加强医生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其爱岗敬业、尊重病人、服务病人的品质;二是要优化医护人力资源队伍,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以过硬的业务能力解除患者的病痛,赢得患者的尊重;三是要大力整顿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不正之风,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四是遇到纠纷时,医院对媒体如果一味采取回避的态度,会被认为有难以启齿的原因,引起猜疑,所以,医院应把为什么发生问题的原因给媒体一个合理的解释;五是注意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要逐步扩大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所谓节流,就是要解决医院的过度医疗问题。六是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完善服务细则,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工作,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积极回访患者等,让普通老百姓和患者感受到医院的温暖的同时,也增长了他们的医学知识。
最后谈谈患者(谈患者不表示我怪罪他们,为医生开脱,因为问题的解决需要造成问题的所
有方反思,而不是靠某一单方面自己解决)。由于目前医学发达程度有限,人类的医疗知识仍处于不断的探索发展之中,且医疗过程本身存在着未知性与风险性,因此对于某些疾病还无法完全治愈。而患者因医疗知识相对欠缺,对于医疗风险估计不足,对医疗结果期望过高,一旦达不到预期,便对医务人员的医术、医德产生怀疑,完全忘记了之前医生护士付出的大量劳动,导致医患冲突;另一方面,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社会各界对于患者权益日益重视,患者可以通过医疗调解、医疗鉴定等多种途径维护当权益。而个别职业“ 医闹” 利用了当前的舆论和形势,对医疗行为求全责备,甚至无理取闹,干扰正常医疗活动,也使得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所以,我在这里弱弱地请患者在作出上述行为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作为医生的难处,他们是真的没有努力吗?事实上,穿上白大卦,医生的心就要时刻为病人的康复而努力,他们很辛苦,有时也很无奈,也有一些不满,但只要抢救病人,他们每个人都是全身心的投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