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意义,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能计算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特征,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乘车买票吗?六岁以前买票吗?你对乘车是否买票这方面的常识了解吗?我们把1.2米这条线叫“儿童乘车免票线”。看,就是这条线,经过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六岁以下儿童乘车免票线为1.2米。你知道怎么去确定这个标准吗?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均数。)
  二、探究新知,自主构建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上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队活动,我班成立了三个小分队:快乐队、天使队、阳光队。
  1、相同数据,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代表性。
  出示快乐队数据:宁宁12个,丁丁12个,冰冰12个。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表示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用哪个数比较合适呢?
  小结:快乐队每人都收集了12个矿泉水瓶。12能代表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
  2、不同数据,深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出示天使队数据:小红12个,小兰14个,小丽11个,小明15个。
  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现在,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据代表第二小队每人的收集情况呢?14能代表吗?12呢?(如果每人同样多就好了)怎样把他们的瓶子变成同样多?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具摆一摆。并在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把它们变的同样多的。
  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
  生1:可以移动瓶子,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然后每个人就一样多了。(刚才这些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生2:计算的方法(14+12+11+15)÷4=1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四个人的瓶子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四个人)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吗?4表示什么。括号里的表示什么?关系式:总数量÷份数。板书:先求和再平分)
  总结:其实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3、追问中理解平均数的虚拟性。
  继续看天使队的收集情况:13是小红收集的数量吗?是小兰收集的数量吗?是小明收集的数量吗?
  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个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吗?
  小结:13是天使队平均每人收集的数量。它代表天使队收集矿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快乐队每人收集12个,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数量;天使队每人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代表呢?学生体会到:都不合适,如果和快乐队一样,每人同样多就好了。通过移多补少或求和平分,用一个虚拟的13来代表。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慢慢体会平均数良好的代表性。在追问中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特征,以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出示阳光队收集矿泉水瓶统计表。阳光队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哪个小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情预设:
  生1:快乐队收集了36个,天使队收集了52个,阳光队收集了60个,第三小队收集的多。
  生2:他们人数不同,这样不公平!
  生3:人数不同,应该比较平均数。怎么求阳光队的平均数呢?
  学生列式:(13+11+14+10+12)÷5=12(个)
  12代表什么?哪个小队能评为“环保小队”?
  小结: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
  平均数13能代表天使队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乐队、阳光队的一般水平。(板书: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设计意图:人数不等,哪个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清楚:比总数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每队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从而加深对平均数作用的理解。)
  (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数的敏感性
  如果阳光小队的王林收集的瓶子变多了或变少了,平均数会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均数就是这么敏感!这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发生变化,都能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结合平均数观察表格,平均数处于什么位置呢?
  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可以代表一组数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数在值和最小值之间,相信大家对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首尾呼应,引起共鸣。
  相关部门是怎么确定这个儿童乘车免票线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相关部门就是参照了平均身高确定免票线的。据统计:6岁男童平均身高119.3厘米,6岁女童平均身高118.7厘米。
  看来,平均数的作用真不小,连确定免票线的高度都可以参照它。
  (五)联系生活,体会平均数的用途。
  生活中在哪儿用到过平均数呢?出示平均数资料。如果学校订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订做可以吗?平均数的用途很广泛,可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吗?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则信息。
  请选择正确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别求的是什么呢?
  小刚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较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2、小明会遇到危险吗?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回顾反思,结束全课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每人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你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那些地方?
  师:“十一”黄金周期间,五岳之首——泰山的旅游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学生计算)
  师:计算中有什么感觉?(数太大,计算麻烦)
  二、合作探索
  师:你对计算器了解多少?
  教师介绍计算器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功能。
  师: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刚才的题目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引导学生完成红点和绿点两个题目的计算,把得数填在横线上。)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地方用计算器计算?
  三、反馈练习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用计算器计算。
  2、实际应用“自主练习第3题、第7题”
  3、拓展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
  四、小结本节课你有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45页第2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
  教学目标:
  用计算器规律。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我们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了,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越性?(生答)
  师:我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你信吗?
  活动二:
  出示:99998*15,9999*19,9999*12、、、、、、你们用计算器,老师口算,咱们比比看。你想知道其中的诀窍吗?如果学会了你也会算得比计算机还快。
  请你用计算器完成42页的算式,学生汇报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9999*11=109989
  9999*12=119988
  9999*13=129987
  9999*14=139986
  师: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规律,你能不用计算器计算出9999*15的得数吗?你还能计算9999*19吗?你是根据什么算得?
  师:现在谁知道刚才我们比赛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总是赢吗?
  师:是呀,有很多的题目计算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寻规律,就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下面我们亲自来试试好吗?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4题,用计算器计算,独立完成,班级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完成第5题,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直接写出的数吗?
  拓展练习:第6题,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回文数。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一、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
生的结果;感受到数学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过程与方法】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学会和同伴交换意见,发展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猜一猜是在学生了解事件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知道事件发生有几种可能的结果,体会可能性结果是有大小的。教材中提供了转转盘、抛纸杯和摸球3个实验活动,其中猜测转转盘的结果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抛纸杯实验进一步研究简单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摸球实验是由摸出一个球来罗列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进一步探讨复杂的、摸出2个球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及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大小。教材中
提供的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猜测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体验随机事件中所蕴涵的规律,突出实验在研究随机现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