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
传统文化的初三作文
传统文化的初三作文1
      中华传统文化有独特魅力,总那么使人着迷,吸引了很多的人:诗词读着儒雅,昆曲听得沉醉,对联用得奇妙……我们都有责任传承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我与传统文化的紧密接触,是一段在淡墨浓墨,点染河山中的难忘故事。
      七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国画爷爷对国画情有独钟,每次都手把手教我国画。我那时不懂事,总觉得画画这种东西谁还不会?便总想摆脱爷爷的大手“任意妄为”。爷爷也不恼,照旧慈爱温柔地告知我:国画的精髓便是静和谦,每一笔都是静与动的中和。我那时当然不懂,只是之后安分了很多,在爷爷苍老与暖和的手中,体会着运笔的温柔与缓急,静下心来。
      后来,我长大了些,爷爷更苍老了,而他与我最难忘的联系,仍是国画。爷爷八十大寿时,我亲自画了一幅红海棠送他。看着那笔墨,我才发觉国画的红是隆重而不轻浮的,绿是沉静而不黯淡的,恰如那红海棠静绽芳华。这幅画装裱后始终放在爷爷的卧房里,将庄重与沉静的魂带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灵。
      学校将毕业,我仍成长着,国画也算我的一技之长了。一次艺术节我报了国画,却因没有时间,直接将过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交了上去,却并未得奖。爷爷听后教训我:国画虽古,也是有人格的,不准被人侵害它的尊严。再好的画技,若没有仔细的灵魂作支撑,便是黔驴技穷,也不敬重自己。我在这一次教训中领悟,国画也有作为高雅艺术的尊严,从今我不再轻慢,在任何事上都仔细对待,尊人尊己。
      而在去年暑假,爷爷过世的消息却突然传来,让我几近心碎。我单独坐在屋子里,看着墙上挂满的我成长的痕迹,它们都有爷爷爱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悄悄绽放的海棠,此刻它定还将美留于笔纸,悄悄呈现它的美吧?它随时都是孤独的侠客,人间的仙子,它的情怀挥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爷爷的用意,国画的美是永久的,它用爱感染我,于笔墨间教我谦和,教我沉静,教我庄重,教我正直。这些,都在将我培育成一个真正内外兼修的中国人!经受人生沧桑的爷爷,明白这笔墨丹青的真谛,而我,也通过这明白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不管何时,我都应将国画的魂,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传承下去,由于这,也是每一个有爱有灵魂的中国人的心愿……
      世事变迁,唯有一个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传承下去。或许丹青背后无关你我他,无
关发生了什么,总能让我们受真善美的熏陶,自发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与国画,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传统文化的初三作文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珍宝,是五千年历史长河沉淀的最刺眼的明珠。它们久经打磨而更加韵味悠长。行走在过去和如今,我从地上捡起一颗秀丽的珍宝——诗词。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便在妈妈的影响下接触了唐诗。它们比儿歌更加朗朗上口,比音乐更加动听悦耳。手捧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喜爱指尖划过书页上带有淡淡墨香的诗句,喜爱从唇间轻轻吟出两句诗,“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与诗词的缘分,也许就是那时结下的。
      如今,我仍旧喜爱诗词,那份最初的,纯粹的爱。学业压力慢慢增大,我读诗、写诗的时间少了,我便愈加珍惜地品尝我与它一起的时间。
      独坐床边,拿起一本诗词翻阅。比起诗,我更喜爱词,由于律诗虽然工整,但总给我一种束缚感,而且相像的句式与词相比,略显乏味。特殊喜爱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动听优
美,淡淡的,淡淡的,引起千丝万缕的愁绪。“凄凄惨惨戚戚”几个叠字就倾尽心头全部的愁,“载不动,很多愁”,愁重舟轻,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这苦痛该多大,哀愁该多深啊!李清照的词多是伤感的,这与她的经受亲密相关。她国破家亡的哀痛,通过哀婉凄苦的诗句直抵人心。多数时候,我读诗并不完全懂其中之意,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宠爱。像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对于唐诗,我最喜爱的一是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虽然后来得知的人品与诗句不符不免绝望,但对诗本身仍非常宠爱。二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诗句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感动与震撼,又难以言表。或许我与诗词就是这样,一切尽在不言中,心灵的感受赛过了千言万语。
      诗词,是无比秀丽动人的,它是一种情感的秀丽载体。把它传承下去,不仅仅是这样一种形式的学习,而是学会如何用最美的方式表述内心的情感。我有时有了灵感,便经常写些诗保存下来。往后再看时,回味无穷。我们都应传承这种美妙的文化,让它们永久在历史长河中闪烁。
传统文化的初三作文3
      在人类进展的历史上,四条文明的长河从悠远的历史向我们奔腾而来,三道水痕慢慢淡没或干枯,只剩一汪江水还打着旋儿,涌向更远的将来。然而,我们作为这条河孕育出的子孙,是否还坚守着她名为“文化”的江水,是否还保持着我们作为“龙的传人”的傲慢?
      每个人,都有义务,有力量传承我们的文化。民国政界名家吴国桢,于暮年在美国完成了《中国的文化》一书,虽然那时,他早已过了年少气盛的年龄,甚至身在异土,但他心在中华,还有着挽救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念,所以能够著成这本简洁易懂,却又不失科学性与深刻道理的名作。可见,无论年龄与地位,无论家世如何或者身在何方,只有你有一颗喜爱文化的心,都能将文化传承甚至进展下去。
      坚守传统文化也是意义重大的。不仅要从个体努力,也要从政府,从国家,爱护这一文明的领土不再受任何玷污。韩国,是申遗大国之一。零五年,在端午节申遗中,我国落败;后来,他们提交了“风水”的申遗书;如今,他们又将目光落在了“火炕”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披上了别国的外衣,成为他人的遗产。若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子孙回首,只能观察一片冠着其他名称的历史。文化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区分于其他地区的民族精神的表达,是代表它千年历史的结晶。若一个民族失去了文化,人民也将无法在世界中到自己的归属。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爱护传统文化,已是迫在眉睫的紧事。传承至今的工艺与风俗,都是千百年炼出的精华,无论失去哪个,都会给我们带来不行弥补的巨大圆满。如今,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了它们的重要性,也开头着手去爱护。为同学开设讲座和课堂;给节日设立假期;通过网络为将失传的工艺查继承人……。我们应尽一切努力,去爱护流传下来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