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名师风采,感受教学魅力——区小学英语新修订教材研讨暨名师工作室活动新闻稿(推荐5篇)
第一篇:领略名师风采,感受教学魅力——区小学英语新修订教材研讨暨名师工作室活动新闻稿
领略名师风采 感受教学魅力 ——区小学英语新修订教材研讨暨名师工作室活动 4 月 24 日上午,区小学英语新修订教材研讨暨名师工作室活动,在**街道**小学隆重举行,区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各镇街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由名师工作室成员林老师和林**老师上两节示范课。两位老师对课本材料的优化组合,使得课堂更加连贯,语言知识的输入、输出更具有效性。这两节课重、难点突出,各个步骤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得当。学生们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跃,英文小组的对话表演更是精彩生动。最后的学生演讲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后,南海教育局的姚达文老师还作了精彩的点评,她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分析了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许多问题,并阐述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其幽默的话语,
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分析,得到了老师们的赞许和阵阵掌声。
这次活动让大家如沐春风,如淋春雨,感受着名师名课的独特魅力,欣赏着名师课堂教学的独到设计,真是获益良多。这次活动还为全体小学英语教师指明了今后英语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推进我区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篇: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研讨会英文
合肥听课汇报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2015年4月11日、12日,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观摩研讨会在美丽的翡翠湖畔合肥工业大学 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爱好者齐聚一堂,一睹数学大师们的风采。
4月11日上午,以名师强震球老师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拉开了活动帷幕,强老师的饱满激情不仅打动了学生,更是引起了在场的所有听课老师的共鸣,他的课堂注重渗透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数学大师华应龙给各位听课老师奉献了一
场文化大餐:课堂教学《次品》设计精巧,前后呼应;他的知识讲座《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更是精彩纷呈,“一分为三”的思想激起了很多老师的探索欲望。11日下午,数学名师贲友林老师和合肥经开区小学数学名师 邓威老师同课异构《年、月、日》。贲老师的课真实、自然,看似平淡却精彩不断;邓老师的课把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课堂,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月12日,活动达到了高潮,名师的经典优课再现:夏永立老师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黄爱华老师的《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从黄爱华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意识、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体验分享探索成果。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个性和主体性的彰显。12日下午是更有别样的同课异构:经开区小数名师工作室成员方程老师与“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共上《圆的认识》。张齐华 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
名师讲座更是激动人心,引起广大听课教师与专家的零距离研讨,在他们精彩的讲座中运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许多问题,
阐述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其幽默的话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分析,会场内不时传来老师们的赞许和阵阵掌声„„聆听名师的讲座真是一种享受,让我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观摩会 虽然结束了,但名师们的睿智课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听课老师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我们的数学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数学教育的“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都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篇: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学数学课堂魅力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学数学课堂魅力
2014年5月7日,在开平市西郊小学阶梯教室,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丁玉华老师的名师讲堂,并听了丁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公开课。
丁老师的课,我是第二次听,但两次的感觉也不一样。参加这次研讨活动再一次让我感受着名师名课的独特魅力,欣赏着名师课堂教学的独到设计,反思着自己日常教学的不足之处,真是受益匪浅。短短40分钟的一节课,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洒脱自如的
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课后,还听取了丁玉华老师作的《化茧为蝶》讲座。在她精彩的讲座中运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许多问题,阐述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其幽默的话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分析,会场内不时传来老师们的赞许和阵阵掌声„„
能够有幸观摩名师的教学风采,领略名师的教学艺术,聆听名师的讲座真是一种享受,让我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从各位大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积极的鼓动者和参与者,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新课堂的创造者;从名师的课上,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意识、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体验分享探索成果。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个性和主体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
第四篇:感受名师风采 学习名师魅力
感受名师风采 学习名师魅力
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在11月28和29日这两天,我们有幸参加了在赣州举办的小学数学著名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分别听了余颖、夏青峰、牛献礼、刘松四位名师的示范课及讲座。四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讲座更加的精彩,讲述的教学理念和数学思想相当的有启发性,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我当时就想着“什么样的是名师?什么样的可称作名师?更何况是特级教师。”听完他们的课和讲座,答案就出来了。
很抱歉没有把他们的理念方法全都记下来,我写下来的就只有一些皮毛。所以下面我就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他们这几个名师的课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好的开端是
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就进行了课前师生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于是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师生配合十分默契,甚至可以看出,老师把那个学校的学生都当成平时自己教的学生了。而从这一点,我就可以看出差距是多么的远啊。我就在反思自己。我上次准备上新常态课时,先在一1班试得课,那节课我还得跟我师傅说声抱歉,上了等于没上,孩子们根本没有学到什么,我师傅还得重新给她的学生上这节课。为什么呢?原来差一了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是那么的细小却又那么的至关重要,那就是跟一1班的学生课前交流了,我打了铃就直接上课了,导致课堂上,师生无默契,最终只能灰溜溜的失败收场。这足以让我看出课前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那么,我在这里提出一个疑问,是否只是在上其他班的课时才跟学生交流,而自己教的学生呢?也许是习惯使然,我回想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好想从来没有在课前的三分钟跟我的学生交流过。我把这课前的三分钟看得太渺小了,而这三分钟却是对我们上课是多么的重要啊。其实当时看到这几位老师的课前交流的做法时,心里在想“看看人家名师是怎么做,再看看自己是怎么做的,想想都失败啊!”
四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给我震撼很大的是特级教师南师附小的
余颖老师的课——二年级《数学游戏》。当时我拿到课程安排表,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说“有这节课吗?”因为我也上了二年级的课程,很清楚二年级的课程内容里没有这一课,但为什么她就上这个课呢?我想这就是余颖老师的魅力,这就是她倡导的教学理念啊。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她这节课其实可叫做“骰子游戏——乘法的秘密”,整节课都是孩子在借助骰子玩乘法的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来提高计算表内乘法的正确率和速度,并出一些规律。余老师的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肢体语言教学是她最大的特点。在游戏一前,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并请一组学生上台示范,再让学生同桌口算比赛得小旗,学生比得不亦说乎,最终选出了冠军,由此一来,不但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二,让两位学生当执行官,一个人掷骰子,另一个人负责黑板记录,其他学生先猜两个骰子的积是单数还是双数,猜对的自己得星,其实这个游戏加大了难度,猜了6次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猜得?你的想法是什么?有的学生就回答一次单一次双,有的说2次单2次双等等一些想法。老师适当启发学生:猜单还是双有什么玄机,或是有什么规律?接着又让学生猜了4次,在学生体验双数多的基础上,提问:有什么好办法验证呢?最后再猜了10次。其实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所含的知识点多了,学得不仅仅简单的二年级表内乘法的内容,而涉及到高年级学得有统计、有可能性的内容了。虽然内容是高年级学得,但在经过简单的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概率,积累了经验,为以后奠定了基础。
那我为什么说这节课给我很大震撼呢?因为她的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在游戏,在游戏中总结出结论。我想我们没有哪个老师是有专门拿出课来上这样的游戏课,可能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老师,只是我没有接触。但是我是没有的。我的课堂都是知识性课堂,只传授给学生要学的知识理论,这道题该怎么做,这个该怎么说,这个叫做什么。我想我剥夺了孩子们的快乐,我的古板教学导致学生缺乏了探究的能力,就像余颖老师说得一样,数学太像“数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