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
  思路定位:
  1.选择幼儿熟知的、同时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为本次科学活动探索和认知对象。引导幼儿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熟悉的材料,激发好奇心和活动的兴趣。
  2.让静态的材料“动”起来。将认知的重点从被动接受转移到主动发现探索上。通过幼儿的亲历亲为去发现工具的特点,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建构成新的内需的知识。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常识使用工具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操作和实践来验证自身的发现,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教案与环节分析:
  活动目标:说课稿范文
  1.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2.尝试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尝试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安全工具:小刀、小铲、螺丝刀、剪刀、夹子、小推车等若干。
  2.辅助材料:水果、大积木块、黄豆、布袋、布、玩具点心、大嘴娃娃活动流程:
  引题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拓展经验→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活动环节:
  (一)引题,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发幼儿思考。
  辅助问题:“有了木头、钉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吗?”
  “它还需要什么可以帮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谈话理解工具的概念讲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顺利地做好一件事
情的物品。
  (简单的提问,有悬念的小故事,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将日常的常见工具呼唤出来,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_。)
  (二)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
  1.明确探索目的辅助语:“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选工具,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用途及秘密3.集体交流探讨围绕中心话题:“我发现__是用来干__的。”
  “它的秘密是___。”
  “使用它的好处是_____。”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发现工具的秘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_,他们简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来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变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正好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他们会想尽办法运用各种可以运用调动的器官,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和发现可以激励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认知在过程中慢慢得以积累和形成。充分的尝试达到经验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工具就是人自己发明创造的。通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关特性和事物间的关系,正是我们所期望幼儿获得的,也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
  让孩子自由选择工具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决定的。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选择探索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利于他们产生一种想法进行发现的要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这种热情会让他们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体的探讨交流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与同伴的观点交融、碰撞中丰富和建
构新的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体验。)
  (三)拓展经验
  1、引导思考:工具从哪里来?
  了解工具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或用过什么工具?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具,他的知识主要是经验性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在这里,通过老师巧妙的铺路搭桥,用几个小小的问题就帮他们归纳、概括最终理解、内化对工具的认知。引导幼儿从眼前的几件具体工具拓展到整个工具海洋,逐步将经验迁移和拓展,通过回忆、思考在脱离实物的状况下验证自己的知识使经验真正得以内化。)(四)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确任务目标工具任务:
  小刀水果拼盘小推车运送大积木块(上下坡)小铲将黄豆装袋螺丝刀组装小木盒剪刀剪布片夹
子喂娃娃吃点心。
  2、小组成员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务3、集体探讨,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工具帮了什么忙?
  总结:工具的用处真大呀!工具是在劳动时发明的,我们只要会动脑筋,也可以发明有用的工具!
  (通过刚才的探索、讨论,幼儿发现了许多工具的优点。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发现,要验证工具的真正本领,让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认识工具为劳动带来的便利,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使经验真正的内化。
  孩子是主动学习者。他们要主动读探索、研究和发现才能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多的过程中真实感受,才能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的_。”“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溶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科学现象,糖融化了、雪融化了……在成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我们应抓住教育的契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_,从而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择了《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一科学活动,作为科学探索的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_,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知。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我们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记录、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为此,我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二、说活动目标
  重难点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多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
  1、知道有些物体能溶于水。
  2、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3、发展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初步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说活动准备
  1、玻璃杯多个、碟子
  2、食盐、面糖、冰糖、糖块、木块、玻璃珠等
  3、记录表、热水、凉水、笔若干四、说教学法教法:
  在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正如新纲要中所说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活动,用激情感染幼儿,对幼儿起示范带动作用,引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2、启发提问法: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引起幼儿的思考
  3、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四、说学法:
  1、操作比较法:操作法是幼儿运用最多也是最感兴趣的一种方法让幼儿实际操作,帮助幼儿比较,自己出答案。
  2、尝试实验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物品做实验,从实际实验中得出形象准确的答案。
  3、谈论交流法:通过师幼、同伴互相交流,更好的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水温、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
  五、说活动流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进行第一次探究活动。
  投放的材料有食盐、面糖、玻璃珠、木块)我会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实验,你们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老师指导)让幼儿轻轻回到座位,问幼儿谁愿意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小结:食盐、面糖能溶于水,玻璃珠、木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