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范文5篇
语文说课稿范文5篇1
  【说教材】《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__。本课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以小组探究活动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直观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目标是: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说课稿范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发展个性。
  【说过程】
  第一步“谈话交流,激发兴趣。”学生们都曾经历过雷雨时节,经历过大自然中的各种天气。这些画面,这些意境,都沉睡在他们心中。只要我们去激活,去运用,它就能成为解化和接
纳课文语言的精神同化点。在开始激趣导入时,我以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们联系生活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雨的特点,孩子们由于对雨非常的了解,所以积极性特别的高,说的也非常的好。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对以往感知的回忆,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生活,从而进入课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丰富的感知成为学生体会课文的基础。在这步教学过程中,之所以采用这种追忆式导入,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通过这种轻松简单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然后再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这时,孩子们没有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他们有的站在讲台上读,有的站在窗户边读,有的小伙伴一起读……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个性。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渴求。
  第二步“小组合作,自主识字。”鼓励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如:借助拼音、字形分析、组词……将识字和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生字,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胆大的孩子带动胆小的孩子,利用“听、评、说”等方式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这种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友好的、互助的学习交流舞台。
  第三步“联系生活,发展思维。”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联系生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可感的画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为此,我利用生动的朗读让孩子们边听、边想像,再来一,说一说,“作者围绕雷雨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再来感悟雷雨前乌云、叶子、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是怎样的?感知后再读课文,学生就能凭借作品语言,去神游自然美景,去聆听狂风暴雨。最后充分的理解文本。
  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没有指导到位,对课文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另外,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语文说课稿范文5篇2
  和谐是人的审美对象中的重要审美属性之一,它是指审美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矛盾统一之中,相互协调、多样统一的状态。
  阅读课堂教学既有内在的科学的美,又有外在的形式的美;既有内容结构的有序的美,又有节奏、韵律波动的美;既有方法、策略的多样的美,又有追求效率的统一的美;既有课文
主线显志之美,又有副线扶衬之美……所有这些要素的整合,便贵在一个和谐,如不和谐,会水火相克、冰炭不容,功能互相抵消;如配置和谐,则可收相得益彰,交互辉映之美。课文《月光曲》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难学的一篇,文中将贝多芬与兄妹的接触过程和心情,《月光曲》的基本旋律,通过兄妹感受反映的《月光曲》的内容等三条线索,艺术地揉合在一起,使__十分优美和动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此课时别出心裁地处理,使教学过程和__一样优美和动情,令笔者赞叹不已。他在板书课题后,从“曲”入手简介贝多芬其人和创作传说,再从本课中除第一自然段外,还有哪一段是“创作”曲子之外的事情,从而引证《月光曲》确是即兴演奏之作。至此,斩头去尾之后,便凸现《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于是教师把课文设计成三个板块,形成了主干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第一个主干性问题情境是:《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乐曲的基本曲调和节奏是什么样的?在学生自主研读、交流的基础上,自然地形成如下板书: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第二个主干性问题情境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从何而来?于是学生便仔细研读课文第2—7自然段,讨论交流后形成板书:
  听到琴声一分触动
  看到兄妹十分感动
  遇到知音万分激动
  第三个主干性问题情境是:那么《月光曲》的内容是什么呢?抒发了贝多芬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教师以诗人李白创作《望庐山瀑布》和画家列宾创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课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难道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只是凭空想象吗?于是课文的难点便随之突破:他正是在与兄妹俩的接触中深受感动,又凭借当时月光的联想,才即兴创作出《月光曲》,来表达这种情感的。这时,前边的板书得到了一一对应,也正是在这种对应中,将课文的深邃含意,剖析得一清二楚,使三个主干性问题情境得到了艺术的整合,使整堂课充满了和谐的美:
  听到琴声一分触动——(轻柔徐缓)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看到兄妹十分感动——(沉重刚键)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遇到知音万分激动——(高昂激荡)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教育美育要求阅读课堂教学应该是美的载体,而课堂教学之美,又怎能离开了教学设计之美这一基础。所以,阅读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应该是美的载体;把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引进课堂;以哲理美、形象美、声韵美设计教学过程;将美育原理全面地应用于阅读课堂教学,成为一个主体的、美化育人的过程。
语文说课稿范文5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丽的小路》一课的第二课时。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鸭先生门前有条既美丽又干净的小路,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它。但由于大家不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造成了小路变得脏乱,失去了往日的美丽。
当大家意识到之后,又齐动手把小路打扫干净,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结合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