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解读这样想象真有趣
一、习作要点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语是: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我们知道,孩子天生都对故事感兴趣,有些孩子甚至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而沉浸在故事之中。所以,孩子们学习这一单元应该会非常感兴趣。
本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这个语文要素是指向于阅读教学的。我们知道,让学生复述故事,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大意,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显然,这个要素是指向习作表达的。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导语中都有一项语文要素指向习作。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单元安排过习作“我来编童话”,要求学生编写一个要素齐全的童话故事,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又安排了习作“奇妙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继续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
想象,编出一个内容完整、情节有趣的故事。想象当某一种动物一旦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特征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比如,母鸡张开翅膀飞上天了,蚂蚁的身体比我们人还要大……由此,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好习作,这也为后面的四、五、六年级创编想象故事作了铺垫。这个单元习作主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逆向思维的训练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
二、课标要点解析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目标中核心素养内涵提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第三条“思维能力”指出: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在总目标中也提到”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
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表达与交流”在第二学段有这样的表述: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写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第二学段,应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问等方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环境。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
三、学生学习基础
人文教育能够为语文要素的落实和发展提供精神支撑,语文要素所包含的内涵十分丰富,需要学生在积极的态度、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实现自身语文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语文要素的落实与发展,同样有效地作用于人文教育。学生在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实践以及思辨、审美能力提升的同时,累积丰富的语言以及言语经验,增加个体的情感体验,提升个体的文化素养,实现人文教育的发展。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借助图片、根据提示等讲故事。比如,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妈妈》课后有让学生借助图片讲故事的练习,二年级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第15课《大禹治水》课后都有让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的练习,还有二年级下册第10课《沙滩上的童话》、第14课《小马过河》、第20课《蜘蛛开店》、第22课《小毛虫》、第25课《羿射九日》以及三年级上册第25课《掌声》、三年级下册第7课《鹿角和鹿腿》等,课后都有让学生讲故事的训练。不过,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这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
这样想象真有趣出现,要求对故事内容有充分了解,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
四、写作训练支架
写什么?是习作起始阶段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往往陷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窘境中,导致无趣习作现象的发生。其实生活处处皆作文,当学生有明晰的“写什么”的内容时,就能兴味盎然地开启习作之旅。而统编教科书三年级基本上每个单元都有课文做范例,在课文的学习中能使他们产生对本单元学什么、写什么的认知,但对于具体的习作素材的积累、言语材料的准备、习作内容的选择,他们还是懵懵懂懂的。这时候,教师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给学生提供发现、观察、选择的习作选材导引。
利用图表支架引导学生填写奇特的经历图。出示习作例文,指导学生写出经历的奇特之处。
五、训练任务设计
综合以上分析,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可以细化如下:
1.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故事情节。
2.同伴分享,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