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待杜鹃导学案
《月下待杜鹃不来》自主学习单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学习重难点】
1.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 诗人独具特的意象选择
自主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1、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
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
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2、理想的主义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林语堂评价他是“奇才”与“情才”。他的新诗有着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和品格同样收到同仁、朋友、学生的赞赏和爱戴,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这位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这位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当然若是论徐志摩的散文深义,它恐怕既无鲁迅之深刻尖锐及宏阔感,郁达夫之练达及沧桑感,但就其抒情性特征则是任何一位现
代散文家不可比拟的,它的散文始终充溢着饱满的激情,哪怕是颓废,读来亦痛快淋漓,决无缠绵有泥淖之感。他爱做梦,梦是唯美的,又是飘摇的,她会很跳跃,如美丽的天使与你玩捉迷藏,会时不时俯下微笑着的脸膛,然后又迅即离去,却留下一绢幽幽灵动的轻纱。
志摩就是个寻梦、追梦的孩子,他在重逢林徽因时曾伤感的
说:一生中有太多的梦从指缝中溜走了,也许就只能用诗来网住梦的残影。
3、《月下待杜鹃不来》发表于1923年的《时事新报?学灯》上,收录在诗人的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当中。虽然是徐志摩早期之作,但即使与其在1925年以后创作的比较成熟的诗篇,如《偶然》、《再别康桥》这些经典之作相比,这首诗歌仍不失为一首意蕴优美、技巧丰富、耐人寻味,经得起字斟句酌的佳作。
二、诵读:
1、欣赏乐曲《月下待杜鹃不来》,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出差距
2、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啊?给了几个信息?
3.正音,正字
螺钿青苔踉跄水粼粼夜冥冥风飕飕
榆钱斗斗
4.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朗读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朗读时语调要柔和、舒缓。
【微课助学】观看微课,完成在线检测。
【在线测学】
合作探究案
一、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请同学们出本文的意
象分别是哪些?
2、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二、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月下待杜鹃不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螺细,波纹,石栏,青苔,月,风,柳树,榆钱”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杜鹃”的一片深情。全诗共四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且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全诗分节押韵。虽然每节诗押的都是脚韵,但节与节之间又有所不同。有的是句句押韵(如第一、三节),有的是偶句押韵(如第二、四节)。这样“求同存异”的押韵方式,既使诗歌读起来显得生动,有抑扬顿挫之感,又不觉得凌乱、不调和。此诗在音韵上还巧妙地运用了叠韵、叠音的手法。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朱自清曾说:节奏是诗歌灵魂。纵观整首诗歌,形式整饬,结构完整,节奏流畅,韵律和谐,从第一个字到最末一个字,几乎是一气流走。全诗一共四小节,分别代表诗歌“起、承、转、合”的四个部分,给人以美感。
三、主题研讨:
诗题是《月下待杜鹃不来》,感情由忧郁的等待、寻生命的
发布评论